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全美 800 将领集结大会上,特朗普提出复活战列舰的提议,宣称战列舰 152mm 钢制装甲比现代军舰铝合金更抗打击,且炮弹成本远低于导弹。这一说法迅速得到部分 “红脖子” 在军事论坛的支持,他们将战列舰捧为 “不沉战舰”,吹嘘其吨位堪比辽宁舰,9 门 406mm 巨炮能碾压包括 055 型驱逐舰在内的潜在对手装备。然而,在现代海战体系下,复活战列舰不过是脱离实际的空想,其不合理性可从装甲、火力、成本、抗沉性四大维度逐一拆解。
![]()
一、装甲神话:钢制厚甲在导弹时代不堪一击
特朗普对装甲抗打击能力的认知,仍停留在 “厚度决定防护力” 的二战思维,完全忽视了现代导弹技术的颠覆性突破。一方面,现代反舰导弹的穿透力已远超传统装甲的承受极限。以中国 “海鹰” 反舰导弹为例,其 513 公斤聚能战斗部可直接打穿 1 米以上钢板,即便衣阿华级战列舰 307mm 的主装甲,在这类导弹面前也如同 “薄纸”;即便轻型反舰导弹,如鹰击 - 83,其 160 公斤半穿甲战斗部也能穿透 120mm 钢板后在舱内爆炸,轻松摧毁 25 个标准舱体。
另一方面,现代军舰的防护逻辑早已迭代升级,不再依赖 “硬扛打击”。以美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为例,其仅用 80mm 等效装甲保护核心部位,转而通过多舱室分隔设计提升抗沉性,20-30mm 的舰壳虽薄,却以 “避免被击中” 为核心设计理念 —— 依托先进雷达与防空系统拦截来袭目标,而非被动承受攻击。至于铝合金上层建筑,虽曾因谢菲尔德号、明斯克号的火灾案例暴露燃点低的缺陷,但如今通过材料优化与消防技术改进,风险已大幅可控,且其轻量化优势对雷达部署、舰艇机动性至关重要,绝非特朗普口中 “不如钢制装甲” 的落后选择。
![]()
二、火力悖论:40 公里巨炮难敌千公里导弹的代差
“红脖子” 们吹捧的 “406mm 巨炮威慑力”,实则陷入了 “射程决定火力价值” 的认知误区,完全无视现代海战 “超视距打击” 的核心逻辑。从射程来看,衣阿华级战列舰 406mm 主炮的最大射程仅 42 公里,即便配备增程制导炮弹,极限射程也不过 82 公里;而现代反舰导弹的射程早已突破 “千里大关”—— 美军 AGM-158C 反舰导弹射程近 1000 公里,挪威 “海军打击导弹” 射程也达 185 公里。这意味着,战列舰尚未进入主炮射程,就会被敌方导弹饱和攻击,406mm 巨炮连 “开火的机会” 都难以获得,所谓 “威慑力” 更无从谈起。
从火力定位来看,战列舰主炮与现代军舰核心火力更是 “不在同一维度”。055 型驱逐舰的 130mm 舰炮,仅用于近程防御与对岸支援,其核心打击力量是射程超 500 公里的鹰击 - 18 反舰导弹,属于 “体系化超视距打击武器”;而战列舰主炮本质是 “近程火力补充”,二者不存在 “威力对比” 的基础,将 406mm 巨炮与 055 型驱逐舰的火力相提并论,本身就是对现代海战火力体系的误解。
三、成本陷阱:数十亿美元改造的 “放大版盾舰” 性价比极低
美媒早已戳破复活战列舰的 “成本谎言”:若要让老旧战列舰适应现代海战,必须进行全面改造,包括加装垂发系统、相控阵雷达、防空导弹等装备,单舰改造费用至少数十亿美元起步。这一成本背后,是惊人的性价比黑洞,全球最先进的 055 型驱逐舰单舰造价仅 9.2 亿美元,且具备完整的防空、反舰、反潜体系能力,一艘战列舰的改造费足以建造 5 艘以上 055 型驱逐舰。
更值得注意的是,老旧舰体还隐藏着巨额隐性成本。现存衣阿华级战列舰舰龄已超 70 年,钢材疲劳、动力系统老化等问题突出,日常维护成本远超新建舰艇;对比之下,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全寿命成本仅为改装战列舰的 1/3。花数十亿美元改造一艘 “放大版盾舰”,却不如用同等资金建造多艘性能更优、维护更易的现代驱逐舰,这种 “得不偿失” 的选择,显然不符合军事建设的成本效益原则。
![]()
四、抗沉谎言:从大和号到塔拉瓦号,“不沉战舰” 从未存在
“不沉战舰” 的说法,不仅违背物理常识,更被历史与现代实战案例彻底击碎。从历史教训来看,7.2 万吨的日本大和级战列舰,曾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其 410mm 主装甲带被视为 “坚不可摧”,却在美军打击下被 10 枚鱼雷、24 枚炸弹击沉 —— 这证明即便在二战时期,大吨位、厚装甲也无法抵御集中攻击,而现代反舰导弹的威力已远超二战弹药,战列舰的抗沉性只会更差。
从现代实验来看,2024 年环太军演中,4 万吨级的 “塔拉瓦” 号两栖攻击舰,在 AGM-158C 导弹、GBU-31 制导炸弹的联合打击下迅速沉没,这一结果直接证明:即便大型舰体,也无法抵御精准制导武器的饱和攻击。更严峻的是,在不对称作战场景下,战列舰的 “大吨位” 反而会成为劣势,胡塞武装使用中国技术的 “努尔” 导弹(射程 200 公里)已多次击伤美军舰艇,若目标换成体型更大、更易被锁定的战列舰,只会成为更理想的打击靶标,所谓 “不沉” 不过是自欺欺人。
复活战列舰的提议,本质是将二战海战思维强行套用于现代体系作战,既忽视了导弹技术、雷达技术带来的海战模式变革,也无视成本效益与实战需求的基本规律。现代海战的核心是 “体系对抗”,比拼的是超视距打击能力、信息化协同能力与防空反导体系,而非单一舰体的装甲厚度与主炮口径。特朗普的这一提议,或许能迎合部分群体对 “巨炮时代” 的怀旧情绪,却注定与现代军事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在导弹主导的海战舞台上,战列舰早已成为历史,强行复活不过是一场没有现实意义的空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