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武汉某医院消化科门诊就排起了长队。32 岁的李女士抱着肚子皱眉:“昨天在网红小吃街吃了生腌和冰粉,凌晨就上吐下泻。”
接诊的张军医生无奈表示:“假期这类患者比平时增 3 倍,生凉食物、卫生隐患是主要凶手。”
美味背后藏着诺如病毒、沙门氏菌等 “隐形杀手”,但只要筑牢 4 道防线,就能放心畅享美食。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明鑫等多位专家联手送上防护指南。
![]()
第一道防线:选店先 “侦察”,3 个细节筛掉 80% 风险
“正规餐厅是肠道防护的第一道关卡。” 张明鑫主任强调,外出就餐别光看装修,这 3 点才是关键:
- 资质亮出来:优先选证照齐全、公示 “食品安全等级”(A 级最优)的餐厅,“明厨亮灶” 门店更靠谱,能直观看到后厨卫生;
- 细节察仔细:服务人员是否戴口罩手套、餐具有无水渍油污、卫生间是否脏乱,这些细节暴露卫生管理水平;
- 避开高危场景:街头流动摊贩的凉拌菜、未冷藏的酱卤肉风险极高,炭火锅餐厅需确认通风良好,防一氧化碳中毒兼防食物变质。
福州孙莹医生补充:“五一期间接诊的患者中,60% 都吃了无资质摊贩的食物,贪便宜反而花了医药费。”
![]()
第二道防线:吃对有讲究,这些 “美味陷阱” 别碰
“很多人觉得‘尝鲜’最重要,却踩了肠胃雷区。” 张军医生列出高危食物清单:
- 生凉食物悠着点:生腌海鲜、刺身、沙拉易附着诺如病毒,未煮熟的鸡肉、溏心蛋可能藏沙门氏菌,建议彻底煮熟再吃,实在想吃就选口碑过硬的老店;
- 重口食物别过量:腊肉、熏肉等腌制品含盐量超标,会刺激胃黏膜,还可能含亚硝酸盐;火锅、烧烤等油腻食物易引发胰腺炎,搭配蔬菜解腻很关键;
- 公筷必须用起来: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达 59%,聚餐不用公筷会让细菌直接传播,实验显示未用公筷的菜肴细菌量是用公筷的 6 倍。
专家提醒:老人小孩消化弱,尽量避免生冷油腻;吃自助时勤拿少取,避免食物长时间暴露变质。
![]()
第三道防线:喝对水是关键,3 个误区要避开
“饮水安全比食物防护容易被忽视,却藏着大风险。” 张明鑫主任指出常见错误:
❌ 喝景区 “免费山泉水”:未经处理的井水、河水可能含致病菌,甲肝、戊肝常通过污染水源传播;
❌ 乱喝散装冰饮:路边摊的自制冰沙、酸梅汤易滋生细菌,正规瓶装水需检查瓶盖是否完好、保质期是否正常;
✅ 正确做法:优先选煮沸的白开水或正规品牌瓶装水,出汗多可喝淡盐水补电解质,避免用饮料代替水。
![]()
第四道防线:腹泻不慌神,急救 + 就医分清楚
万一肠胃 “中招”,别乱用药!专家给出分步处理方案:
- 轻度不适先自救:及时喝口服补液盐(ORS)防脱水,吃粥、面条、香蕉等清淡食物,可补充益生菌调节菌群;
- 这些症状必须就医:腹泻超 3 次 / 天、粪便带血、口干尿少(脱水信号)、高烧超过 38.5℃,需立即就诊;
- 用药禁忌要牢记:勿自行吃抗生素(可能导致菌群失调),止泻药需遵医嘱,避免掩盖病情。
![]()
“曾有患者吃诺氟沙星止泻,反而引发过敏,差点出危险。” 孙莹医生的提醒值得警惕。
专家终极提醒:带好 “便携防护包” 更安心
除了就餐时留心,建议随身携带这几样东西:
- 独立包装消毒湿巾(擦手 + 擦餐具);
- 小盒口服补液盐(儿童需选专用剂型);
- 益生菌片剂(旅途中调节肠道菌群)。
![]()
假期享受美食是刚需,但肠道健康更重要。记住 “选店看资质、吃熟忌贪凉、喝水选正规、腹泻早处理”,才能让美味不 “闹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