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春秋有特殊的兴趣的,是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兴趣。我可能有一点历史的家学,也有一点历史的兴趣,但我的专业不是搞历史的。我9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很闲,就读几本史书。不是为了写论文,也不是为了写东西,就是有兴趣去读,主要读《史记》《汉书》和《左传》。我还是读得很用心的。现在想起来,那个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还有那种兴趣,就是把主要的那些部分,一边读,一边把它同时翻成白话文。当然有的也没翻,你像《史记》,世家、列传,很好看,很有兴趣。至于它的那些志、表,那就不翻了。
总之就是说,把这样三部书,都读了下来。其中对春秋战国这一块,一方面确实是相对的就熟悉了,另外一方面确实是很感兴趣。但这一切都不是为了做学问,甚至也不是为了写东西。而是,面对两千几百年前的那些古人的时候,我作为一个现代人,希望能够理解他们,领会他们,能够感受他们的那种境遇,以及他们在那种境遇中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在这个过程中,之所以有持续的兴趣,还是因为我真的觉得春秋时代的人,他们确实是巨人。
孔老夫子给春秋下过断语,叫作“礼崩乐坏”。所以中国人一说起春秋,总是说那是乱糟糟的,用现代的说法叫作,一切坚固的事物都烟消云散了,一定是个乱世。乱世可能确实是个乱世,春秋肯定不是一个秩序井然的时代,但是其实我们也可以反过来说,谈论春秋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得上狄更斯《双城记》里的那句话: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春秋也是这样。你可以说那是最坏的时代,你也可以说那是最好的时代。最能够雄辩地证明,春秋时代是最好的时代的一个论据,就是春秋时代出了孔子,一般来说,老子应该也是春秋时代的人。也就是说在那样一个时代,旧的秩序瓦解,新的正在艰难地萌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产生了可以说是奠定中国人精神之根基的人物。
![]()
你说中国人的精神、我们的文化的根基,你总是躲不过孔子、老子,肯定是儒道这两家,这都是在春秋的时候形成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想见,春秋是多么非同寻常的时代。它不仅是我们历史的“上游”,它其实也是我们中国人精神的“上游”,我们精神发源的地方、根基所在。我读一位考古学家,他讲春秋时代的这个礼制。我们讲不是礼崩乐坏吗?但实际上,春秋时代从考古挖掘的墓葬的礼制来讲,并没有看出巨大的礼崩乐坏。那个墓葬依然基本上是按照礼制来做的。至少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会意识到春秋可能不一定仅仅是孔子所提供的那样一个单面形象。当然我不是和他老人家顶嘴,他老人家那么讲是有道理的。但你也可以想象,他老人家的观点,有的时候是一个当事者的观点。就像我们现在,你要是天天打开微博看国际新闻,你对现在这个世界可能也没有什么太好的评价。
所以我的意思是,第一,春秋比我们想得复杂;第二,春秋至关重要,是中国人的根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