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武威文庙的状元,到底是谁!?

0
分享至




孔庙是祭奠孔子的家庙。文庙是纪念孔子的庙堂。“孔庙”和“文庙”只有一字之差,表达的意义却大有不同。文庙遍布全国各地。而孔庙只有两个,分别是北孔和南孔。北孔在曲阜,南孔在衢州。

但这样表述受到语言学中语言移情的影响,“文庙”和“孔庙”这两个词汇已经开始混用了。一般人们说起北孔和南孔的时候,也习惯用“曲阜文庙”和“衢州文庙”来表述。

文庙,是纪念祭祀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不过,最普遍的叫法,还是文庙。如果有看到在部分文章中把“xx文庙”表述为“xx孔庙”的时候也不要惊讶。世界上任何一门语言在使用时,有所变化都是很正常的事。

本文要说的是武威文庙。武威古称凉州,作为河西走廊四郡之首。武威把持着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这三大高原的交汇点。《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武威为匈奴休屠王地”,故武威又被称为休屠国故地,在地理名著《禹贡》中,武威这块土地被划为“雍州”所辖。西汉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汉帝国“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改雍州曰凉州。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元狩二年)武威郡正式设立。

凉州初号,武威继名。从公元前121年~公元301年之间,武威郡都一直以拳头说话。像是西汉时期的武威郡休屠县人金日磾;新朝至东汉时期世居河右之地的“河右盛族”武威窦氏窦融;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武威郡姑臧县人段颎、段煨;曹魏时期驻守姑臧的雍凉大都督夏侯渊、司马懿、夏侯玄、郭淮、司马望、曹真等。以上这些凉州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基本上都是武力值爆表。

虽有三国第一谋士贾诩(贾诩是武威郡姑臧县人氏,西汉贾谊之后)这样的文人骚客,能作韬略文章。但毕竟像贾诩这样能文胜武的还是少数,因为这与当时武威周边的地缘环境有关系。


自汉武帝设立武威郡后匈奴被重创,有一部分匈奴就内附了西汉,典型的案例就是武威金氏金日磾,因此武威金氏也一度被认为是西北第一胜族。后来匈奴又开始分化,变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

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汉朝和匈奴的地缘矛盾降息了,但羌人却一直让东汉疲于应对。关于东汉和羌人之间的历史故事,笔者之前写过一篇《「西北胜族」东汉中后期最后一位百战百胜的神将,万户侯段颎》,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东汉之后三国曹魏,各地文庙皆有有废弛。在这样复杂的地缘环境中,武威也只能一次次握紧拳头用武力去告诉别人自己不是好欺负的。

如东汉太尉段颎呈上《应诏上言讨先零东羌术略》让汉桓帝审阅,详细说明了武威人的拳头有多硬。其中「臣以为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埶穷虽服,兵去复动。唯当长矛挟胁,白刃加颈耳」这一句,就可以看出武威人段颎的态度。段颎认为,狼子野心是不能被恩惠所感动的,所以会投降之后再反叛。对付敌人,只有拿长矛挟持他们,把刀子架在他们的脖子上,他们才会乖乖听话。民间有句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说的也是这么个道理!


武威人一遇事就用拳头说话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公元301年因一位洛阳名士而发生了改变。这个人就是张轨。张轨,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东南彭阳县)人,西晋时离开洛阳前往姑臧城担任凉州刺史,是前凉政权的奠定者。前凉(301~376)是十六国之首,也是十六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如果以“五凉文化”为主,十六国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①阶段:前凉、成汉、前赵、后赵;第②阶段:前凉、前秦、前燕;第③阶段:后凉、后秦、西燕、后燕;第④阶段:南凉、北凉、西凉、西秦、胡夏、南燕。这四个阶段的起始就是前凉。

前凉管理西域地区长达七十六年之久,最强盛时,前凉张氏一族管理的地区几乎涵盖了整个西北。随着西晋王朝的衰落,西晋早已无暇顾及西域事务,而且,西域诸国只认张氏政权,觉得他们才是“中原王朝”的“正主”。前凉建立之初,也是用拳头来说话的。等到纷争平息后,前凉国内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张轨就明白了是时候了。武威也该稍稍收敛一下威武霸气,注入些朗朗读书声了。

凉州刺史张轨一族,在战国时期就颇为显赫。张轨鼻祖张仪师从鬼谷子,得纵横之术,以“横”破“纵”。张仪的孙子张苍,受家学影响,得以拜在荀子门下学习。张苍增订、删补《九章算术》,收贾谊为弟子。了解了前凉张氏,才明白说武威张氏是儒学巨头这一点都不夸张。

儒学就是武威张氏的家学,受荀子「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影响。张氏在儒学造诣上,更是超越了前人。“《晋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五十六》记载:“(张轨)以宋配、阴充、氾瑗、阴澹为股肱谋主,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春秋行乡射之礼。”注意,凉州刺史视察各地时,“崇文祭酒”也可以随车随行,待遇很高。

为什么张轨对教育事业如此热衷呢?因为张轨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之后。张仪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对五经之首的《易经》也是深有研究。张仪的孙子张苍,也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在荀子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师出同门。张轨打小起就耳濡目染,自然懂得教育的重要性。

武威文庙的儒学渊源,史料中明确最早可以追溯的就是前凉张轨。此后,武威文庙和凉州莲花山(姑臧紫山)就成为了西北的文化中心。姑臧城内,学风蔚然。过去的认知是,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诏国学各立周公、孔庙一所,孔庙才走出了曲阜独家的范围。但实际上,前凉初(公元301年),文庙走出了曲阜在凉州建立了。

北魏时期,孝文帝下诏郡县均祀孔子,为文庙在各地的兴起、与学校的合而为一奠定了基础。之后他所立的“先圣庙”则证明,修建文庙作为国家行为,已经开始在华夏各地出现。


隋唐时期文庙的建造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诏令天下学皆立周公、孔子庙。后来又停周公祀,专祀孔子,尊孔子为“先圣”,从此开始了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因学立庙或因庙立学。


唐朝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太宗下诏“天下学皆各立周、孔庙,‘赠孔子为司寇,谥‘文宣’,专祀孔子,尊为先圣,以颜回为先师,配享孔庙。”唐贞观四年(630年)又诏:“州县皆特立孔子庙。” 这一时期,凉州文庙达到了鼎盛。


武则天建立大周定都洛阳时,凉州、洛阳、扬州就是当时的三大城市。现在去武威文庙游览,你会发现在文昌殿门口有一个“武威进士名录”,唐朝诗人李益名字就赫然在上。



唐末之时,定难军节度使因平定黄巢有功而领五洲(夏州、绥州、静州、宥州、银州)。[2]之后定难军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北宋建立之后,五州成为北宋属地。

李继迁反对李继捧献地归宋,就起头反宋。在攻打凉州的过程中,被凉州六谷部大首领潘罗支击败,中流矢而亡。景德元年 (1004年),李德明即夏王位,六月,潘罗支遣人入宋朝,表示愿率部族及凉州回鹘精兵协助宋军直抵贺兰山讨伐西夏,结果被李德明施用反间计杀死,宋赠武威郡王。


潘罗支死后,六谷部众推举潘罗支的弟弟厮铎督为大首领。西夏于1028年攻入凉州府,凉州六谷部解体。北宋痛失失凉州,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西夏也得以借助凉州之力,成功立稳了脚跟。

北宋失去凉州,成为宋朝之痛。《宋史·李纲列传》就有言“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之后很多宋代诗人也以《凉州》借喻,表达自己的家国忧虑。“翠辇重登勤政楼,红桃依旧唱凉州。但知玉笛传佳曲,不记铃声动客愁。”就是如此。

大庆三年十月十一日(1038年11月10日)李元昊自立为帝,自称世祖始文本武兴法建礼仁孝皇帝,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升兴州为兴庆府,兴庆府成为西夏东都。明道元年(1032年),李元昊攻凉州。西夏从凉州回纥Hor国手中夺回西凉府。从此,凉州属西夏版图,置西经略司。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在凉州置西凉府,西夏陪都。西凉府成为西夏西都,地位和兴庆府相当。这里可以看到西夏有两都城,东都兴庆府,西都西凉府。西夏占据凉州(武威)设立西凉府,因此国力大盛。清朝著名学者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称武威是天府之国,他在《西夏书事》中写道:“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 !”

西夏的建立之初,认真学习吸纳中原王朝的文化。西夏的两都城与唐朝的两都城(唐朝东都洛阳,陪都长安)有相似之处,西夏文化也深受中原的影响!尤其是职官制度上,西夏更是积极承袭中原职官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了大夏国的职官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上,西夏重视儒家经典。组织了大量翻译学人才,把《论语》、《孟子》、《孝经》、《贞观政要》、 《孙子》、《六韬》、《三略》、《类林》等书籍翻译为西夏文,用于儒学教育。

《西夏书事》卷36,明确记载:“策举人,立唱名法,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此时的武威文庙,成了西夏的官学。武威文庙从公元301年始建,儒学一直都是正统。到了西夏时期,也依旧如此。

西夏太祖李继迁“潜设中官,尽异羌夷之体,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西夏太宗李德明 “大辇方舆,卤薄仪卫,一如中国制。”中原儒家文化对西夏的影响可见一斑!夏景宗李元昊、夏毅宗李谅祚、夏惠宗李秉常与夏崇宗李乾顺的崇儒尚文,更是让儒学在西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集慈孝传》、《新集锦合道理》、《德事要文》的编写,给西夏儒学的辉煌给出了强有力的佐证。

历任西夏皇帝的好学儒家,终于在夏仁宗李仁孝之时出现盛况。此时的西夏基本以科举取士选拔官吏,不论蕃汉及宗室贵族由科举而进入仕途成为必然的途径。想要越过西夏科举制,直接入仕,就成了天方夜谭。这样的入仕门槛,自然就使得很多西夏皇室宗亲也加入到了读书学习的行列。正如《番汉合时掌中珠》一书记载:“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

西夏重视儒学教育,还培养出了一位状元皇帝,一些有声望的大臣画像也会被挂入文庙之中。

夏神宗前期,西凉府为西夏都城。同时西夏时期的凉州出了一位西夏状元皇帝,四位西夏皇后等对西夏举足轻重的人物。西夏置西北经略司,西经略使驻凉州,凉州便出了西夏若干宰相。其中,凉州斡氏世为夏国史编修官,在西夏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夏宰相斡道冲,就是凉州斡氏中最为突出的人之一。斡道冲是西夏仁宗李仁孝时期的名臣。斡道冲自幼聪慧,八岁在文庙考试中童子举,一时间名声大噪。斡道冲儒学功底很深,在文字上也深有研究,是西夏国的蕃汉教授。斡道冲为官以刚直不阿而著称,对西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曾译《论语注》,撰《论语小义》二十卷,又用西夏文编写《周易卜筮断》。

斡道冲当了很多年的宰相,逝世后没剩下什么金银财宝,只留下很多书籍。人们为了纪念斡道冲为儒学研究作出的贡献,就把他的画像挂在了武威文庙。《西夏书事·卷三十八》:“秋八月,国相斡道冲卒。道冲为相十馀年,家无私蓄,卒之日,书数床而已。仁孝图其像,从祀学宫,俾郡县遵行之。”元代翰林学士虞伯生撰有《道园学古录》有《西夏相斡公画像赞》曰:「西夏之盛,礼事孔子。极其尊亲,以帝庙祀。乃有儒臣,早究典谟。通经同文,教其国都。遂相其君,作服施采。顾瞻学宫,遗像斯在。国废时远,人鲜克知。坏宫改作,不闻金丝。不忘其亲,存贤孙子。载图丹青,取征良史。」

斡道冲画像曾悬挂在武威文庙之中,可惜岁久淹没,现在的我们是看不到了。清代武威籍金石学家张澍,是西夏文消亡后第一个识别《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的人。张澍曾耗费大量的精力来《西夏书》,却无意间被家人焚毁了。张澍难过伤心,便不再继续编写《西夏书》了。[3]《西夏书》和「斡道冲画像」的“消失”,就这样成为了西夏学研究者最大的遗憾。


武威(西凉府)是西夏的西都,是全国迄今发现西夏文物和遗迹最多的地方。现在来武威西夏博物馆还可以看到《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也算是弥补了慕容洞唐对西夏学的遗憾吧!

武威文庙临近武威西夏博物馆。关于武威文庙的始建时间,很多文章中写是在明正统二年至四年(1437年-1439年)。这一观点来自《重修文庙碑》:凉城文庙,始于有明正统四年,兵侍徐公晞,迨成化六年,史徐公廷璋,重加廓修。”其中,关于【凉城】来源于《后汉书·光武帝纪》唐朝李贤注释中说:“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实际上,武威文庙始建于前凉。这不是笔者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历来就有学者在说。嘉庆五年(1800年)岁次庚申六月中浣立《泮池水利碑记》记载:“五凉为人才薮,建修文庙,即立泮池;有泮池,即有泮池之水;水取之金渠,沟从城南,逦迤入池。”「五凉为人才薮」说的是五凉时期(前凉,后凉,北凉,南凉,西凉)武威这个地方人文荟萃;「泮池」既为「泮宫」典故“思乐泮水”就出于此;「金渠」水源来自凉州城南天梯山金塔河;「逦迤入池」指武威文庙的泮池是有源头的活水,连绵不绝,寓意凉州城内【学风盛,活水来】。「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探寻凉州文化的源头活水,定要问问「五凉为人才薮」。因为武威文庙始建于西晋永康二年(公元301年),是凉州刺史张轨下令修建的。现在我们看到的武威文庙,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遗存。

明正统四年的《凉州卫儒学记》也有载,“凉州,河西胜地,初当有学,然废已久矣。”这再次说明,明清时期的武威文庙是重修,而不是始建。《重修武威文庙碑记》:前凉载记及西夏书事,称其崇儒术,国中大修孔子庙,复尊为帝,并证诸父老传闻,谓肇建于前凉张氏及元昊科举时者近是。

武威文庙,前凉始建,西夏扩建,明清重修。如今的武威文庙,除了最引人注目的40多块清朝至明国时期的牌匾。还有一处就是“牛公祠”。查阅史料可得知,清朝同治四年,甘肃总督杨岳斌奏《凉州府武威县故两江总督牛鉴入祀乡贤祠请旨事》请同治皇帝将牛鉴入乡贤祠,同治皇帝准奏,入乡贤祠,并赐匾额“牛公祠”,不久入名宦祠。

从前凉张轨开凉州儒风,到西夏神宗考中状元,再至敬仰两江总督牛鉴的杨岳斌修建“牛公祠”。武威文庙已经成为了武威历代读书人的精神寄托,为武威文庙添砖加瓦也是武威人的头等大事。每年临近中考、高考,武威的学子都来武威文庙祈求学有所成。因为武威文庙出过状元的。



本文总结:

武威文庙也称“圣庙”,是西北第一大孔庙。始建于公元301年,后经西夏、明、清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渐形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1000多余年的历史。武威文庙坐北向南,东为文昌宫,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皇帝,在武威文庙榜上有名。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彥宗的儿子李遵頊「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打小就聪明,博览群书。在西夏天庆十年(公元1203年)参加科举考试时,廷试进士第一名,独占鳌头。几年之后。齐国李彥宗在西凉府(天府之国武威郡)起兵,定都凉州,废夏襄宗李安全,将自己的宝贝儿子李遵顼扶上皇位。李遵頊改元光定,就这样成为了百姓口中的“状元皇帝”。现在在武威旅游的游客,来到武威文庙状元桥,看桥下泮池疏通风脉,育养英才,采芹采藻,咸于斯焉。回望武威文庙千年历史,状元李遵頊也成为武威文庙的文脉支柱。人们不禁感叹姑臧凉州书城不夜,也希望自己可以金榜题名。这就是被誉为“西北学宫之冠”的武威文庙,是名副其实的凉州文人墨客祭祀孔子的圣地。

编辑后记:

凉州城[4]就是武威城,凉州即特指武威郡[5],武威亦称雍州[6] [7] [8]、凉州[9] [10]、雄州、亮州[11]、猪野[12]、雍凉、盖藏[13]、姑臧[14] [15]、翅城、赤乌、龙城、神鸟、西凉[16]、屠各、独孤、休著各、酋涂、浮图、休屠、大凉、西州[17]、武定、武兴、凉城[18]、雍郡、凉郡[19]、莲花城(狼山城)、七级城、不夜城、盖鸟城、阴山城、卧龙城[20]、三骡城、凤鸟城、展翅城、雍凉之都、天府之国[21]、文武之都[22]、雍城、侠都、凉都、雍都。《后汉书·光武帝记》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姑臧,先设雍州,后改凉州[23],之后又改雍州,后又改名为凉州,因此称武威是“雍凉之都”。凉州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很早。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月氏、乌孙等北方民族聚族而居。周为雍州之地,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武威郡西汉时始置,隶属凉州刺史部,治所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24],汉武帝刘彻为显示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在原匈奴休屠国领地置武威郡,武威由此得名。后历代王朝都曾把武威设置为西北的文化、军事、政治中心。

凉州(武威)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的佛教中心。文学和辞曲上中古时期著名的《凉州歌》、《凉州曲》、《凉州词》、《凉州令》(误传为梁州令)、《凉州》、《凉州大遍》、《凉州小遍》、《凉州伎》就产生在这里,享誉海内外。可以说姑臧凉州对保存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传播西域文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武威曾是凉州刺史部、雍州牧、雍州刺史、雍凉都督府、凉州牧、凉州刺史、凉州大中正、北魏凉州镇、北魏姑臧镇、河西节度、凉州总管府、凉州都督府、西凉府、甘肃提督、凉州总兵、凉州镇守使、凉州府、甘肃巡抚、甘凉道、甘肃总兵、正一品凉州将军府的政府驻地。

凉州(武威),匈奴时期休屠国 [25] 国都;西汉宣帝时期的凉州州治;新朝王莽雍州州治;东汉桓帝时期的凉州州治;东汉献帝雍州州治;曹魏时期凉州州治;北魏时期的凉州镇(北魏前中期三大镇,凉州、长安、统万城)。新朝末期的窦融政权;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隋末时期的大凉;唐末时期的浑末(慕容氏)、温末(论氏)、六谷吐蕃(折氏);粟特回纥Hor国;西夏时期的齐国、夏神宗都曾在此建都。后历代中央集权制王朝都曾在武威设郡置府,统领西北地区,统辖西域和藏地:西汉时期,为凉州刺史府;窦融时期,河西五郡大将军府;新朝时期,雍州刺史府;东汉时期的凉州刺史府;曹魏时期的雍凉中都督府、征西大将军府;北魏中期的北魏三镇之首的凉州镇,凉州镇都大将、凉州大中正所在;西魏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时期的凉州总管府,北周末期的凉州大总管府;唐周时期,凉州大都督府、河西道特区的河西节度府;西夏时期的西经略司所在;西夏都城;元朝时期的西凉王(阔端)府;明朝时期,凉州卫府;清朝时期,正一品凉州将军府;凉州府所在。

按照历史地理学来看:中古时期的武威郡包括今天的黄河西岸所有地区,具体分别为:白银市景泰县、白银市平川区、白银市靖远县、白银市会宁县部分、兰州新区、宁夏中卫市、吴忠市部分、兰州市皋兰县、兰州市永登县、武威市全境、金昌市全境、青海省互助县部分、青海省门源县、青海东部诸县,内蒙古阿拉右旗、内蒙古阿拉左旗、内蒙古乌海部分。因武威地处黄河以西,故也被众多史料典籍称之为河西之地、河右之地。

武威是雍凉文化的发源地,因此武威又被誉为“雍凉之都”。武威地势平坦,有着河右之地最大的堆积平原,自古就是控制三大高原(蒙古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域的中心城市,汉代时期凉州就有着“国家番卫,天下要冲”的称号。东晋时期,北有姑臧,南有建康,姑臧是华夏两大中心之一。北魏时期,姑臧是北魏的两大经济中心之一。隋唐时期,凉州是唐朝三大经济中心之一。《凉州箴[26](雍州箴)[27] [28]》中说:“每在季王,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

凉州(今武威)是古西北首府,是西北第一大城,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古迹和历史名人(西北胜迹、西北胜族)。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得意弟子严耕望说「凉州赛于长安」,就是说凉州(武威)比长安还要繁华鼎盛。[29]「凉州学」「敦煌学」知名学者齐陈骏先生指出:“古代真正的西部文化在凉州,而凉州的中心,则是武威郡”;齐陈骏[30] [31]先生认为西部文化“是中原汉族的农业文化、西北的游牧民族文化,以及西来的西域文化相互融合的融合体”。

实际上凉州文化是洛阳文化的承续,凉州金氏(武威金氏)金日磾虽在西汉大放异彩。但纵观凉州历史,凉州武力豪族(凉州集团)是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的时候,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东汉六大家族[32],与凉州关系密切,武威窦氏更是举足轻重,深刻影响着东汉的进程。东汉末至曹魏时期,太尉段熲、太尉贾诩、明元郭皇后、雍凉大都督司马懿等,都与凉州(武威)有关。

曹魏权臣司马懿之孙,司马昭长子司马炎建立西晋。西晋文化本为魏晋风骨,来自曹魏。西晋继承了曹魏的文化遗产,而西晋的士大夫阶层中,又以京兆杜氏[33] [34] [35]、河内常氏、河东裴氏、陈郡谢氏、安定张氏、武威贾氏、河内司马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河东魏氏、陈留江氏、广平陈氏、赵郡李氏、赵郡冯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中山王氏(武威王氏)、颍川荀氏、东阳陈氏、荥阳郑氏、敦煌索氏等为文化核心,这群人仕西晋司马家,后代因八王之乱、永嘉之乱大多避乱西北前凉姑臧与凉州本地的武威贾氏、武威阴氏等共同治理凉州,开办学校,故汉文化并没有在十六国时期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保存在了西北前凉。

正是由于这一群人来到西北的核心凉州才有了前凉的盛世。而后,后凉延续了前凉的文化和建筑遗产。而后,南凉继承北凉、西凉。而后,西凉、北凉亦继承南凉。而后,北魏攻灭十六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北凉,亦全盘吸收北凉之文化于人口。北魏拓跋鲜卑汉化的过程,凉州移民功不可没。北魏裂东魏、西魏,此余脉依旧不断。

东魏变北齐,属于北魏的正规军。西魏变北周,属于北魏的杂牌军。故文化上,凉州系主要在东魏,但是在北齐和北周时期,凉州文化对他们的影响非常之大。北周北齐归于隋,隋唐余脉姑臧遗风正就是如此来源。洛阳和凉州的文化接力,让陈寅恪先生连连惊叹[36]。十三朝古都洛阳[37]和西北第一城凉州城,就是如此的文化渊源。


本文作者简介:

慕容洞唐,别名契苾小优,字优,原名冯洞唐。祖籍洛阳,源于赵郡。致力于凉州文化和洛阳文化的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主张将《凉州词》、前凉王陵、铜奔马“IP私有化”。*笔者才疏学浅,如有遗漏错误还请各位同仁同学指正。


参考

  1. ^《太平御览·卷二十六·时序部十一》:段颎《对桓帝讨先零、东羌术略》曰:三冬两夏,足以破之。

  2. ^《西夏书事·卷一》:唐僖宗中和元年夏四月,……僖宗遂以思恭为左武卫将军,权知夏绥银留后。……十二月,夏州赐号定难军。

  3. ^《西夏纪年》序:“予尝欲撰《夏书》,以《东都事略·西夏传》为底本,参以宋 、元人文集及说部,采而录之。尚未编纂。洎南游至扬州,闻秦前辈恩复作《夏书》, 往谒,请观其稿,则曰:‘止写得单纸零片数百条,未成书也,不足观。’后归家,取稿时补益之,凡六巨束,置书架顶。庚午夏,予偕友朋五六辈往城外松涛寺销暑,家人以为废纸,取而尽焚之,徒叹息痛恨而已。故予亦不复作《夏书》。”

  4. ^《十道志》曰:凉州,武威郡。

  5. ^《晋书·卷十四·志第四·地理上·凉》武威郡汉置。统县七,户五千九百。姑臧 宣威 揖次 仓松 显美 骊靬 番禾

  6. ^《后汉书孝献帝》记载:“(兴平元年)夏六月丙子,分凉州河西四郡为雍州。”

  7. ^《三国志集解》记载:“河西四郡”即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为雍州。后又改居延属国为西海郡,又增置西郡,再加张掖属国,共武威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郡、西海郡、西郡、张掖属国。共六郡一属国。此雍州初立属郡。

  8. ^《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9. ^《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历代州域形势五唐上·凉州》凉州汉曰武威郡。曹魏为凉州治。晋以后因之。唐仍为凉州,亦曰武威郡,领姑臧等县五。今为凉州卫。

  10. ^《释名》曰:西方寒冻,故曰凉。

  11. ^凉州刺史甚至还升格为都督,如《唐康续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任凉州都督”。[133] 此外,《唐赵宗墓志铭并序》追记“曾祖德,齐亮(凉)州盘和县主薄(簿)”。[134] 北齐未设置亮州,张琛认为“亮”字为“凉”之误,甚是。河西凉州从汉代起,就设置了番(又作盘、磻、蕃)和(又作禾)县(有时为郡、镇、府),[135] 墓志中的“亮州”当即凉州。——《凉州刺史虞弘的家族与生平》

  12. ^《异物志》曰:古渠搜国,当大宛北界。猪野,今姑臧界猪野泽是。

  13. ^《晋书》曰:姑臧城,匈奴所筑旧盖臧城,语讹后云姑臧。

  14. ^《明一统志》记载:“姑臧废县在(凉州)卫东北二里”。

  15. ^清乾隆《武威县志》记载:“故城(姑臧城)在县东北二里”。

  16. ^明代张恒《凉州词》:“垆头酒熟葡萄香,马足春深苜蓿长。醉听古来横吹曲,雄心一片在西凉。

  17. ^《资治通鉴·张轨传》怀帝永嘉二年春二月,张轨病风,口不能言,使其子茂摄州事。陇西内史晋昌张越,欲逐轨而代之,与其兄酒泉太守镇及西平太守曹祛谋,遣使诣长安告南阳王模,称轨废疾,请以秦州刺史贾龛代之。龛将受之,其兄让龛曰:“张凉州一时名士,威著西州,汝何德以代之!”龛乃止。

  18. ^《后汉书·光武帝记》唐 李贤注释:“武威郡,故城在今凉州姑臧县西北,故凉城是也”。

  19. ^《凉州·敦节俭条约》:丧祭之费用易节也。先圣云,“礼,以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凉郡风俗,竟尚繁文。一遇丧事,多延僧道。盛备声乐,彩楼台阁,以耀观瞻。更无论有服无服,凡吊奠者尽行挂孝。

  20. ^《太平御览▪偏霸部八前凉张轨》姑臧城匈奴所筑也,南北七里,东西三里,地有龙形,故名卧龙城。

  21. ^清朝著名学者吴大成对凉州十分赞赏,称西凉府(武威郡)是天府之国,他在《西夏书事》中写道:“得西凉则灵州之根固。况其府库积聚,足以给军需、调民食,真天府之国也。嗣后保吉身亡,德明终能保守灵、夏,岂非凉州畜牧甲天下,借以养成锐气哉 !”

  22. ^圣人之道无所不包,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凉州士风壮猛,庶众便习兵事,武威这个地方文武双全。“武成王庙(武庙)从祀凡七十二将”是宋代官方对过往历史人物的战功、忠诚、德行等综合性的考核后才确定的。能文能武的人,入选的可能性更大。查唐朝武庙的的史料《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有这样一段话:“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宣。出师命将,发日引辞于庙。仍以古名将十人为十哲配享。天宝六载,诏诸州武举人上省,先谒太公庙。乾元元年,太常少卿于休烈奏:"秋享汉祖庙,旁无侍臣,而太公乃以张良配。子房生汉初,佐高祖定天下,时不与太公接。古配食庙庭,皆其佐命;太公,人臣也,谊无配享。请以张良配汉祖庙。”注意“牲、乐之制如文宣”这句话。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武庙和文庙之间有很大的关联。文庙的十哲、七十二弟子和二十二贤,和武庙的四圣、十哲、七十二将,如出一辙。武威有凉州文庙(武威文庙)也有凉州武庙,因此凉州(今武威)被誉为文武之都。

  23. ^最早的雍州说的就是如今的凉州一带。武威先设雍州,后改凉州,之后又改为雍州,然后又被改为凉州。因此,西北首府武威成为了雍凉之都。《汉书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汉兴,因秦制度,崇恩德,行简易,以抚海内。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三部,置刺史。

  24. ^《汉书·武帝纪》这个是最早记载武威郡的,《武帝纪》第一卷里武威郡最初的设立是元狩二年(121):元狩二年夏,马生余吾水中。南越献驯象、能言鸟。将军去病、公孙敖出北地二千余里,过居延,斩首虏三万余级。匈奴入雁门,杀略数百人。遣卫尉张骞、郎中令李广皆出右北平。广杀匈奴三千余人,尽亡其军四千人,独身脱还,及公孙敖、张骞皆后期,当斩,赎为庶人。江都王建有罪,自杀。胶东王寄薨。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25. ^《后汉书·金日磾传》金日磾夷狄亡国,羁虏汉庭,而以笃敬寤主,忠信自着。

  26. ^《艺文类聚》六、《初学记》八、《古文苑》。案《初学记》为《凉州箴》。

  27. ^《雍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上侵积石,下碍龙门。自彼氐羌,莫敢不来庭,莫敢不来臣。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侯纪不贡,荒侵其宇。陵迟衰微,秦据以戾。兴兵山东,六国颠沛。上帝不宁,命汉作京。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攸都。盖安不忘危,盛不讳衰。牧臣司雍,敢告赘衣。

  28. ^扬雄《凉州箴》:黑水西河,横截昆仑。邪指阊阖,画为雍垠。每在季主,常失厥绪。上帝不宁,命汉作凉。陇山以徂,列为西荒。南排劲越,北启强胡。并连属国,一护彼都。

  29. ^知名史学家钱穆先生的弟子严耕望《严耕望·中国历史地理·唐代篇》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凉州(武威)西控西域,北控回纥,南控吐蕃.....交通又极发达,凉处要冲复为回鹘、吐蕃贸易之所,故形成一大商业中心.....灯树万点,赛于长安,其盛可知。”

  30. ^齐陈骏,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研究所前所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31. ^齐陈骏,1986年为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曾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辑刊》主编。 教学中曾开设过《魏晋隋唐史料学》、《魏晋隋唐经济史》、《汉唐职官制度》、《中国历代选举用人制度》、《历史文献学概论》、《敦煌学概论》、《河西史》等十几门课程。科研方面有《试论隋和唐初政权》、《唐代宦官述论》、《从隋代职官制度改革看专制主义政治的加强》、《关于评价隋文帝杨坚和“开皇之治”的几个问题》、《唐代的科举与官僚入仕》等几十篇论文。近年以来,专心研究河西走廊古代史地和敦煌文书,写有《五凉史略》、《河西史研究》两书和敦煌文书中有关职田、法律、遗产继承、地理沿革方面的多篇论文。还参与撰写了《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地名辞典(甘肃卷)》、《丝绸之路繁荣与法律文化研究》等书。《西北通史》(魏晋南北朝隋唐卷)于2003年出版。发表的论文和著作总计约200万字。

  32. ^六大家族,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窦融家族、梁统家族、邓禹家族、耿弇家族、马援家族和阴氏家族(阴陆、阴识)。在东汉的近二百年里,这六大家族的众多重臣辅佐了十多代皇帝,为东汉帝国开疆拓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不世之功,也传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33. ^《魏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韦、杜旧族门风,名亦不殒。

  34. ^《梁书 列传第四十》:(梁元帝诏曰:)掞,京兆旧姓,元凯(杜预)苗裔,家传学业,世载忠贞。

  35. ^《旧唐书 卷一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杜氏三世辅相,太尉陷于横流,临难忘身,可为流涕。汉代荀陈,我朝崔杜,有子有弟,多登宰辅。”

  36.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论略稿》:“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北)魏、(北)齐、隋、唐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

  37.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阅读更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当年她败坏了印小天的名声,借此走红嫁给了导演,如今怎么样了?

当年她败坏了印小天的名声,借此走红嫁给了导演,如今怎么样了?

丁隗解说
2025-10-08 22:40:34
两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失联,友人称失联男子手机定位在海里,警方搜救持续

两名中国游客在马来西亚失联,友人称失联男子手机定位在海里,警方搜救持续

红星新闻
2025-10-07 23:17:20
“斩狗头”风波后续:馆长到法院做吃播,并向狗道歉称侮辱了狗

“斩狗头”风波后续:馆长到法院做吃播,并向狗道歉称侮辱了狗

小樾说历史
2025-10-08 16:01:29
一句话说清物理诺奖:人类首次在宏观世界看到“子弹穿墙”

一句话说清物理诺奖:人类首次在宏观世界看到“子弹穿墙”

果壳
2025-10-07 19:04:56
58岁刘嘉玲晨跑引争议:穿紧身裤不遮臀部,被网友点评“没一点老人样”

58岁刘嘉玲晨跑引争议:穿紧身裤不遮臀部,被网友点评“没一点老人样”

美芽
2025-10-06 18:12:08
台北“踹飞老太”事件反转?男子道歉、老太被捕,谁是受害者?

台北“踹飞老太”事件反转?男子道歉、老太被捕,谁是受害者?

新民周刊
2025-10-08 17:32:15
郑丽文连忙改口!角逐再添变数,罗智强出局,张亚中要逆袭成黑马

郑丽文连忙改口!角逐再添变数,罗智强出局,张亚中要逆袭成黑马

阿器谈史
2025-10-08 18:25:53
反贪局长:谁说出真相,我杀他全家。80小时残酷逼供致副局长死亡

反贪局长:谁说出真相,我杀他全家。80小时残酷逼供致副局长死亡

毓麟讲故事
2024-01-02 23:01:45
大婶怒骂拒让座女子,10天后孙女保研资格公布,导师到访她哭求挽回

大婶怒骂拒让座女子,10天后孙女保研资格公布,导师到访她哭求挽回

罪案洞察者
2025-08-26 11:40:36
年过60岁除不搬重物外,绝对不能做九个动作,一个没做是优质老人

年过60岁除不搬重物外,绝对不能做九个动作,一个没做是优质老人

情感大使馆
2025-10-02 14:16:16
广西深夜血案!37岁男为争家政女工捅死装修同行,警方10分钟擒凶

广西深夜血案!37岁男为争家政女工捅死装修同行,警方10分钟擒凶

娱乐看阿敞
2025-10-08 10:37:07
威廉王子“逼宫”成功,查尔斯国王低头妥协:安德鲁被永久驱逐!

威廉王子“逼宫”成功,查尔斯国王低头妥协:安德鲁被永久驱逐!

全球奇趣娱乐八卦
2025-10-02 05:30:05
山东16年校长路,正高级校长被查!又一女教师实名举报:学校职称评定存在黑幕?

山东16年校长路,正高级校长被查!又一女教师实名举报:学校职称评定存在黑幕?

山东教育
2025-10-08 09:18:38
赖清德再次大放厥词: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赖清德再次大放厥词:台湾与中国互不隶属,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

李昕言温度空间
2025-10-08 17:03:54
就在今天!10月8日早上,中超传来上海申花、北京国安、海港消息

就在今天!10月8日早上,中超传来上海申花、北京国安、海港消息

皮皮观天下
2025-10-08 08:41:57
诺贝尔奖发了124年奖金仍没发完,2025年单项奖奖金超800万元

诺贝尔奖发了124年奖金仍没发完,2025年单项奖奖金超800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0-07 15:53:57
绿洲珠宝行血案,浙江6任厅长追凶22年,抓到嫌犯后大家都愣住了

绿洲珠宝行血案,浙江6任厅长追凶22年,抓到嫌犯后大家都愣住了

崖边行
2025-06-27 21:11:22
广东长途大巴突然又火了,但农村才是真正需要大巴活下来的地区

广东长途大巴突然又火了,但农村才是真正需要大巴活下来的地区

石辰搞笑日常
2025-10-09 00:14:38
苹果调整店内MagSafe支架设计 防止iPhone 17出现划痕

苹果调整店内MagSafe支架设计 防止iPhone 17出现划痕

cnBeta.COM
2025-10-08 20:32:03
蓝色短上衣搭配深灰瑜伽裤,娇俏与性感碰撞,满满的都是青春活力

蓝色短上衣搭配深灰瑜伽裤,娇俏与性感碰撞,满满的都是青春活力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03 08:15:03
2025-10-09 04:16:49
乐活武威 incentive-icons
乐活武威
丝绸之路上的思想国王
6455文章数 13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特朗普:芝加哥市长和伊利诺伊州州长都该入狱

头条要闻

特朗普:芝加哥市长和伊利诺伊州州长都该入狱

体育要闻

阿尔巴退役,他是巴萨队史第一左后卫吗

娱乐要闻

许凯复出拍戏 疑资本力保网友怒斥头铁

财经要闻

假期外围市场太热闹!A股明天怎么走?

科技要闻

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

汽车要闻

家用SUV的越级感 8万级的全新博越就能拥有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亲子
数码
健康

家居要闻

南沙之滨 越秀城市艺术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亲子要闻

宁愿所有的病痛都转移到我身上,也不想看到她委屈的眼泪和无力的

数码要闻

苹果首款智能眼镜曝光!功能多是标配,除了Logo还剩啥?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