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说自己只是在办公室坐了一天,并没有干什么体力活,却感觉身体特别累呢?
![]()
一、大脑疲劳 vs 身体疲劳的本质区别。
1、大脑是人体的耗能大户。
虽然大脑重量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它却每天消耗掉我们全身几乎20%的能量,人体的疲劳可分为大脑疲劳和身体疲劳两种,但是这两种疲劳却存在很大的差异,身体疲劳一般都是体力消耗过后才有的一种感觉,没有体力消耗自然就不会有累的感觉。但是大脑疲劳它不一样,即使你每天上班啥体力活也没干只是坐着发呆,每天仍然会消耗掉很多大脑能量,比如我们每天的思考、决策、处理信息这些行为都是大脑高耗能活动。换句话说,即使一个人坐着不动,大脑依然在高速运转,大脑高速运转就会产生大脑能耗,而这些大脑能耗的疲劳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累积就会让我们感到啥也没干还特别累。
![]()
2、大脑疲劳导致的精神疲劳具有隐蔽性。
大脑疲劳和身体疲劳有着根本性的差别。一个人如果是进行了体力劳动那么适当休息身体疲劳就会得到缓解,但是大脑疲劳之后无论你的身体再怎么休息,还是会感觉非常累,这是因为,此时此刻除非你的大脑停止运转,否则高效运转的大脑所带来的精神疲劳还是会在不知不觉中不断累积着新的疲劳。而大脑疲劳在完成持续不断的慢性累积后,就会导致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变差,严重时可能还会转变为某些心理疾病。
![]()
二、职场中的认知负荷过载。
1、认知负荷的累积效应导致的上班疲劳。
现在是信息无比发达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在屏幕上做出很多决策,其实这些决策很多都是不理性的决策,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手机上所有的信息都在抢占我们的注意力,它们会干扰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第二个原因是信息时代,我们在屏幕上做出的每一个决策,很容易受到第一印象冲动的影响,从而导致我们在大多数时间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
《屏幕上的聪明决策》这本书的作者提出了信息时代屏幕世界中的两个概念,一个是物理屏,一个是心智屏。物理屏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每天盯着屏幕看到的那些信息;那什么又是心智屏呢?所谓心智屏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真正关注的信息。如果物理屏越接近心智屏,那么你做出错误决策的概率就会越低,但事实上,通过两位作者(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经济领域的领军人才,另一位则是一位专栏作家)长期的研究认为,在如今这样一个多屏时代,由于信息太过泛滥,导致了人们注意力非常分散,每个人的心智屏与物理屏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在争夺注意力的时代,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个“认知负荷状态”。
![]()
作者在这本书中引用了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一项关于认知的研究,该项研究显示,当消费者在面对屏幕的时候,会有“认知负荷”的一个现象,那么到底啥叫认知负荷?所谓“认知负荷”就是当你给传播接受对象过多的信息、过多的选择的时候,信息接受方常常会不堪重负,形成某种压力。随着这种负荷越来越严重,消费者往往就越容易做出冲动的选择,他们宁可选择容易感知的东西,即使有时候这东西根本就不是自己想要的。换句话说,当我们的注意力被过度分散,我们就宁可选择那些容易理解的信息。
![]()
那么,笔者认为,这种“认知负荷”平移到职场中我们可以理解为,在职场中,我们每个人每天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个工作任务和大量关于工作的信息,然后我们就需要去频繁的决策和选择,很多职场人每天神经紧绷和持续的注意力集中就会导致职场人的“认知负荷”。
![]()
2、信息过载可能还会导致有用信息的割裂,让我们的知识体系凌乱不成型。这就会让大脑后续整理处理这些信息时会更加疲劳。
如若一个人上班时长期处于“认知负荷”状况,这不仅增加了大脑的认知负荷,也容易让人形成松散凌乱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的知识体系加上认知负荷,很多人就会经常抱怨工作多到无处下手,甚至情绪崩溃,甚至发展到了一个啥也不想干的境况,笔者经常能看到网上小伙伴的吐槽,说工作非常多,就是自己啥也不想干,还问拖着能行吗?
![]()
三、现代职场人累的深层原因。
1、现代职场人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如今不光是你我,其实职业倦怠症和职场孤独感正在席卷全球。很多人在职业发展趋于平稳后却发现,自己容易变得没精打采,疲惫无力,似乎连创造力也被耗尽。
![]()
2、打工人的疲劳困境如何破?
打工人的困境和疲劳,到底该如何拯救?难道踏入职场就意味着"夹着尾巴做人"、埋没自我?当然不是。很多时候疲劳往往来自于你想得过多做得太少,很多时间向内认知自我也许是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
![]()
四、疲劳的生理解释:疲劳往往是人体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的一种表现。
➢人体交感神经系统活跃会导致代谢加速,体温升高。同时,身体还会释放一种叫皮质醇的压力激素和肾上腺素,让你心跳加速。从而使大脑也一直处于警觉状态,同时我们产生情绪的脑区和回忆中心就会一直持续守备工作。
➢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持续紧绷状态也会让人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
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交感神经系统就会一直处于过度运转的工作模式,造成我们的身体和大脑持续紧绷。失眠的罪魁祸首其实也是交感神经过度活跃。交感神经就像汽车的引擎一直处于发动的状态,时间长了,活塞、油封和排档等各个部件就会接连失灵。
![]()
五、不同类型的疲劳导致的累。
1、耗竭性疲倦感到累。
耗竭性疲倦。如果你每天都处在过度疲劳的状态,再加上不健康的休息方式,比如睡前疯狂地刷手机,频繁接触一些负面信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让人心情低落。错误的休息方式,不仅没有帮助你恢复精力,反而还消耗了更多的精力。
![]()
2、精神长期疲劳导致的累。
精神疲劳和倦怠——长期处于压力大,不和谐的职场关系或人际关系中经常会让当事人表现出思维模糊、情绪化、脾气暴躁,最终还会导致自己全面的倦怠。不用说,如果你在职场中拥有这样一位领导,那大概率他周围的人也会经历同样的精神疲劳、失眠、无法放松的状态,最后整个团队都疲惫不堪。因此,一个不会做领导的人或是你周围有一个不会处理自己事情的人不仅会逼疯自己而且还会逼疯别人。
![]()
六、工作环境的影响因素。
1、大量沟通协作变成身体和精神负担。
在职场中很多人的工作可能会涉及邮件、会议、即时通讯等多种工作协作方式,沟通协调性的工作相较过去大幅度增加,其实大部分人每天大量的工作时间被这些“琐事”占据。
![]()
2、工作压力的多重来源。
现代人的工作压力是指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承担的工作责任过大等对人造成的压力,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职场人内心的某种自我期望,适度压力可能会让人产生挑战自我的成就感,是好事。而过度的压力往往会引起焦虑、沮丧等不良心理,还容易引发身体疾病,如头痛等。
![]()
七、情绪疲劳导致的累。
1、现代人的精神疲劳。
情绪疲劳的问题在于它会干扰休息。一个人愈疲劳,就会愈觉得疲劳难以消除。有些时候,濒临精神崩溃的征兆之一,是过度看重工作,甚至认为一天的休息可能会带来很多损失。
![]()
2、疲劳状态下的决策能力变弱。
在职场中,当人处于疲劳状态时,更容易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看问题更偏向于主观,做事易冲动,在没有经过思考的情况下,凭借自己的喜好、情绪评判外在的环境、事件或他人,还容易轻易做决定。错的决定只会让自己付出更多,导致后续更累。
![]()
八、环境因素影响的累。
1、城市环境通常会加重认知负荷。
通常大自然的秀丽风光会缓解人们的认知负荷,也就是说,当我们身处在钢筋混凝土包裹的城市环境中时,我们的大脑时常会感到紧张,更难集中注意力。所以,如果你想更加专注地学习和工作,应该让自己离自然更近一些。
![]()
2、办公环境的重要性。
谷歌公司有一项神奇的发现,他们发现办公桌靠近窗户的员工通常会变得更有创造力,工作效率也更高,这也许就是受到窗外大自然熏陶的缘故。
![]()
九、身心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无法从单一面做到回归。
1、整体平衡的重要性。
人的身心是一个整体,无法从单一某一层面做到全面改善,不是你想要消除大脑疲劳就休整大脑,想要消除身体疲劳就休整身体,想要消除精神疲劳就休整精神,只有调节人体的整体平衡,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身心疲劳。
![]()
2、精神能量的作用对于调整身心至关重要。
当社会陷于失范状态时,一件事情是否值得投注精神能量就变得不清不楚,也很难让人做事时产生心流;用现代社会理念理解“社会失范”就是形容现代社会那种强烈的错位感、焦虑感和愤怒感,这类情绪还会驱使人们做出反社会的行为,甚至在绝望中自杀。
![]()
此外,当社会为疏离所苦时,问题则出在个人没有办法把精神能量投注于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目标上,换句话说,就是在个人主义高涨下,人与人之间彼此疏离、互不关心,于是社会就近于涣散。这与现代化之前那个人与人彼此贴近的邻里友好的社区感形成强烈反差对比。
![]()
十、科学的应对策略。
1、采用正确的休息方式。
不健康的休息方式,如疯狂地刷手机,频繁接触一些负面信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些都会让人心情低落。错误的休息方式,不仅没有帮助恢复精力,反而还消耗了更多的精力。所以应尽量避免此类行为。
2、降低认知负荷的方法。
1. 尽量避免过度情绪劳动,降低大脑能耗;
2、对于有些自己改变不了的事情,不行就直接随他去,只抓住眼前重要的事情。
3、改善办公环境。
4、为自己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这可能需要从认知、情绪、身体多维度进行调节,建立科学的精力管理体系,培养正确的工作和休息习惯等等。
![]()
一点思考:记住,众多医学、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感觉幸福的时候,感觉很好的时候,才能达到自己最高的生产力,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因此,顺便提一句,“不是成功会让你感觉良好,而是感觉良好才会让你成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