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乒乓球赛场上的一些事,确实值得咱们好好聊聊,比赛结束后,大家讨论最多的不是哪个球打得精彩,也不是战术有多高明,反而是观众席上的一些不文明行为,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遗憾的。
闪光灯,真的该关一关了
咱们先从闪光灯说起,看比赛想拍照留念,这个心情能理解,但乒乓球运动员在击球的那一瞬间,视线是完全集中在那个小白球上的,突然一道强光闪过,对眼睛的刺激特别大,这不只是影响发挥的问题,更关系到运动员的安全,您想啊,球速那么快,稍微一分神就可能错过最佳击球点。
而且这事儿不止发生在北京,去年新加坡公开赛的时候,就有运动员因为被看台闪光灯干扰,发球直接失误了。裁判当时就暂停了比赛,通过广播提醒观众关闭闪光灯,这个做法咱们国内的赛事完全可以借鉴。
![]()
喊叫也得看时候
再说说现场喊叫的问题,乒乓球和其他运动不太一样,它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发球的时候,运动员要在几秒钟内判断旋转、落点和战术选择,这个时候突然有人大喊一声,思路很容易被打断。
其实真正懂球的球迷都明白,加油鼓劲要在回合结束之后,比如一个精彩的多拍相持结束后,全场响起掌声,这个时候再喊“加油”就显得特别合适,既表达了支持,又不会干扰比赛。
![]()
言语攻击,越界了
最让人看不下去的是个别观众对运动员进行人身攻击,体育竞赛,胜负固然重要,但尊重是底线,你可以不支持某个运动员,但用侮辱性语言攻击就太过分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林诗栋的处理方式,面对场边的干扰,这个年轻人表现出了超出年龄的成熟,他没有跟观众争执,也没有影响自己的比赛状态,而是继续专注在每一个球上,这种处理方式,确实值得点赞。
![]()
赛事管理需要更给力
当然,这些问题也暴露出赛事管理方面的不足,其实WTT(世界乒乓球职业大联盟)有明确规定,对于干扰比赛的行为,裁判有权要求工作人员将涉事观众请离赛场,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处理。
建议组委会可以考虑在赛前通过多种方式宣传观赛礼仪,比如在门票背面印制注意事项,开场前播放宣传片,现场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语等,同时,工作人员也需要更主动地发现和制止不文明行为。
![]()
观众也需要换位思考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我买了票,就有权利表达情绪。”这话没错,但任何权利都有边界,你的权利行使不能影响他人正常观看比赛,更不能损害运动员的合法权益。
其实换个角度想,如果每个人都随意使用闪光灯、在不合适的时间喊叫,那比赛还怎么进行?最终受损的是所有观众观赛体验,也包括您自己的。
![]()
从专业角度看干扰的影响
从运动科学的角度来说,突然的声光干扰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研究表明,在专注状态下,运动员的心率和呼吸都保持在特定节奏,外界的突发干扰会打乱这个节奏,导致技术动作变形。
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乒联在不断强化赛场管理规范,毕竟,我们希望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看到运动员发挥出最佳水平。
![]()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可以考虑建立分级管理机制:对于初次违规的观众,以提醒教育为主,对于屡教不改的,可以采取暂离赛场冷静处理,对于情节严重如辱骂运动员的,应当纳入观赛黑名单。
同时,也可以借鉴其他项目的成功经验,比如网球比赛在回合进行中是完全保持安静的,羽毛球比赛也会在发球前要求观众安静。这些成熟的做法都值得乒乓球赛事参考。
![]()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希望乒乓球运动能越来越好,这需要赛事组织者、运动员和观众共同努力,组织者要完善管理,运动员要专注比赛,观众要文明观赛。
林诗栋在这次事件中表现出的沉稳,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作为观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同样的专业态度来对待观赛这件事呢?
![]()
相信随着大家意识的提高和相关制度的完善,我们的乒乓球赛场一定会越来越规范,让运动员能专心比赛,让真正的球迷能安心看球,这才是我们作为乒乓球王国该有的气象。
毕竟,咱们热爱的是乒乓球这项运动本身,让精彩的比赛成为焦点,让不文明的行为远离赛场,这才是对这项运动最好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