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发布】45年前,一个细雨蒙蒙的日子,原济南市章丘县水寨镇张家林联中的宽大教室里,语文老师李金亭一手攥着卷边的语文课本,一手插在裤兜,眉头微蹙着踱到讲台中央。当“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的字句从他口中涌出时,声调激越如潮:“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彼时的我,正坐在第一排中间偏左的位置,望着老师被诗意点燃的眼眸,那一幕,从此定格成我生命里永不褪色的帧画。(李继三)
![]()
今日,我站在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的观海平台上,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鬓角发丝被吹得猎猎作响。眼前是无垠的渤海湾,青灰色的浪涛层层叠叠涌向岸边,耳畔是浪涛拍击礁石的轰鸣,似千军万马奔腾而过。这里,正是伟人毛泽东1954年夏观海抒怀,挥毫写下《浪淘沙·北戴河》的地方。
沿着木栈道缓步前行,潮声漫过脚踝般漫上心头。转角处,一块镌刻着朱红诗篇的巨石赫然映入眼帘。“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指尖抚过冰冷的石刻,那些力透石背的字迹却似有了温度,瞬间将我带回那个新中国初立、百废待兴的峥嵘岁月。那年夏天,伟人在此极目远眺,见白浪翻涌如卷地狂飙,感天地辽阔似铺展锦绣,怀古思今的豪情在胸中激荡,遂成这千古传诵的名篇。
抬眼望去,此刻虽无“大雨落幽燕”的磅礴雨势,却有“白浪滔天”的壮阔实景。远处的渔船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时隐时现,桅杆如笔,在海天之间勾勒出淡墨剪影,与词中“秦皇岛外打鱼船”的意境悄然重合。时光流转半个多世纪,山河依旧壮阔,只是伟人笔下“换了人间”的期许,早已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中,绽放出比诗中描绘更璀璨的光芒——高楼拔地而起,巨轮驶向深蓝,乡村振兴画卷徐徐铺展,新时代的浪潮正奔涌向前。
拜读此词,最震撼心灵的,不仅是“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历史厚重——那是对千年文脉的承接与回望;更是“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豪迈与自信。那是无产阶级革命家站在时代潮头,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坚定信念,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担当与魄力。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品此词,浪涛声里不仅有历史的回响,更有新时代奋进的号角,让人胸中涌起跨越时空的共鸣。
离开时,夕阳为海面镀上一层金辉,浪涛被染成橘红色,如燃烧的火焰。回望那片海,那方石刻,忽然彻悟:真正的经典从不是尘封的文字,而是能永远激荡人心、指引方向的精神火炬。鸽子窝的浪涛会永远为这首不朽的诗篇伴奏,让伟人的家国情怀与理想之光,在这片海疆上,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