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给大家介绍一下,抗战时我们的巨仇日军中旅团这个军事单位。
从哪开始说呢,就从辟谣开始吧。
![]()
日军大佐领章
不知何时起,在简中互联网上一个有关抗战时期日军的传言出现了:‘日军军官宁为大佐不当少将’。
这一传言到处传播,有关文章汗牛充栋,一个个说得有板有眼的。
支撑这一观点的所谓论据是,日军部队中少将旅团长居于中将师团长麾下,因此官阶虽高却没有大佐联队长实权大,所以日军陆军大佐们都不想升少将。
这真是一个奇谈怪论。
要知道全面抗战期间,日军规模从1937年七七事变时的38万余人,到1945年投降前夜已经暴涨到了540万人左右,总兵力增长了13倍还多。但是日军陆军职务依旧对应相应的军衔,比如旅团长一直都是少将军衔。
![]()
由于军队规模大大扩张,因此被称为日军将军摇篮的陆军大学其毕业生晋升为将军者比例也随之倍增。可即便如此,陆大毕业生也只有三成左右扛上了将星。
在全世界任何一支军队里,佐官升级将官都是一道人生大槛,所有的佐官都梦寐以求升级为将军。更何况这个‘日军军官宁为大佐不当少将’说法的论据本身也站不住脚,因为日军很多旅团长都管着两个联队长呢,所以在主官拥有绝对权威的日军部队中,绝无旅团长没有联队长实权大这么一说。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日本陆军的旅团都有哪些吧。
步兵旅团
![]()
毙命昆仑关下的日军第五师团步兵第二十一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
日军最常见的旅团单位之一便是步兵旅团了,1937年七七事变前夜,日军当时的师团都是四联队制的师团,师团内都有两个步兵旅团的编制,每一个步兵旅团都下辖两个步兵联队。由于一个步兵联队兵力达到了3800人左右,因此一个四联队制步兵师团下辖的步兵旅团的兵力正常都在7700人以上。
1942年2月2日,日军编成了第一个八大队制步兵师团第58师团,其后日军编制的师团绝大多数都为八大队制。这类师团也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每个步兵旅团下辖四个独立步兵大队。每一个独立步兵大队兵力在1300人以上,因此这类步兵旅团总兵力在5000人以上。
![]()
日军独立步兵大队与一般步兵大队的区别在于,一般步兵大队是由纯步兵组成,因此独立作战能力较差,需要联队派联队配属的骑兵、炮兵等提供支援,并由联队的辎重兵为其作战提供保障;而独立步兵大队则是由步、骑、炮、辎重等多兵种合成的单位,类似现在的合成营,因此具备极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独立步兵大队是日军针对敌后作战频密、作战地点极其分散的特点,而有针对性进行的编制调整,在实战中取得了十分不错的效果。
混成步兵旅团
日军的步兵混成旅团有两种,一种就是步兵混成旅团,而另一种叫做独立步兵混成旅团。这两者简而言之就是一个是临时单位,一个是常设单位。
这其中步兵混成旅团为临时单位。
![]()
混成旅团在日军中历史悠久,打响甲午战争第一枪的就是日军第9混成旅团,上图为其第二十一联队在朝鲜龙山万里仓宿营区照片。
抗战早期日军依旧是大师团制,一个四联队制师团兵力在22000人以上。全面抗战爆发后,日军一个师团往往要同时攻取和守备多个目标,因此不得不对兵力进行拆分。日军常用的拆分办法之一,就是抽调师团的各兵种混编成一个旅团级作战单位,该单位会被赋予一个某某混成旅团的番号,由一名旅团长率领去执行作战任务。
![]()
如照片中在张家口接待时为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的军官,便隶属于察哈尔兵团下辖的第15混成旅团。
另外一个比较有名的混成旅团是参与桂南会战的台湾混成旅团,该单位是日军抽调台湾岛上的驻军组成的。
这种混成旅团一般规模比步兵旅团要小,兵力往往在5000人以下,是日军步兵旅团这一级单位中人员最少的。但是步兵混成旅团集合了四联队制师团精华编成,步骑炮诸兵种齐全,因此战斗力非常强悍。
在完成作战任务后,步兵混成旅团便会回归师团编制,它的各个下属部队都回归原单位,番号也随之取消。
步兵独立混成旅团则是一个编制固定的旅团级单位。
![]()
1935年长城抗战后,深感四联队制师团规模过于庞大,已不适应现代作战需求的日本陆军,遂提出了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改造的建议,缩减师团编制使之适应现代作战需要。
在这一提议的推动下,关东军在1935年编制了第1和第11两个步兵独立混成旅团,。
第1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两个战车大队(也就一个战车联队),是日军实验性质的第一支摩托化步兵部队。
第11独立混成旅团则是在炮兵火力上得到了加强,其下辖一个野战炮大队和一个山炮大队,火力基本与四联队制师团下辖的炮兵联队相当。
第1和第11独立步兵混成旅团是日军探索在减少人员编制的情况下,提升其陆军部队机动性,并保持火力的尝试方案。
![]()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军的军改尝试也就戛然而止了。
由于新攻占了大片地区,日军亟需大量的守备部队。于是日军从野战师团中抽调部队作为基干,再从国内编制新的部队加以充实,从而编制成了新的独立混成旅团。
由于这些新编的独立混成旅团执行的是警备任务,所以一般都不再配备野战炮、坦克。单就野战能力而言,这些新编独立混成旅团无法与第1和第11这两个老前辈相提并论。
独立混成旅团下辖五个独立步兵大队,每一个独立步兵大队的兵力在830人左右,比之步兵大队的1100人要少一截,因此独立混成旅团一般兵力在4500人以下。但是独立步兵大队前面已经说了是多兵种合成的,因此虽然兵力减少,但是其独立作战能力反而强于一般的步兵大队。
![]()
另外独立步兵大队颇为特殊的一点是,虽然人比步兵大队少,但是比之步兵大队主官大队长军衔一般固定为少佐,无论独立混成旅团还是步兵旅团下辖的独立步兵大队,其主官的层级十分混乱,除了大尉、少佐外,也常常高配为中佐乃至大佐。
像是抗战中被我军俘虏的日军最高级军官三泽金夫大佐,就为独立混成旅团下辖的独立步兵第六十大队队长。
这些大佐级别的独立步兵大队队长战死后,按日军规矩会追晋少将。自1938年到1944年间,共计有清水喜代美、田中省三郎、小林秋夫、佐藤春雄、三泽金夫、重藤三治等,六名战死的独立步兵大队的大佐大队长追晋为了少将。
所以我们在统计抗战时期击毙的日军将军这一战果时,需注意将这些大佐追晋的剔除。
独立混成旅团由方面军直辖,因此其基本上不会参与跨方面军的作战。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的朋友还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