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有人说,读大学,就是读图书馆。你知道吗?中国最著名的两所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都出自一人之手。
他受梁思成、林徽因启蒙投身建筑领域,在 “西学东渐” 的浪潮中坚守本土文化立场;他以深厚学养探索传统建筑的现代表达,让建筑亦可滋养人生;他向母校捐资设立奖学金,为中国建筑事业培育专业人才。建筑设计大师关肇邺院士,凭着 “和而不同” 的智慧与 “精益求精” 的匠心,为一座座学府雕琢出兼具文脉传承与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
承师志择建筑,扎根清华筑水木
关肇邺与建筑的结缘,始于一次影响深远的抉择。
1947 年,18 岁的他考入北京燕京大学理学院,彼时理工科因就业前景广阔成为热门之选,他的选择亦符合当时多数人的期待。
1948 年春,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 —— 燕京大学校方邀请梁思成先生到校演讲。演讲中,梁思成先生分享了自己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建筑群设计小组的工作经历,更深入阐释了建筑艺术与文化传承的紧密关联。
这场演讲,点燃了关肇邺自幼潜藏心底的创作热情。演讲结束后,他反复思索,最终毅然放弃燕京大学一年多的学业,重新投考清华大学建筑系,成功师承梁思成先生,从此踏上建筑设计的征途。
在清华求学期间,梁思成与林徽因对他影响深远。他曾回忆,理性的知识多从梁思成先生处习得,而感性的熏陶则更多来自林徽因先生。
1953 年前后,他曾协助林徽因先生绘制人民英雄纪念碑图纸,在两个多月的朝夕相处中,他得到梁思成、林徽因先生的面传心授,深刻理解了二人的建筑理念与治学精神并受益终生。
此后,他扎根清华大学建筑系,从助教做起,一边参与教学工作,一边深入研究中西建筑经典与建筑理论,为后续的设计实践与理论探索奠定基础。
以“得体”融古今,以建筑传承校风
从转身投考清华大学的那一刻,关肇邺的一生便与清华园紧密相连。
关肇邺在清华大学主楼工地照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曾被评为全球最美的14所校园之一。而这座最美校园中的九座建筑,都是出自关肇邺之手,其中以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最被称道。
关肇邺手绘清华园西区(理学院、医学院片区)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清华大学图书馆前两期工程分别为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1919年完成)和我国著名建筑家杨廷宝(1931年完成)设计,1980年代计划建设三期工程,规划面积约为前两期建筑面积之和的三倍。如何处理新老建筑的关系,是摆在关肇邺面前的难题。
在设计中,他延续了对校园整体环境的营造思想:在尺度上,与图书馆一期、二期形成呼应,“让三期‘躲’在一二期后面”;在材料上,选用与二期相近的红砖搭配浅灰色石材,让新建筑与老建筑在色彩、质感上形成统一。最终建成的三期工程,实现了 “和而不同” 的空间围合,成为清华园里 “新旧共生” 的经典案例。2016年第四期图书馆也在关肇邺设计下完成,成就了清华园的和谐之美。
关肇邺手绘清华图书馆总图鸟瞰效果图(包含四期工程)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我始终怀疑把‘创新’作为衡量一个建筑设计优劣的主要标志的观点。重要的是得体,而不是豪华与新奇。只有有助于建筑的完美之‘新’,才是有意义的。”“得体”,是关肇邺毕生建筑设计理念的最佳写照。
从清华园出发,关肇邺将他的建筑设计融进一座又一座校园,让大学的精神高度、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得以在这些“和而不同”的校园建筑中体现。
深耕教育传薪火,培育建筑新力量
师承梁思成与林徽因先生,关肇邺始终将培育建筑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责任。
1996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
来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改革开放之初,关肇邺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其间他利用工作之余考察各地建筑。回国之后,关肇邺在清华大学建筑系开设了《建筑评论》课,把他在美国考察的优秀建筑实例剖析归纳,结合世界的建筑理论动向讲授给学生们。《建筑评论》课如今已经成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研究生的经典课程。
七十余载清华生涯,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众多后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庄惟敏院士曾表示,关肇邺先生等前辈们的言传身教,将梁思成先生的思想一点一滴地传承下去,引领他深入学习建筑并让他热爱上了建筑事业。2020年,年过九旬的关肇邺捐赠设立奖学金,捐出自己几十年来的收入,希望借助学校基金会的平台,鼓励未来建筑人才的成长。
关肇邺与第一届关肇邺奖学金获奖学生合影
来源|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22 年12 月 26 日,关肇邺逝世。遵照他的遗愿,家人将其珍藏的图书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学院设立了“关肇邺院士藏书”的专门书架,成为新一代建筑学子的 “精神教材”,延续着他对中国建筑事业的热爱与坚守。
科学家说:
关肇邺曾说:“建筑不是孤立的艺术品,它要像植物一样‘生长’在环境里,既要适应环境,也要为环境增添价值。”
在他的理念中,建筑从来都是有温度的,可以滋养环境,亦能滋养人。“‘和谐’反映到建筑设计上,就是建筑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要和周边其他建筑发生着关系,不仅要满足它的使用功能,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否带来审美感受。”
审核专家:程晓喜,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参考文献:
[1] 缀玉联珠尽菩提 —— 关肇邺先生访谈.建筑学报,2019-01.
[2] 关肇邺:为建筑注入中国魂.中国建设报,2022-04-15
[3] 关肇邺和他的清华建筑.清华大学,2016-11-29
[4]《南海院士风采录》系列—关肇邺.南海院士风采录,2020-09-25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投稿咨询:
010-8741354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