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男孩子考入工科类院校,放眼望去5比1、7比1的男女比例,很多男孩子憧憬的大学恋情难度直接地狱开局。
![]()
当女孩子考入师范等文科类院校,放眼望去1比5、1比7的男女比例,女孩子们不禁潸然泪下,上天待我何其之薄,哪里去找对象?
![]()
但是恐怕他们不知道,假如未来能够进入体制内,那绝对打开了另一扇大门,在相亲市场上瞬间成为香饽饽,不用再去考虑看了就烦的同班同学,不用花钱找媒人,不用参加相亲角,甚至不用主动发朋友圈,不用在游戏里当舔狗,就成了丈母娘口中的“潜力股”、单位大姐们眼里的“抢手货”。
![]()
有个网友现身说法,说自己复旦本硕学历,27岁,上岸了某地的规划局。家里条件一般,父亲是村干部,母亲仅仅务农。结果人还没到单位,简历刚到单位,档案就被翻看了999+次(据说实际超千次)。
![]()
开始他还以为自己出了什么事情,是不是要被倒查三代,结果后来才发现,从省里到区里,各路哥哥姐姐都盯上了他“未婚”的两个字!上班第一周,局长就亲自带他参加市领导饭局,美其名曰“拓展人脉”,实则就是偷偷带他去“相亲”。结果第二周,市领导的女儿就以“顺路”为由,约他下班“喝咖啡”了。
![]()
这事听起来像段子,但体制内的人才明白,一点不虚。假如这个新来的年轻人,没对象,人又长得帅,背景又清白。体制内的人都门儿清:这样的年轻人,既是单位未来的骨干,也有发展前途,加上这个年轻人的背景都在农村,甚至可以培养成为自己的助力。说好听是找了个好女婿,甚至可能之直接弄出来个上门女婿。
![]()
当然,也有人会问:“我单位怎么没这种待遇?难道我不够优秀?”对此,体制内老人会告诉你一个残酷真相:如果单位大姐们没给你介绍对象,大概率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因为你“不够格”。连单位喜欢介绍对象的大姐都没看上你,还能有后面的事情么?
![]()
有个朋友讲了他在体制内被介绍对象的经历,他说基本上当初各个单位的人都给介绍过。不过当时年轻,自己的主任给他介绍了一个比自己大4岁的省医院的博士医生。他还觉得自己的主任这不是瞎介绍么?现在过了20多年,他在酒桌上跟我们开玩笑,自己的直属领导就是领导,介绍过来的真的是最好的。
![]()
笔者以为,体制内相亲,本质上是一场精准的“资源匹配”。在这里,学历、工作、家庭背景都被明码标价,很多都成了相亲的“加分项”。这种筛选方式,虽然听起来功利,但却高效。而且在大多数人看来,一个“公务员”的身份,往往比“年薪百万”更让人安心——毕竟,前者是“铁饭碗”,后者可能是“画大饼”。
所以知道为啥这么多人都挤破头想进体制内了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