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规则就是世界的规则”,并非是要搞霸权、搞对抗,恰恰是对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规则体系的一种反思与回应。当印度学者抛出“中国是不是没有朋友”这一暗含陷阱的问题时,其背后藏着的,无非是想将中国塑造成“孤立者”的形象,暗合某些势力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仿佛不跟着西方规则走,就必然陷入孤立。
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从来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拥有越来越多基于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伙伴。从“一带一路”倡议下与150多个国家的深度合作,到金砖国家扩容后形成的广泛伙伴网络,中国的“朋友圈”一直在扩大。这些合作不是基于谁对谁的依附,而是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规则——这正是中国倡导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
所谓“中国的规则”,从来不是排他的“一言堂”,而是对现有国际规则的补充与完善。当西方主导的规则越来越难以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贫富差距扩大、气候变化、公共卫生危机等,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恰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规则框架。这些规则不是要取代谁,而是要让国际秩序更公平,让更多国家有机会参与到规则制定中,而不是被动接受少数国家的“游戏规则”。
印度学者的疑问,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国家对“规则”的误解——将西方规则等同于“世界规则”,将中国的自主发展与国际合作对立起来。但中国用实践证明,我们既遵守国际社会公认的合理规则,也在积极推动规则的革新。比如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提出的数据安全倡议,为全球数字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积极履行《巴黎协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这些都是对全球规则的有益补充。
高志凯教授的话,更像是一种态度的宣示:中国不再被动适应那些不公平、不合理的旧规则,而是要主动参与甚至引领规则的重塑,让规则更能反映大多数国家的利益和诉求。这种“不陪玩”,是对霸权规则的拒绝,是对公平正义的追求;而“中国的规则就是世界的规则”,本质上是希望中国倡导的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理念,能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成为构建更美好世界的基础。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认同中国倡导的规则。当发展中国家渴望更多发展机遇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当中小国家担心在国际事务中没有话语权时,中国推动的多边合作机制让他们有了更多发声的机会。这不是“没有朋友”,而是朋友遍天下,因为中国的规则里,藏着的是“大家一起好”的朴素愿望,这远比少数国家垄断规则、独享利益的模式更有吸引力。
所以,印度学者的疑问或许可以换个角度:当旧规则越来越不适应世界的变化,当更多国家渴望新的公平秩序时,中国倡导的规则,难道不正是世界所需要的吗?答案,早已写在越来越多国家与中国携手合作的行动中。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