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片被诗意浸润,又被热血浇灌的土地。
渔歌与战鼓在这里交响,诗魂与热血在此处交融。发源于幕阜山脉的汨罗江,如同一支饱蘸时光的巨笔,在湘东北的群山中蜿蜒书写,将平江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悉数沉淀于它的每一道波光之中。它不仅是地理的血脉,更是精神的航道,用不朽的时光将文脉淬炼为风骨,让诗意奔涌成担当……
![]()
图片
本文作者在应邀为原商业部、粮食部副部长喻杰同志家乡——平江县加义镇丽江村“与舍艺术酒店”创作的书法作品“文武之光”前留影。作品中的题款曰:“平江人自古以来不同凡响,人才辈出,近代尤甚。平江人肩担道义,心存天下,崇文尚武,卓尔不群,文能载道,武能卫国安邦,是为湖湘之光、民族之光也!”
2024年11月,湖南省地质院宣布:在平江2000米以上深度发现超40条金矿脉,核心区探获黄金资源量300.2吨,预测3000米以上远景储量超1000吨,按现行金价估值达6000亿元。当世人的目光被地下的财富吸引时,汨罗江依然静静流淌。它昭示着一个更为深刻的真相:那些将生命淬炼成永恒灵魂的记忆,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精神金脉,才是这片土地最珍贵的、永不贬值的宝藏。
01/ 诗魂沉碧:两个灵魂,一条江的永恒对话
汨罗江,注定与沉郁顿挫的诗魂相连。
它记得那个决绝的身影。公元前278年,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怀抱“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与巨石,将生命沉入江心。这一跃,让一条普通的南方水系,骤然升华成为中国人文精神的一座巍峨高地。从此,端午的龙舟鼓声、江中的青青粽叶,都成了穿越两千余年的绵长叩问与对话。在汨水与罗水交汇的“屈潭”,每年端午,千舟竞发,鼓声如雷,那不仅是民俗的狂欢,更是一个民族向其精神脊梁的集体致意。
历史的巧合,总蕴含着某种深意。千年之后的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另一个伟大的灵魂,溯着这条江流漂泊而来。“诗圣”杜甫的孤舟,最终停泊在此,他生命中最后的呼吸与江水的呜咽达成了永恒的共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怀,与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沉悲悯,在这条江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壮丽和鸣。
今日平江安定镇小田村,杜甫墓祠静默伫立。墓前那株相传为其亲手所植的古罗汉松,依旧苍劲挺拔。每逢重要时节,总有莘莘学子将祈愿的红绸系于枝桠,这不仅是对文运的祈求,更是对一种不朽的人文精神的传承与仰望。
两个沉郁的诗魂,以不同的方式与这条江结缘,却共同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星空,点亮了永不熄灭的双子星灯。
02/ 剑气书香:文与武的生命之光
在平江,文与武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抉择,而是生命谱写的雄浑双重奏,是精神的一体两面。
天岳书院那方“天经地纬、岳峙渊渟”的石刻,在1928年的盛夏,见证了一场石破天惊的巨变。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的平江起义,其烽火直接锻造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这支钢铁雄师。这支军队的血脉,最终汇入中央红军主力,在井冈山五次反“围剿”的铁血征程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转战中,屡建奇功,铸就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而这片英雄的热土,共有包括苏振华、傅秋涛、钟期光3位开国上将在内的52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使平江成为湖南第一、中国第四的名副其实的“将军县”,还走出了曾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杰出军事领导人张震上将,孕育了近百位省部级干部,共同构筑起共和国大厦的人才根基。这份赫赫武功,是平江血性最直接的喷薄。
然而,平江人的“武”绝非草莽之勇。近代著名武侠小说奠基人向恺然,以“平江不肖生”为笔,在纸上开辟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江湖世界。他的《江湖奇侠传》《近代侠义英雄传》等作品,不仅开创了现代武侠小说的新纪元,更将平江人的豪侠之气、道义与担当,传遍了神州大地。在他的笔下,武功是精神的外化,是济世救民的另一种利器。
这种文武相济的境界,在杰出艺术家周令钊身上,升华至民族史诗的高度。他绘制了开国大典悬挂于天安门城楼的毛泽东画像;参与设计了国徽、政协会徽、少先队队旗;主笔设计了共青团团旗、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人民共和国10大元帅着装的元帅服;整体设计了第二、三、四套人民币;担任1950年至1967年间17年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国庆游行、阅兵盛大活动的仪仗队、文艺大军的总体美术设计;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运动会大型团体操背景,在北京举办的亚洲运动会和中国最早的主题文化旅游公园——深圳“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的总体艺术设计……他将个人的艺术才情,毫无保留地织入了国家叙事的视觉史诗,让艺术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
而李六如的宏篇巨著《六十年变迁》,则如一条奔流的精神长河,以丹青笔墨勾勒出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风雨沧桑,在历史的烟云中点亮不灭的理想星火。
文脉在此,从未断绝。而今平江文脉在这方土地上生生不息,人才辈出,文艺家们以青山为砚、汨水为墨,让红色记忆与时代新声在字里行间交响:从革命史诗到乡村振兴的画卷,从历史沉思到烟火人间的吟唱,平江文艺百花园正绽放着属于新时代的郁郁葱葱,续写着穿越时空的壮美华章。
03/ 山语水韵:天地之间的生命律动
在平江,山水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的韵律,是生命的参与者与倾诉者。
清晨的汨罗江,薄雾如诗,如梦似幻。渔人撑篙入水,涟漪惊起白鹭,构成一幅流动的水墨。这并非壮阔之景,却有一种让心灵安顿的力量——它告诉我们,生活的诗意本就蕴藏在这份寻常之中。
幕阜山的午后,是光影的写意大师。阳光透过密林的缝隙,在铺满松针的地面挥洒出斑驳的画卷。采药人的身影在山道上时隐时现,他们熟知每一味草药的脾性,这份源自土地、代代相传的生存智慧,比任何教科书都更为生动和深刻。
登临连云山巅,云海在脚下翻涌,天地间仿佛唯余自己的呼吸。此刻,尘嚣尽消,万物归一。这或许就是历代隐士选择在此结庐的缘由——并非逃避,而是为了寻找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暮色中的汨罗江畔,夕阳将江水染成一片温暖的橙黄。捣衣声、归家的嬉笑声、归鸟的啼鸣声,交织成一曲最质朴、也最动人的田园交响乐。江边老树上随风轻扬的无数红绸带,每一条都系着一个平凡而真挚的祈愿,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今,平江这幅诗意长卷,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迎接着世界。京港澳、武深、平益三条高速公路如银线穿珠,将散落的美景串联成链;近在咫尺的长沙黄花机场与岳阳三荷机场,则如同平江的空港门户,迎送着八方来客走进这幅深藏于湘鄂赣边界的水墨丹青。
在这里,历史与山水深情相拥。你可以在平江起义纪念馆的肃穆中,触摸那段滚烫的革命记忆;可以站上石牛寨的玻璃栈道,体验云端漫步的惊心动魄;可以在幕阜山化身“鸟人”,体验翱翔天际的自由;可以在连云山的峡谷激流中,感受漂流带来的清凉与刺激;更可以在福寿山的奇峰幽谷间,满足探险的好奇心……
平江,让心灵在青山绿水间诗意地栖息,也让生命在极限的挑战与历史的追寻中,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04/ 启明之光:永不熄灭的精神传承
但平江最动人的,并非仅是那些彪炳史册的功业与壮丽的山水,更是那烛火不灭、代代相传的火热精神。
清末民初,国家积贫积弱之际,凌容众、李樵松夫妇毅然散尽家财,变卖所有良田,在故乡的土地上创办了平江第一所女校——启明女校。这绝非简单的慈善义举,而是一场怀着“教育救国”宏愿的深沉实践。他们以“启明”为志,旨在为在漫长黑暗中沉寂的女性世界,凿开第一缕现代文明的曙光。那时响起的琅琅书声,是旧时代里最清越、也最叛逆的钟声;而从这扇校门走出去的每一位新女性,都成了将文明火种播撒四方的星辰。
在汨罗江不舍昼夜的流淌中,平江人早已参透了真正的富有。今日平江令人瞩目的发展嬗变,依靠的从来不是地下的黄金,而是心中的黄金——那是屈子求索的理想、杜甫忧思的情怀、将军铁血的担当、艺者巧夺天工的匠心,更是凌容众们以教育点燃的、那盏名为“启明”的不灭心灯。
这里,诗魂与热血相融,文脉与武德共生。一条江与一片土地,共同谱写着一曲永不终结的精神神话。
山高水长,汨罗江依旧静静地流淌,它不言,却道尽千古。它见证着:最好的传承,不是将过去供入神龛,而是让那启蒙之光、那担当之勇、那诗性之魂,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更加璀璨的光彩,照亮更多人的来路与远方。
这,就是平江——她的魅力,不仅在于过去的辉煌,更在于她总能将历史的力量,转化为面向未来的磅礴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