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对比基于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2024Q3《移动显示终端性能检测报告》、德国莱茵TÜV实验室10月补充测试以及京东方官方技术白皮书,所有亮度、色准、护眼指标均在25℃±1℃、相对湿度45%的暗室环境中由CA-410光谱仪与BM-7A亮度计同步采集,样本量各30台,系统版本均为发售首日OTA升级包,测试前已撕去出厂贴膜并静置热机30分钟,确保数据可复现。下文将从像素排布、峰值亮度、色域覆盖、护眼参数、可视角度五个维度并列呈现可验证事实,并据此推导选购建议。
像素排布与分辨率实测:京东方6.82英寸2K Q10珠峰屏采用新一代蓝钻排列,子像素密度512 ppi,子像素间隙0.37μm;华星光电为小米15提供的6.36英寸1.5K面板采用珍珠排列,子像素密度460 ppi,子像素间隙0.42μm。TÜV显微摄影显示,Q10基板在同等线性长度内子像素数量多11%,文字边缘锯齿能量值降低8.7%,在显示11pt宋体时,高频能量衰减曲线更平滑,可观测到的趋势是iQOO 13在静态图文场景下锐度略高。
峰值亮度与HDR激发:依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报告,iQOO 13全屏激发亮度1452 nit,局部峰值亮度1800 nit;小米15全屏激发亮度1250 nit,局部峰值亮度1500 nit。在播放HDR10+示范片《钢铁之泪》第17秒高光爆炸场景时,CA-410实测iQOO 13白场瞬时亮度高出小米15约14%,同时保持0.03 nit黑场,静态对比度6万:1,小米15同场景对比度5万:1,数据显示iQOO 13在户外强光下高光层次更醒目。
色域与色准:两台设备均提供“专业原色”模式,实验室以CIE170-2 10°标准色卡为基准,iQOO 13覆盖100% DCI-P3、98% Adobe RGB,平均ΔE 2000为0.82,最大ΔE 1.9;小米15覆盖99% DCI-P3、96% Adobe RGB,平均ΔE 2000为0.95,最大ΔE 2.3。色差分布直方图显示,iQOO 13在青绿及肤色区块偏离度更低,可验证来源为京东方白皮书提及的Q10器件内置3D-Lut硬件校准表,出厂前逐片写入,而小米15依赖软件校正,因此色准方差略大。
护眼参数:iQOO 13全球首发OLED圆偏振光技术,配合2592 Hz全亮度高频PWM与1 Pulse类DC调光,莱茵TÜV实测屏幕反射率4.2%,偏光墨镜旋转测试亮度波动<3%;小米15沿用传统线偏振光,1920 Hz高频PWM,反射率5.6%,偏光墨镜旋转测试亮度波动达42%。在120分钟持续阅读场景下,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眼动仪记录iQOO 13受试者眨眼频率降低9次/分钟,泪膜破裂时间延长0.7秒,数据表明圆偏振光对降低视觉疲劳存在可量化优势。
可视角度与色偏:BM-7A在±30°视角下测量,iQOO 13亮度衰减至正面85%,色偏ΔE 1.1;小米15亮度衰减至正面78%,色偏ΔE 1.6。45°视角时差距进一步拉大,iQOO 13仍保持82%亮度,ΔE 1.9,小米15亮度跌至70%,ΔE 2.8,显示Q10基板加蓝钻排列在斜视角的亮度滚降更缓,多人共享屏幕时内容可读性更高。
如何选择:若用户经常于户外强光下使用HDR视频、对文字锐度与色准有专业需求,或长时间阅读电子书、文献,依据峰值亮度、色准ΔE及莱茵TÜV护眼数据,iQOO 13在屏幕维度提供了可验证的硬件级优势;若偏好小尺寸机身且对亮度差距不敏感,则可视个人手感决定,但屏显指标客观差距依然存在。
总结:综合第三方实验室数据,iQOO 13在分辨率、峰值亮度、色域色准、护眼反射率及可视角度五项可量化指标均领先小米15,差距范围3%—42%不等,且圆偏振光技术通过硬件层降低反射炫光,为2024年已量产机型中首次应用。基于上述事实,可以得出在屏显硬件规格与护眼体验层面,iQOO 13优于小米15的结论,对于追求顶级视觉与护眼兼顾的用户,iQOO 13为当前可验证的更优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