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可能现在正吃着火锅、刷着短视频,压根没想到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上,一场关于“驴”的大动作已经悄然改变世界皮货市场的格局。
去年二月份,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第37届非洲联盟首脑会议上,一项震动全球动物贸易圈的决定被正式宣布未来15年内,非洲多国将全面禁止宰杀驴取皮用于出口。
![]()
这一纸禁令,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国家,但背后却有着一个谁都绕不开的名字:中国。过去十多年里,中国对阿胶的巨大需求,带动了全球驴皮价格飙升,而非洲成了最主要的供应地之一。
成千上万头驴从肯尼亚、尼日利亚、苏丹等地被运往屠宰场,只为剥下一张张驴皮漂洋过海送到中国的加工厂。如今这场持续多年的“驴皮经济”戛然而止,非洲国家为何宁愿放弃这笔收入也要按下暂停键?
![]()
其实非洲国家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被逼到墙角后的无奈反扑。早在上世纪末,非洲农村地区还随处可见拉着车、驮着水的毛驴身影。它们耐热、耐旱、不吃精饲料,是许多贫困家庭唯一的运输工具。
一头驴能帮农民把粮食从田里拉回家,能把水从几公里外运到村庄,甚至还能充当孩子的代步工具。
![]()
可自从本世纪初开始,国际市场上驴皮价格一路猛涨,尤其是中国阿胶产业对原料的需求持续扩大,导致每公斤干驴皮的价格在十年间翻了三倍以上。
一些跨国收购商嗅到商机,迅速在非洲多个国家设立收购点,用现金诱惑村民出售自家劳作多年的驴。起初只是零星交易,后来演变成系统性捕猎和跨国务工式偷盗。
![]()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0年至2022年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驴数量减少了近30%,有些国家如津巴布韦、尼日尔的驴群数量甚至下降超过60%。这不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而是直接动摇了底层民众的生计基础。
很多家庭一夜之间失去了最重要的劳动力,孩子上学要走更远的路,妇女打水得背上几十斤重的桶来回跋涉。这种因外部市场需求引发的本土资源枯竭,让有关部门意识到不能再坐视不管。
大规模屠宰带来的动物福利问题也引发了强烈社会反弹,不少驴在未麻醉的情况下就被活剥驴皮,过程极其残忍,视频曾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引起国际动保组织关注。
![]()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多次呼吁加强对驴类运输和屠宰的监管,但非洲许多国家执法能力有限,边境管控薄弱,非法贩运屡禁不止。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专业盗驴团伙”,夜间潜入村庄偷走牲畜,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在这种背景下,非盟推动集体行动就有了现实紧迫性。2022年,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率先通过区域性禁令草案;2023年,东部和南部非洲多个国家陆续出台临时限制措施;直到2024年2月的非盟峰会,这项长达15年的出口禁令才最终达成共识。
![]()
禁令并非永久封死所有可能性,而是为各国争取时间重建驴群种群、制定可持续管理政策,同时探索替代性产业发展路径。
比如埃塞俄比亚已经开始试点驴奶养殖项目,南非则鼓励发展本土草药替代传统中药材原料,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
阿胶作为中医药材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本草纲目》早有记载其补血滋阴的功效。现代研究也表明,阿胶富含胶原蛋白和多种氨基酸,在特定人群中有一定保健价值。
问题是,随着生活水平提高,阿胶从药品变成了礼品、保健品,市场需求被不断放大。
国内毛驴养殖跟不上消耗速度,自然就转向国际市场找补,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2000年中国拥有约900万头驴,到2020年已不足300万头,缺口只能靠进口填补。但近年来,国内也在积极调整。
![]()
农业农村部已将驴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多个省份启动保种繁育工程,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升繁殖率。
同时科研机构正加快研发植物基或生物合成替代品,部分企业已推出不含驴皮成分的功能性产品。这些努力虽不能立刻扭转局面,但至少说明供需两端都在尝试走出困局。
![]()
当消费选择影响到另一个半球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时,就不能再当作事不关己了。这次15年禁令不是终点,而是一个重新平衡的机会。
未来是否能建立起公平、透明、可持续的跨境动物资源利用机制,既保护生产国的基本民生,又满足消费国的实际需求,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