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日,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在霍尔木兹甘省的公开讲话,各界的目光聚焦伊朗。
迁都不再是选择,而是必然。
要知道,伊朗虽多次提及迁都,却都因各种阻碍搁置。
这次总统如此坚定的表态,背后是德黑兰积重难返的危机,以及伊朗对未来的孤注一掷。
为什么宣布迁都?
先说德黑兰的生态困境已经到了肉眼可见的地步。
作为有着多年历史的首都,这里挤着上千万的人口,大都市区人口占全国15%以上,水资源消耗却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
去年伊朗降雨量仅140毫米,水坝蓄水不断减少,水资源成关键问题。
为了给德黑兰供水,从其他地区调水的成本飙升到每立方米4欧元,这从经济上来讲对伊朗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更可怕的是连锁反应,过度抽地下水让德黑兰部分区域每年地面沉降30厘米。
而且它还处在两条主要地质断层带的交叉点。
一旦发生强震,后果不堪设想。
北部的山脉挡住了空气流通,汽车尾气和工业污染物排不出去,让这里成了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从政治和军事角度看,德黑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
作为权力中心近两百年,这里形成了复杂的精英利益集团,资源都往这儿集中,导致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南部贫困地区的人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
但迁都可不是小事,伊朗总统将新首都位置瞄向南部。
迁都到南部,被认为是打破这种利益垄断、缓解社会矛盾的关键一步。
同时也是伊朗“向东看”战略的重要举措,能加强和印度、东盟及中亚国家的联系,减少对欧洲能源市场的依赖。
![]()
军事上,德黑兰距离以色列约1500公里,正好在以色列战机和中远程导弹的打击范围内,而且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应对突袭。
作为内陆城市,它离南部波斯湾主要港口超过1200公里,没法快速响应沿海的安全需求。
要是把首都迁到南部,和以色列的距离能拉到2500公里,能为防空预警和军事部署争取更多时间,还能靠着海岸线强化海军防御,更直接地掌控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的航运安全,和也门胡塞武装的联动距离也能从2000公里缩短到800公里,增强在中东的影响力。
其实之前,佩泽希齐扬就提议过把首都迁到波斯湾沿岸。
![]()
也有报道称,伊朗政府把迁都的目的地锁定在了南部沿海的马克兰地区。
外交部长称这里是 “失落的天堂”。
这里水资源相对充足,地震风险低,恰巴哈尔港能直通印度洋,通过戈雷 - 贾斯克输油管道项目,还能摆脱对霍尔木兹海峡的依赖。
但如果选择马克兰,麻烦也不少。
![]()
马克兰所在的锡斯坦 - 俾路支斯坦省是恐怖袭击的高发区。
2024年10月,该省塔夫坦地区发生恐袭,10名边境警察牺牲。
2025年7月,首府扎黑丹市的司法机构大楼遇袭,造成5死13伤,恐怖组织 “正义军” 多次声称对此负责。
而且这个省民族成分复杂,和巴基斯坦接壤的边境地带很难管控,要是在这建新都,社会融合和安全防御压力极大。
更麻烦的是,恰巴哈尔港距离阿曼湾的美军基地只有400海里,在航母打击半径之内,新首都将面临直接的外部军事威胁,防空压力陡增。
基础设施薄弱是马克兰的另一大难题。
这里是伊朗最贫困、开发程度最低的区域之一,人口密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交通、医疗、教育等基本的城市配套设施都没有。
迁都意味着要从零开始建设,成本高得惊人。
资金和政治阻力也不容忽视。
迁都并非小事,牵扯的资金问题不言而喻。
德黑兰的利益集团强烈反对迁都,保守派媒体批评这会让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顾问也提醒迁都必须谨慎规划。
另外,恰巴哈尔港和我国运营的瓜达尔港存在潜在竞争关系,这对伊朗的外交平衡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
由此看来,迁都也并非一件易事。
要是迁都真能实现,对伊朗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
经济上,短期内巨额投入会让受制裁的伊朗经济压力更大,但从长远看,能带动南部产业发展,借助港口优势激活贸易,改变全国经济格局。
政治上,虽然可能遭到保守派抵制,但能通过资源重新分配缓解社会矛盾。
战略上,新首都挨着霍尔木兹海峡,能加强伊朗对国际航运通道的影响力,分散地缘风险。
迁都对伊朗来说,充满了未知和挑战,但也是应对危机的勇敢尝试。
希望伊朗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调整和进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