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建设报社主办的《中国建设报》刊发“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典型案例摘编,威海市环翠区嵩山街道向阳社区成功入选,成为全国推广的典范。
![]()
据介绍,“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于2023年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起,旨在推动城市社区、公园配建乒乓球台等小型健身设施,织密“15分钟健身圈”,方便群众就近健身。
那么,向阳社区是如何获得国家级行业媒体关注的呢?我们一起读读下面的故事。
![]()
清晨,嵩山街道向阳花园小区的乒乓球场上就响起了“乒乒乓乓”的击球声,70岁的回迁村民戚其明正在指导邻居董博练习反手技巧。两人因乒乓球相识,如今经常一起练球,成了时时切磋的“乒乓搭子”。“以前楼上楼下都不认识,现在一起打球、聊天,亲近多了。”董博说。现在,在这个由三个村庄融合而成的新社区,乒乓球成了连接居民的纽带。
2014年2月,张家疃、夏家疃、北葛拉三村撤村并居,成立向阳社区。由于本地回迁居民与外来购房者在生活习惯、文化观念上存在较大差异,尽管比邻而居,却未能消解心灵深处的疏离。“同一部电梯里,空气都凝滞着陌生。”社区党总支书记黄丹丹的走访笔记里,记下了这令人心焦的社区状态。如何融化这层坚冰,让“陌邻”变“睦邻”,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最紧迫的考题。
很快,黄丹丹就发现,社区的乒乓球台时常聚集着不同口音的老少球友。对运动的热爱和切磋球艺的渴望让大家走到了一起,年龄、职业、地域等不再成为沟通的障碍。敏锐捕捉到这一点后,党总支很快形成共识,决定以小小的乒乓球为切入点,打造“乒乓会客厅”。
![]()
社区将现有球场进行专业升级改造,精心策划开展“国球进社区”系列活动,专业教练授课的“乒乓公益小课堂”场场爆满,方言与普通话在挥拍间碰撞交融。党总支还抓住村居共建、组织联建契机,与街道联合举办“乒乓接力赛”。邻里间捉对“厮杀”,情谊在汗水中升温,乒乓声传遍街巷。最动人的是“乒乓夜读”,球赛间隙,孩子们与家长来到阅读角里共读绘本,动与静的转换交织出邻里相融的和谐氛围……
“以前不知道该怎么融入,现在球台成了我的社交课堂,我和我的邻居搭档约好了打完这局就一起去逛早市。”居民夏春建刚搬来时不好意思开口,现如今成了社区球场的常客,乒乓球拉近了他和邻居们的距离。
球台两端,人心相通了,也悄然牵引着社区治理的深刻变革。随着乒乓球活动的开展,社区创新推出“乒乓+”治理模式,建立“乒乓暖心服务站”,组织党员、球友和青少年组成志愿服务队伍,并通过“需求、资源、服务”三张清单对接居民需求,让小小球台的温度触角延伸至社区肌理最深处。
![]()
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慰问独居老人、冬天扫雪清路……社区还推出诚信积分机制,将乒乓球活动和志愿服务转化为信用积分。志愿者朱丽红指着服务站内的积分墙介绍:“参加乒乓球比赛得5分,为老人送餐得15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物品。”当居民刘女士用参与社区球赛和志愿服务积攒的积分,兑换到沉甸甸的生活物资时,她眼中笑意与感慨交织:“这小乒乓球滚着滚着,竟把大家的心都滚得暖烘烘了!”
小小银球,滚热了人心,更滚烫了社区治理的深层基因。乒乓球活动不仅增进了邻里关系,还改变了社区氛围。“现在,乒乓球才是咱社区的‘顶流’!”居民们说,乒乓球台成了社区最热闹的地方,从早到晚都有人打球。大家在打球间隙聊天交流,也会讨论社区事务。
乒乓球带来的变化结出了实实在在的成果。2021至2024年间,向阳社区三次获得省级荣誉,包括“老年体育工作先进社区”“区级和谐社区”等称号。
如今,方寸球台所延伸出的那条温暖的链条,仍在向阳社区持续延展、不断加固,深深融入社区治理的血脉基因。这颗小小的银球,以其永不疲倦的跃动,持续滚烫着社区人心,更滚动出一条基层治理创新的坚实轨迹,奏响了邻里和谐、社区共治的幸福合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