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明月,华光洒落。
圆月寄寓千年团圆向往,木作承载生活器物智慧。
今年中秋恰逢国庆,诚挚邀请您走进区氏传统木作陈列馆,在古今交织的木作世界里,与家人朋友共享一段别样的假日时光。
![]()
![]()
陈列馆室内园林展区,大量采用“圆”设计语言
从古至今,“圆”始终是贯穿东方哲学与生活的脉络。它藏着天地运转的真理,映着人际和合的智慧,更以“圆满”之喻,成为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符号。
走进陈列馆,处处皆可见“圆”的巧思,既是空间的语言,也是东方审美“藏意于形”的含蓄表达。
圆门洞:跨时空的联结
光亮圆弧门洞,延伸出未来的想象。观众穿行而过,恍若跨越时空,迈入新境界。圆门,恰似人与木作、古今与未来的温柔联结。
![]()
![]()
步入门洞其中,仿佛完成一次穿越之旅
“O”雕塑:圆融万物的序章
灵感来自古代玉璧,以多种木材层拼构而成。“O”形既藏万物如木,自然周而复始,亦暗合区氏家具首字母。
![]()
![]()
凝视“O”,仿佛在人与木之间开启一场关于圆满的对话
室内园林:半藏半露的诗境
取传统园林的月洞门之形,以不锈钢镜面重构意境。镜面反射与月洞门造型叠加,光影浮动,虚实难辨。古典的优雅与当代的想象交织,如入一场关于月夜的梦境。
![]()
![]()
![]()
园林虚与实、古与今在光影交错中融汇,仿佛梦中游园
白色树林:一椅一月的静谧
白色的树林间,一个圆形洞口若月亮般静悬。木桩上,一张小圈椅孤独而安然,像是在等待一位知己共赏清辉。
![]()
![]()
纯白的布景却散发极致的静谧与诗意
![]()
![]()
“经典和演绎”展区,用完整器和残件,演绎古家具款式不断组合的变化
古人爱圆,也爱月,不仅写进诗词,也刻进了日常器物与家具。在陈列馆诸多的展品中,会发现,古代匠人早已将对月的寄托,圆的美好寓意化入家具的形制之中。
糕点模子:团圆的印记
古老的木质饼模,承载了千百年来家庭团聚的仪式感。它不仅是月饼等糕点的制作工具,更是一种象征,见证着人们分享、祝福的温情时刻。
![]()
木质糕点模子丨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模子内阴刻图案,将糕点团按入后再脱模,糕点因此成型
六方半桌:合而为方圆
半桌,有着独特的半圆形设计,两张半桌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张圆桌。单独使用时,半桌通常靠墙放置,因此也被称为“月牙桌”。它既满足空间的灵活性,又寓意合家团圆。
![]()
有束腰黑漆描金六方桌丨清代(1636年-1912年)
此桌是六方桌的一半,两张可以拼成一张六方桌,桌子通体髹黑漆,束腰和牙板雕刻卷草和花卉图案,并贴金装饰
靠背板上:镌刻祝福的圆
在椅具靠背板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古代匠人同样倾注了对“圆”的无限钟情。他们运用浮雕或透雕的精湛技艺,将一个个寓意深远的圆形纹饰精心镌刻其上,不仅是精美的装饰,更是无声的祝福。
![]()
![]()
两块椅子靠背板,椅背宽绰,三弯,上半部浮雕圆形图案,图案中雕一大一小螭龙两条,这样的图案也叫“苍龙教子”。
![]()
官帽椅背板,椅背宽绰,上半部雕圆形图案,图案中透雕福字,象征福气、圆满。
![]()
![]()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展厅—展示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面貌与进程
除了与中秋相关的“圆”与“月”元素,陈列馆还有更多值得探索的展区。5000平方米,20余个主题展区,4大类珍贵藏品,在馆内行走,就像在一本立体的“木作百科”里穿梭。
![]()
图书与资料空间—陈列全世界关于中国古代家具的书籍供观众阅览
此外,陈列馆首个特展“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将于2025年10月8日结束,尚未观展的朋友请把握最后机会,一睹中国古代坐具之美。
![]()
![]()
"上座——留余斋藏中国古代坐具展”展区现场
您还可以前往毗邻陈列馆的区氏家居生活艺术馆,感受传统家具与其他中外经典设计在家居中的生活美学。
![]()
![]()
![]()
区氏家居生活艺术馆空间场景
![]()
![]()
手工木作坊,提供拆装榫卯、做小木凳、筷子、拓印等体验活动
节日的美好,不止在于观赏,更在于亲手参与。今年双节,陈列馆特别推出非遗手作体验,让您与家人共享一段匠心时光。
圆月照亮古人,也温暖今人
今年中秋,于木作与月光之间
共赴一场圆满的团圆之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