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阵子刷到欧洲纪念二战胜利的新闻,巴黎街头摆满鲜花,政要们轮流发言,说的全是诺曼底登陆多壮烈、斯大林格勒战役多关键。
底下有个评论挺扎心:“没人提中国啊,咱们可是最早跟法西斯硬刚的。”
这话一点没毛病,很多西方人眼里,二战是1939年德国打波兰才开始的,可咱中国人都知道,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起,东北军就拿着落后的武器跟日军拼了,比欧洲战场早8年,比太平洋战争早10年。
更别说1937年全面抗战后,咱们硬生生把400多万日军拖在中国,让他们没法去东南亚和太平洋搞事——可就是这么大的贡献,在西方的二战叙事里,却跟“透明人”似的。
![]()
1、
今天咱就掰开揉碎了说,不是咱要争什么,而是得搞明白:为啥咱们打了14年,牺牲了3500多万人,在西方那边却老被“选择性遗忘”?
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记不住”,全是套路。
先搞清楚:中国战场到底有多重要?别被西方的“主线论”带偏了。
很多人被西方的历史书洗脑,觉得二战的“主线”是欧洲,中国只是个“边缘配角”,这纯属睁眼说瞎话,咱用数据说话就知道有多离谱。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陆军70%以上的兵力都在中国战场趴着,总共近280万精锐,想动弹却动弹不了。
要知道,当时日本的陆军总共也就400多万人,等于把大半家当都押在了中国。
如果没有咱们扛着,这些日军能干嘛?往东南亚冲,英国那点兵力根本顶不住;往北跟德国夹击苏联,苏联腹背受敌,二战进程都得改写。
丘吉尔当年就慌得不行,说“缅甸要是丢了,那就全完了”,而守住缅甸的主力,正是中国远征军。
从1942年到1945年,咱派了30万人入缅,打下来歼灭6万日军的战绩,硬生生把南亚的防线稳住了。
罗斯福也承认,中国的抵抗“给了所有盟国信心”——这话不是客套,是真真切切的事实。
![]()
2、
再说说牺牲,14年抗战里,咱大小仗打了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多万人,自己却付出了超过2000万人死亡、数千万人流离失所的代价。
南京大屠杀里,30多万同胞被残忍杀害;重庆大轰炸持续了5年多,老百姓躲在防空洞里都不安全。
这些不是冰冷的数字,是一条条人命,是咱民族的血泪史——可这些,在西方的纪录片里,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干脆不提。
你说咱不重要?要是真不重要,日本能把主力全搁在中国?要是真不重要,盟国能把中国拉进联合国四强?说白了,不是咱没贡献,是有人不想让咱的贡献被看见。
![]()
西方讲二战,跟看电视剧似的,只认自己的“主线剧情”。
在他们眼里,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才是“高潮戏”,太平洋战场是“支线任务”,中国战场顶多算“背景板”——甚至连背景板都算不上。
有次看法国的历史教科书,提到中国抗战就一句话:“中国进行了抵抗”,连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这些关键战役都没提。
去卡昂纪念馆参观,中国展区挤在角落里,就放了几张老照片,连个详细说明都没有,反观欧洲战场的展区,坦克、枪炮摆了一屋子,讲解员能给你讲半天细节。
![]()
3、
为啥会这样?本质是“西方经验至上”的偏见。他们习惯了大兵团作战、高科技武器对决,觉得咱在地道里、青纱帐里的抵抗“不够壮烈”,不算“决定性战役”。
可他们忘了,淞沪会战打了三个月,咱用血肉之躯把日本“三个月灭华”的妄想砸得稀碎;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给全国抗战注入了信心——这些难道不是关键?
说白了,他们只认自己熟悉的战争模式,跟他们不一样的,就不算“正经贡献”,这种逻辑,跟“我没见过的就是不存在”没啥区别。
![]()
1949年是个分水岭,之前咱是西方的反法西斯盟友,开罗会议上,罗斯福、丘吉尔都承诺把被日本占领的领土还给中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也是对咱贡献的认可。
可冷战一爆发,咱跟西方成了意识形态对手,之前的功劳就开始被“清零”了。
法国直到1964年才跟咱建交,中间二十多年,官方提都不提中国的抗战贡献。
更恶心的是,有些西方学者开始故意抹黑,说“中国抗战全靠美援”,“没有史迪威公路,中国早完了”——这话纯属扯犊子。
要知道,1937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咱几乎没得到啥外援,全靠自己硬扛。
就算后来有了美援,也大多是武器弹药,真正在战场上拼命的,还是中国军民,把咱14年的抵抗,说成“靠外援才撑下来”,这不就是睁着眼说瞎话?
![]()
4、
为啥会这样?很简单,冷战时期,“敌人的朋友就是敌人”,既然成了对手,那之前的好就不能提,甚至得反过来抹黑。这种“敌友转换”的套路,西方玩得可溜了——苏联当年也是反法西斯主力,冷战时不也被西方妖魔化了?
西方学者研究二战,有个很大的问题:他们只看西方和日本的档案,中文资料要么找不到,要么根本不看。
直到近些年,《蒋介石日记》、《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这些中文资料开放,他们才发现,以前的研究有多片面。
有个西方学者写了本二战专著,里面提到中国战场,全是引用日本的史料,说“日军在中国进展顺利”,完全忽略了咱的抵抗有多顽强。
还有人把咱的“人民战争”说成是“政治宣传”,说“老百姓是被迫参战的”——这不是瞎扯吗?当年不管是工人、农民,还是学生、商人,都在为抗战出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是全国上下一心的抗争,怎么就成了“被迫”?
牛津大学的拉纳・米特教授算少数清醒的,他写了本《中国,被遗忘的盟友》,里面说:“西方对中国二战作用的忽视,部分是因为冷战让学者没法客观研究中文资料”。
可像他这样的人太少了,大多数西方学者,要么是没能力看中文资料,要么是故意选择性忽略——结果就是,他们研究出来的二战史,根本不完整,甚至是错的。
![]()
5、
不过好在,近些年情况在慢慢变,拉纳・米特的书在西方卖得不错,越来越多西方学者开始研究中文资料,承认中国战场的重要性。
剑桥大学的方德万教授就说:“得把中国战场放进二战的核心叙事里,不然二战史就是不完整的。”
但要真正改变这种“选择性遗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咱能做的,就是多了解自己的历史,把咱14年抗战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不是为了争什么,而是为了让那些牺牲的同胞不被遗忘,为了让历史真相不被篡改。
![]()
最后说句实在的: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咱在中国战场打了14年,牺牲了3500多万人,牵制了近280万日军,这些都是铁打的事实。
不管西方承不承认,这些事实都不会消失,而记住这些事实,不仅是对逝者的告慰,更是对和平的守护——毕竟,只有正视全部历史,才能真正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