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博士找工作的事,冒出来好几个挺反常的信号,看得人有点迷糊。
你比如说,一个市委党校,就招3个博士,结果来了150个抢。
![]()
《我的博士后老公》剧照
还有,以前高校为了抢个博士,安家费动不动就三十万起步,现在呢,很多地方给个十万就算不错了。
更不用说,清华北大的博士去当中学老师,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现在,连一些小县城的中学里,都开始有博士的身影了。
这些现象凑在一起,难免让人感觉:博士,是不是已经不值钱了?
那么博士真的“过剩”了吗?
要是光看数据,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有些统计显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落实率,竟然比本科生甚至大专生都低。
![]()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
问题出在哪儿?
说白了,就是咱们过去几十年培养博士的模式,跟现在社会上真正需要的,有点脱节了。
我们培养的大部分博士,最后都留在了高校和科研院所里,搞学术研究,发论文。形成了一个“内部循环”、“自产自销”的体系。
真正流向企业,特别是那些急需顶尖人才的科技和制造业的,少得可怜。
有数据显示,咱们国家博士毕业生进民企的比例,只有5%。而美国,这个数字是48%。
你看,问题很清楚了。不是博士多了,而是会写论文的博士多了,能去工厂解决实际问题的博士少了。
所以,中国的博士真的“过剩”了吗?
恰恰相反。这不仅不是过剩,而是远远不够。
你看看博士占总人口的比例就知道了。咱们国家,只有万分之六。美国是多少?是百分之一。这个差距,是十几倍。
![]()
《逆行人生》剧照
看到这里,你可能又会问了:既然这么缺,为什么博士们反而感觉工作更难找了,待遇也下降了?
这就是我想说的。
现在所有这些看似“反常”的信号,背后藏着的,其实是中国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一个硬逻辑:
国家正在下一盘大棋,要用超常规的方式,重新打造我们的人才金字塔,为的就是一件事——科技自立。
大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我们必须要有足够多的高层次人才储备。
所以,你看这两年国家的新动作,思路就非常清晰了。
一方面,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扩大。但另一方面,新增的博士学位授权点,八成都集中在了理工医农这些硬核的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上。
![]()
更重要的一个变化是,现在在大力推“专业博士”。
啥意思?就是国家明确告诉你,以后培养出来的博士,不能光会写论文,而是要能去工厂、去企业,去一线解决那些“卡脖子”的实际问题的人。
以前咱们老开玩笑说的那些“天坑”专业,什么材料、化工、生物、环保,现在,反而成了国家重点培养的香饽饽,正在从“冷门”变成“热门”。
国家的战略意图已经再清晰不过了:通过规模化地培养顶尖博士,既要有能做前沿学术研究的人,更要有一大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科学家。
![]()
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最聪明的那批头脑,从象牙塔里引导出来,让他们投身到国家发展最前沿、最需要的领域去。
所以,别再被那些“博士贬值”的说法给迷惑了。
我们看到的不是贬值,而是一场深刻的、自上而下的“结构调整”。
这盘棋很大,也很长远,关系到我们未来几十年的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