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火葬”将被淘汰?新方式已经在国内试用,很多人表示不能接受

0
分享至

前言

提到“丧葬”,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场景不是土葬,便是火化。

长期以来,中华文化强调“入土为安”,因此几千年来,将逝者安葬于土地之中被视为最庄重、最符合伦理的传统方式。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家逐步推行殡葬改革,倡导火葬以节约土地资源。久而久之,火葬逐渐成为城市和许多农村地区的主流选择。



但社会在进步,思想也在悄然转变。

近年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告别方式正在悄然兴起。

它既不同于古老的土葬,也区别于现代普及的火葬。



不少人预测,这种新模式或许将在未来彻底改变我们对生命终点的认知。

那么,这究竟是怎样一种形式?它是否真有潜力成为下一代主流?

“火葬”将被淘汰?

年长一辈的人仍记得,过去乡村普遍实行的是土葬。



那时讲究风水格局,“前有照、后有靠”是选墓地的基本原则;棺木多用柏木或松木打造,力求坚固耐腐;出殡队伍越庞大,越能体现子女的孝道。

然而,传统土葬带来的环境与资源问题日益凸显。



据相关统计,仅早年全国因制作棺材消耗的木材量,就相当于砍伐了约两百万亩森林。

被坟墓占用的耕地面积更是高达百万亩以上。更严峻的是,“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在河南、山东等地尤为突出——田埂边、山坡上密布坟头,良田被分割得支离破碎。

为缓解这一困境,政府很早就开始推动火葬政策。



可当初推广之路异常艰难。

不少老人一听要实行火化,便偷偷准备寿材藏在柴房角落。

甚至有人为逃避监管,连夜将亲人遗体送往外地掩埋。



当时民间普遍认为焚烧遗体会伤害灵魂,若子女同意火葬,极易招来邻里非议,背上“不孝”的骂名。

尽管如今火葬已成为常态,但在不少地区,实质仍是“换壳不换心”。

骨灰取出后,往往装入红木盒中,再购置墓地安放,立起大理石碑,本质上仍延续着土葬的仪式逻辑。



上海居民张姐(化名)坦言,市区普通公墓单个墓穴价格超过十万元,还需缴纳长期管理费,一旦家属失联,墓地可能被当作无主墓深埋处理。“名义上是火葬,实际花费比老式土葬高出数倍。”

新方式已经在国内试用

这种新兴的殡葬模式被称为“堆肥葬”。

初次听闻这个词,许多人本能反应是震惊:“难道要把人当肥料使用?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事实上,这种理解并不准确。

堆肥葬并非随意掩埋,而是一种经过科学设计的生态安葬技术,核心理念正是让生命以自然的方式完成循环回归。

其基本思路极为清晰:实现生命的绿色闭环。



第一步是“减负”——遗体不使用化学防腐剂,摒弃难以降解的木质或石材棺椁,改用麻布、棉麻等天然可分解材料包裹,最大限度降低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相较之下,传统土葬所用防腐液易渗入土壤造成污染,而实木棺材则需数十年乃至百年才能完全腐朽。

接下来进入关键阶段:“生物转化”。



遗体会被置入专用堆肥舱,或浅埋于约一米深的生态坑内,周围填充大量富含有机质的介质,如木屑、稻草、苜蓿等,这些物质不仅利于通风,还能为微生物提供充足养分,加速分解进程。

技术人员会持续监测内部温度,通常维持在30至55摄氏度之间,这是微生物活性最强、分解效率最高的理想区间。



大约经历四到八周后,软组织基本分解完毕,仅剩骨骼残留。随后,骨头会被取出粉碎,重新投入堆肥系统继续降解。

待整个过程结束并充分干燥固化,最终生成约一立方米的深色富营养土壤。

这些土壤可由家属带回用于种植花草树木,也可捐赠给环保项目,参与荒山复绿或城市绿化工程。



在美国已有案例显示,有人用亲人转化而成的土壤培育了一棵橡树,并表示:“每当看到那棵树抽芽生长,仿佛亲人的气息依然环绕身边。”

从生态保护角度看,堆肥葬的优势极为显著。

火葬需燃烧大量天然气,同时释放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及汞蒸气等有害气体;而堆肥葬几乎不产生空气污染,且全过程可减少近一吨碳排放,相当于种植五十棵成年树木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



对于我国这样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紧张的国家而言,这种不占用地、不消耗林木、又低碳环保的安葬方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国内部分地区已启动本土化探索。例如山东某些村庄将堆肥葬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统一利用转化后的土壤建设村级公益林。

浙江的试点项目则更具人文关怀,允许家属自主选择玉兰、松柏等具有纪念意义的植物进行栽种。



不过现实情况是,真正愿意尝试的人群仍属少数。归根结底,阻碍普及的核心并非技术瓶颈,而是文化心理的深层阻力。

不是不想接受,是实在迈不过去

若想让堆肥葬被大众广泛接纳,最大的挑战不在操作层面,而在观念层面。

第一重障碍,源于对“身体完整性”的执念。自幼我们便被告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保持遗体完整被视为对生命最基本的敬意。



当年火葬刚推行时遭遇强烈抵制,正是因为打破了“全尸下葬”的传统认知。

而堆肥葬走得更远——不仅遗体会被彻底分解,最终还转化为滋养大地的土壤。

第二重障碍,来自情感寄托的断裂。



在传统习俗中,墓碑、骨灰盒是承载思念的重要实物载体。

每逢清明时节,前往墓园献花、擦拭石碑、摆放祭品,这一系列仪式赋予人们心理慰藉。

但堆肥葬的最终产物是一抔泥土,即便用来植树,也难以替代墓碑所提供的具体记忆锚点。

有网友留言道出了真实感受:“对着一棵树缅怀亲人并非不行,可几年风雨过后,连哪棵树是由亲人化成的都分辨不清了,那种茫然无助的情绪,真的难以承受。”



第三重障碍,则来自根深蒂固的社会评价体系。

在不少地方,葬礼的规模几乎直接等同于子女孝心的衡量标准。

有人直言,若村里有人选择生态安葬,难免遭人议论:“老人辛苦一辈子,走后连个坟都没有,这家孩子真是不懂事。”



北京林先生(化名)身为事业单位中层干部,思想相对开明,但他也坦承难以接受堆肥葬:“老家亲戚会觉得我舍不得花钱办大事,流言传出去,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正是这种“孝与不孝”的道德压力,使得许多原本认同环保理念的人,只能停留在口头支持,行动上却望而却步。



其实,真正留住记忆的,从来不是冰冷的石碑,也不是豪华的墓园,而是心中那份永不磨灭的情感牵连。

当我们有一天真正领悟“尘归尘,土归土”的哲学内涵,或许就能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死,坦然接受生命以另一种形态回归自然的旅程。



参考信源

中国新闻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张家口警方通报:重型吊车碰撞前方等候信号灯车辆致13伤

张家口警方通报:重型吊车碰撞前方等候信号灯车辆致13伤

界面新闻
2025-11-20 23:36:11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难怪解放军连续出重拳,日方极力隐藏的武器,被中方发现了

林子说事
2025-11-19 13:12:28
王楚钦踏上领奖台被马龙拦住!领金牌后脸笑烂 龙队霸气撩第五金

王楚钦踏上领奖台被马龙拦住!领金牌后脸笑烂 龙队霸气撩第五金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5-11-20 21:29:02
网友曝光蔡徐坤上学时的照片!我的妈呀!他以前长这样?

网友曝光蔡徐坤上学时的照片!我的妈呀!他以前长这样?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20 00:54:43
母亲是著名演员,父亲上亿家产,他却跑龙套10年,终成实力派

母亲是著名演员,父亲上亿家产,他却跑龙套10年,终成实力派

白面书誏
2025-11-18 18:33:41
全运会仅剩1天,金牌榜山东独揽第一,狂甩广东9金,三队一金难求

全运会仅剩1天,金牌榜山东独揽第一,狂甩广东9金,三队一金难求

沧海一书客
2025-11-21 00:32:08
小学女生因名字“极简”火了,连名带姓才2笔,老师:我不敢念!

小学女生因名字“极简”火了,连名带姓才2笔,老师:我不敢念!

犀利辣椒
2025-11-14 06:20:51
队记:杨瀚森在波特兰很受欢迎,但中文社媒却遭围攻!

队记:杨瀚森在波特兰很受欢迎,但中文社媒却遭围攻!

球哥评球
2025-11-21 07:37:02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挖出戴手铐的女遗骨,鉴定后确定,她就是中央苦苦寻找的人!

老呶侃史
2025-11-16 18:45:42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渔村逆袭?“电诈恶魔”陈志老婆是四川人,150亿比特币沾满血泪

豆腐脑观察局
2025-11-17 06:50:03
古时候,普通人每天吃什么?放到现代,你可能一口都咽不下去

古时候,普通人每天吃什么?放到现代,你可能一口都咽不下去

削桐作琴
2025-10-31 15:12:11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削桐作琴
2025-11-18 22:13:37
输得窝囊!领先19分被东道主翻盘,山东痛失金牌,巩晓彬满脸苦笑

输得窝囊!领先19分被东道主翻盘,山东痛失金牌,巩晓彬满脸苦笑

萌兰聊个球
2025-11-20 23:20:00
领导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迟到,下班失联”的人,而是经常讲这 5 句话的人

领导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迟到,下班失联”的人,而是经常讲这 5 句话的人

互联网思维
2025-11-18 23:35:16
91大神秦先生是什么地位,为何那么多女神让他屡屡得手?

91大神秦先生是什么地位,为何那么多女神让他屡屡得手?

挪威森林
2025-10-26 06:10:06
雷军,最新发声

雷军,最新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20 14:28:04
蒋介石若是赢了,中国发展水平大致与印度相当?想多了,他达不到

蒋介石若是赢了,中国发展水平大致与印度相当?想多了,他达不到

扶苏聊历史
2025-11-13 15:52:01
又内讧了!德云社元老人物离开,发文内涵郭德纲,彻底撕开遮羞布

又内讧了!德云社元老人物离开,发文内涵郭德纲,彻底撕开遮羞布

轩逸阿II
2025-08-30 15:50:47
特朗普,突发!降息,大消息!美股跳水暴跌!黄金突变!

特朗普,突发!降息,大消息!美股跳水暴跌!黄金突变!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21 07:50:49
阿斯:罗德里戈出场时间在皇马排第17,但在巴西队却连场首发

阿斯:罗德里戈出场时间在皇马排第17,但在巴西队却连场首发

懂球帝
2025-11-21 06:45:05
2025-11-21 08:32:49
米果说识 incentive-icons
米果说识
我觉仲夏苦短,你说蝉鸣悠长。
3822文章数 48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与中俄朝韩交恶 中日关系跌入谷底

头条要闻

媒体:高市早苗接连与中俄朝韩交恶 中日关系跌入谷底

体育要闻

Faker,何以成为Faker

娱乐要闻

胡彦斌的每一任都是大美女

财经要闻

揭秘三体公司原CEO许垚投毒杀人案始末

科技要闻

马云发话了:冲第一

汽车要闻

AI驱动内容营销新纪元 2026网易年度新车总评榜揭晓

态度原创

数码
手机
游戏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新苹果iPad“加量不加价”?A18芯片,支持AI、Wi-Fi 7

手机要闻

Google推出最新图像生成模型Nano Banana Pro

魔兽世界:离大谱,国外知名主播,勇闯时光服,这次魔改真的成了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本称已向美国出口爱国者导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