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谁能想到,手握高收入、号称“宜居天堂”的欧洲,会在夏天栽这么大的跟头?
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刚公布的数字看得人心里发紧。
2022到2024年三个夏天,欧洲居然有18.1万人被活活热死,这数堆起来,比德国一个小城的人口还多!
![]()
更让人咋舌的是,这片富裕大陆的家庭空调普及率居然不到25%,连咱们中国随便一个县城都比不上。
德国热死6300人,西班牙6700人,意大利1.9万人丧命酷暑,狠狠戳破了 “有钱就不怕热” 的幻想
明明不差钱,为啥连保命的空调都装不起?
![]()
2022 年夏天,欧洲大陆被罕见的热浪包裹。意大利西西里岛的气温飙升至 48.8℃,打破欧洲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
法国南部的山林大火持续燃烧三周,过火面积超过 6 万公顷;德国莱茵河水位降至历史低位,货运船舶被迫减载 50% 以上,内河航运陷入半停滞状态。
![]()
更令人揪心的是,这场高温灾害直接夺走了大量生命 —— 世界卫生组织事后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 年夏季欧洲因高温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突破 18 万。
其中意大利、西班牙、法国三国占比超 60%,老年群体成为受灾最严重的群体,许多独居老人因家中缺乏降温设备,在闷热的房间里失去生命。
![]()
与惨烈的高温灾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极低的空调普及率。欧盟统计局 2023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欧洲家庭空调普及率仅为 6%,其中北欧国家不足 1%,即便是夏季高温频发的南欧,意大利、西班牙的空调普及率也仅为 11% 和 8%。
而在中国,即便是县域地区,空调普及率也已超过 60%,东部沿海县城更是达到 85% 以上。同样面临夏季高温,为何欧洲人宁愿忍受酷热,也不愿安装被视为 “救命机” 的空调?
![]()
从气候历史来看,欧洲长期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夏季平均气温多在 20-25℃,极端高温天气较为罕见。以伦敦为例,1990-2020 年的 30 年间,夏季超过 30℃的天数年均仅为 2.3 天,超过 35℃的天数更是寥寥无几。
这种相对凉爽的气候环境,让欧洲人缺乏应对极端高温的经验,也使得空调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 “非必需品”。许多欧洲家庭的住房设计,也以适应凉爽气候为核心。
![]()
建筑外墙厚度普遍达 30-50 厘米,窗户采用双层甚至三层玻璃,屋顶铺设隔热性能好的陶瓦,这些设计在冬季能有效保温,却在夏季成为 “保温罩”,导致室内热量难以散发。
而中国自 2000 年以来,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2023 年更是出现持续两个月的 “超级高温”,南方多地气温突破 40℃,这种气候变化让空调从 “奢侈品” 快速转变为 “必需品”,推动普及率迅速提升。
![]()
欧洲严格的建筑法规和环保政策,也成为制约空调安装的重要因素。在欧洲,安装空调需要经过多重审批流程,尤其是在历史建筑集中的区域,审批难度更是极大。
以意大利佛罗伦萨为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佛罗伦萨老城区的建筑外墙、窗户样式甚至阳台设计都受到严格保护,禁止在外墙上钻孔安装空调外机,许多居民即便想装空调,也因无法通过审批而放弃。
![]()
此外,欧洲各国对空调的能效标准和环保要求极为严苛,欧盟出台的 “生态设计指令” 规定,空调的能效等级必须达到 A+++ 级才能在欧洲市场销售,这一标准远高于中国的一级能效标准,导致符合要求的空调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以一台 1.5 匹壁挂式空调为例,欧洲市场的售价普遍在 1500-2000 欧元(约合 1.1-1.5 万元人民币),是中国同类型产品价格的 3-4 倍,高昂的购置成本让许多普通家庭望而却步。
![]()
能源结构的差异,也让欧洲人对空调的使用心存顾虑。欧洲的能源供应高度依赖天然气,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至战前的 10 倍以上,家庭能源账单大幅上涨。
空调作为高耗能电器,运行时会消耗大量电力,而欧洲的电力价格同样居高不下 ——2023 年德国居民电价约为 0.4 欧元 / 千瓦时(约合 3 元人民币 / 千瓦时),是中国居民电价的 4 倍左右。
![]()
按照夏季每天使用 8 小时空调计算,欧洲家庭每月的空调电费约为 150-200 欧元(约合 1100-1500 元人民币),这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力供应以煤炭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价格长期保持稳定,居民电价仅为 0.56 元 / 千瓦时,即便夏季频繁使用空调,每月电费也仅为 200-300 元人民币,可负担性远高于欧洲。
![]()
欧洲人的生活习惯和环保理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空调的普及。在欧洲的环保文化中,空调被视为 “高碳排放” 的象征,许多人认为使用空调会加剧全球变暖,因此主动选择通过风扇、遮阳帘、冷水擦身等传统方式降温。
这种环保理念在北欧国家尤为突出,瑞典、挪威等国的环保组织甚至发起 “拒绝空调” 运动,呼吁民众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应对高温。
![]()
此外,欧洲的公共空间空调普及率同样较低,商场、办公楼、地铁等场所的室内温度普遍设定在 26℃以上,部分国家甚至立法规定公共建筑夏季室内温度不得低于 26℃,这种对空调使用的 “集体克制”,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居民的消费选择。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欧洲的高温天气正从 “罕见事件” 变为 “常态”。
![]()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 年欧洲夏季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 2.3℃,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频率是 20 世纪末的 5 倍以上。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温威胁,欧洲各国也开始调整政策,推动空调普及。
2023 年,法国出台 “高温应对计划”,对低收入家庭安装空调给予 50% 的费用补贴,最高补贴金额达 1000 欧元;意大利则简化了历史建筑区域的空调安装审批流程,允许居民在指定位置安装小型空调外机。
![]()
德国也将空调纳入 “能源效率提升计划”,对符合高能效标准的空调产品提供税收减免。这些政策的出台,让欧洲的空调普及率开始缓慢提升,2023 年欧洲空调市场销量同比增长 23%,创下历史新高。
从 18 万人因高温死亡的惨痛教训,到政策调整推动空调普及,欧洲正在慢慢适应日益炎热的夏季。但要真正解决高温应对问题,还需要在建筑设计、能源结构、公共应急体系等方面进行长期变革。
![]()
毕竟,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仅靠 “忍” 是不够的,主动调整、积极应对,才是保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