![]()
![]()
![]()
![]()
![]()
拉尔夫·阿尔茨(Ralf Arzt),1963年出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那座城市的水道和冬日光线,从小就成了他的调色板。他不是艺术世家出身,早年自学绘画,靠着铅笔和纸张摸索出对人体的迷恋。
![]()
1996到1997年,他跑去法国尼斯,跟Beaux Arts老师Christian Geai学了两年,那地方像个古典技法的熔炉,教他怎么用油彩让人物“呼吸”起来。从1988年起,他就没停下脚步,参加瑞典、挪威、丹麦、德国和摩纳哥的展览。
2010年,他跟Mollbrink's Art Gallery签了独家,那家画廊在乌普萨拉和斯德哥尔摩办了他七场个展,还常在Grand Hôtel办高端展。2022年,他在葡萄牙Artcatto画廊跟Cristina Bergoglio双人展,展出他的新系列。
![]()
![]()
阿尔茨的风格?说当代写实吧,又带着点魔幻现实的调味。他用油画捕捉人物,尤其是女性肖像和裸体,那些眼神里的细微波动,总像在跟你低语故事。
![]()
笔触细腻得像丝绸,层层薄薄的釉彩叠加,让画面透出照片般的深度,却没刷痕的痕迹——他管这叫“schumring和釉彩技法”,光影玩得溜,颜色有种发光的质感。色彩不花哨,暖黄和冷蓝交织,营造出空间的深度,人物姿态自然却有力,背景模糊得像梦。
![]()
![]()
他的作品多是人物,偶尔静物或环保主题,但核心是情感的挖掘。比如《Recostada》(101.6x71.1厘米,油画),一个古典风格的女性裸体,灯光像舞台般洒落,皮肤的辉光藏着故事。
![]()
或者他的系列近作《Underwater – Plastic Free Oceans》,海底女性环绕塑料垃圾,美得诡异,却直戳环保痛点——他说,这是“用美唤醒意识”。
评论家夸他“当代具象的守护者”,我倒觉得那是种邀请,带你去写实的躯壳里挖诗意的灵魂。作品大小不一,从小幅肖像到大块头陈述,近20场个展证明了他的市场号召力。
![]()
阿尔茨的灵感,多半来自现代摄影和生活的意外。他曾说,他的画“介于绘画和摄影之间”,受摄影艺术启发,总想用油彩复制那种“即时捕捉”的魔力。
![]()
小时候,他盯着父亲的素描看,琢磨怎么让光从暗处冒出来。学画时,他泡在尼斯的画室,边学古典技法,边实验数字图形——他说,那让他画出高分辨率的巨幅打印。
![]()
2022年Artcatto展,他本想办场纯肖像展,结果葡萄牙的海滩让他想起海洋垃圾,他连夜改了系列,加了塑料元素,那场展意外成了环保话题。他笑称:“美不是目的,是钩子,得用它钓起人心。”
![]()
![]()
阿尔茨的魅力,就在于那份不急不躁的平衡。他用古典技法筑当代情感,让观者感受到光影下的诗意共鸣。他的画不是炫技,而是警醒——美得让人心动,却提醒你世界不完美。这样的画家,在快节奏的今天,怎能不让人慢下来,多瞄两眼?
![]()
来源:油画世界 (ID:ArtYouhua),转载请注明。
声明:本文所使用的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内容,仅为学习分享与学术研究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