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拳王泰森在镜头前扯着皱巴巴的衬衫,声音哽咽地承认亲手败光5亿家产时,那张饱经沧桑的脸,早已没了当年拳台上“我能打遍天下”的嚣张。谁能想到,这个曾一场拳赛狂赚3000万、出门前呼后拥带着20个保镖的传奇,会在57岁的年纪,拖着被岁月和伤病磨垮的身体重返拳台,不是为了热爱,只是为了一口饭——拳套磨破手掌,肋骨被打得青紫,每挨一拳,都是在替年轻时被欲望吞噬的荒唐买单。
![]()
我至今清晰记得,十几岁时守着电视看泰森与霍利菲尔德的比赛,拳台上的他如猛虎下山,第二回合便以绝对优势压制对手,那股舍我其谁的气势,让“世界拳王”四个字在他身上闪闪发光。那时的他,是站在金字塔尖的天之骄子,5亿美金的身价足以让他后半辈子衣食无忧,可他偏要做欲望的囚徒,把人生这碗本该安稳的“粥”,强行熬成了填不满的“无底洞”。
![]()
美色成了他的吞金兽,夜夜笙歌到天亮,私人派对比拳台还要混乱;他同时养着7个情人,随手就给脱衣舞娘买百万钻戒,为博美人一笑,豪掷千万购置别墅。钱包空得比他出拳的速度还快,直到银行的破产通知摆在面前,泰森才惊觉,欲望早已像贪婪的野兽,把他从里到外啃得只剩一副空架子。从巅峰跌落谷底的滋味,是连房租都交不起的窘迫,是为还债拍烂片、卖自传的无奈,是昔日拳王在镜头前扮小丑、任人围观笑话的屈辱——他的尊严,早被无度的欲望碾碎在尘埃里。
泰森的人生,像一场醒得太晚的大梦。庄子曾言:“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人这一生,所需本就不多,就像我们赤手空拳来到这世间,本就只带着“一碗饭”的需求,可太多人偏要把这碗饭,换成10万、100万的欲望,最后被欲望的重负压得喘不过气。释迦牟尼亦告诫世人:“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欲望是绑在手上的沙袋,适度时能助你出拳更有力,可一旦失控,便会拖得你摔进深渊,再难爬起。泰森用5亿美金换来了一场惨痛的教训:做欲望的主人,才能掌控人生;做欲望的奴隶,终会被欲望毁灭。
我们在追逐的路上,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痛苦不堪。有人为了更高的职位,勾心斗角、日夜操劳,忘了陪伴家人;有人为了更多的财富,铤而走险、触碰底线,最终身陷囹圄;还有人被物质裹挟,买了一件又一件奢侈品,却始终填不满内心的空虚。可这些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当泰森在拳台上挨下那一拳拳时,他想起的,或许不是巅峰时的荣耀,而是如果当初能收敛欲望,是不是就能拥有一份安稳的人生。
希腊圣贤苏格拉底曾说:“当我们为奢侈的生活而疲于奔波的时候,幸福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他一生清心寡欲,在简单的生活中追寻真理,反而活成了永恒的传奇。托尔斯泰也在晚年幡然醒悟,放弃了贵族的奢靡生活,回归田园,因为他终于明白:“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我们总在追逐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更奢华的生活,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幸福,却忘了幸福的本质,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满足多少”。
人生这场大梦,转瞬即逝,当我们在幸福的梦境中时,总以为这样的日子会天长地久,于是肆意挥霍,纵容欲望膨胀。可当梦醒时分,才发现两手空空,只剩满身疲惫与悔恨。泰森的故事,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每个人心中潜藏的欲望。我们不必像庄子笔下的至人那样“物物而不物于物”,也无需如释迦牟尼般彻底超脱红尘,但至少要学会收敛欲望,克制贪念,做自己欲望的主人,而非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别让欲望填满生活,留一点空白给平静;别让贪念消耗人生,存一份知足给快乐。当我们学会把“一碗饭”的生活过好,不执着于“10万碗”的虚妄,才能真正体会到“知足者常乐”的真谛。就像山间的清风、林间的明月,无需争抢,自在拥有,这样的人生,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才不算辜负这场短暂又珍贵的人间大梦。愿我们都能大梦初醒,看清欲望的本质,不被其束缚,活得清心寡欲,活得从容坦荡,活成自己人生的主角,而非欲望的囚徒。
海平 写于欣都龙城1栋27层云南海平民俗文化中心
本文由《海平说》专栏特约嘉宾云南海平民俗文化传承中心院长、上海交大老子书院昆明分院院长海平先生撰文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人物至》全网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