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
经常关注空军动态的朋友肯定知道,“金头盔”演习的结果从来都是风向标,最近几年的对抗里,有个现象特别扎眼:苏35居然屡屡被歼10C压制。
要知道苏35当年可是从俄罗斯引进的“四代半王牌”,怎么如今连自家的歼10C都比不过了?24架战机不上不下,成了空军里的“尴尬存在”。
![]()
先说说当年为啥非买苏35不可,咱们得把时间拨回2013年前后,那会空军的家底是真不厚实。
当时全军两千多架战机里,歼7、歼8这类老飞机占了一大半,这些飞机座舱里全是机械仪表,别说超视距空战,连跟上战场节奏都费劲。
再看国外,美军的F22都服役十几年了,F18E/F也铺满了航母甲板,人家早就进入“隐身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了。
![]()
国内的先进战机呢?全在“闯关”阶段,歼20刚首飞两年,每次试飞都得小心翼翼,谁也不敢打包票啥时候能稳定量产。
歼16更别提了,2011年才首飞,原型机刚在阎良机场露面,核心的有源相控阵雷达还在调试,离形成战力远着呢。
![]()
那几年空军是真急,万一国产机研发卡壳,中间这几年就是“防空空窗期”,全球能买的先进战机就俩地儿:美国肯定不卖,只能找俄罗斯。
俄罗斯那时候正力推苏35,2014年珠海航展特意让苏35表演“落叶飘”“眼镜蛇机动”,落地十分钟又起飞,故意秀可靠性。
![]()
虽然咱们一眼就看出苏35的信息化水平一般,但没得选啊,2015年签合同的时候,24架连备用发动机带维护,总价快20亿美元,这钱得花。
还有个实际的考量,当时空军已经有400多架苏27、苏30,苏35能直接用现有的维修设备,不用另起炉灶搭后勤,省了大功夫。
![]()
2016年底首批苏35交付,直接给了南部战区的“南霸天”旅——这可是空军数一数二的精锐,接装那天全旅都激动坏了。
没想到“南霸天”上手极快,14个月就完成了接装、训练到战备的全过程,创造了俄制战机列装的“中国速度”。
![]()
2018年春节,苏35第一次跟轰6K去南海巡航,回来飞行员说:“这航程真够用,以前飞歼11得中途加油,苏35一趟下来不用停。”
那段时间苏35是真风光,绕岛巡航、远海护航,每次亮相都上新闻,美国智库都发文说它是“中国空军的远海尖刀”。
![]()
可谁也没料到,国产战机的进展跟坐了火箭似的,直接把苏35的“主角剧本”给换了。
2017年,歼16和歼10C突然批量服役,比原计划早了整整两年,更关键的是,这两款战机的性能,直接碾压了苏35。
![]()
2019年“金头盔”演习,苏35第一次跟歼10C正面硬刚,结果输得很惨,飞苏35的飞行员下来就说:“人家的雷达能先发现我,导弹射程还比我远,根本没机会近身。”
这里得说句实在的,苏35的短板太致命了,它的“雪豹-E”雷达是无源相控阵的,抗干扰能力差,探测距离看着唬人,实际有效距离比歼10C的有源相控阵雷达短了50公里。
![]()
导弹差距更要命,苏35用的俄制R-77导弹,标称射程110公里,实际打起来也就80公里;歼10C挂的霹雳15,轻轻松松能打200多公里。
现代空战拼的就是超视距打击,歼10C在苏35还没看到自己的时候,就能发射导弹然后跑路,苏35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
![]()
没过多久,俄乌冲突爆发,俄军的苏35更是暴露了真实水平。到现在已经损失了8架,残骸照片传出来,大家才发现它的电子对抗系统特别落后。
欧美媒体直接骂它“灾难战斗机”,当年俄方吹的“能抗衡F22”,彻底成了笑话。
![]()
对比之下,国产战机的产能也彻底爆发了,歼16和歼10C一年能造60多架,到2020年,各自的数量都突破200架了。
苏35那24架显得格外单薄,连一个旅的编制都凑不够,更尴尬的是,它跟咱们的作战体系合不来。
它不能用国产数据链,没法跟空警500高效联动,指令传递都有延迟,也挂不了霹雳系列导弹,只能用库存的俄制弹药。
![]()
后来咱们试着给部分苏35改装国产雷达,但底子是俄式的,性能提升有限,跟歼16比,既没有对地对海打击能力,制空也落了下风。
跟歼20比就更没法看了,人家有隐身能力,苏35连发现歼20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对抗了。
空军本来还琢磨过买第二批苏35,看到这情况立马打消了念头,2018年最后一批苏35交付后,就再也没下文了——它成了中国最后一批从俄罗斯买的主力战机。
![]()
现在苏35还在飞,但任务早就变了,从“主力尖刀”变成了“辅助角色”。
它现在主要在南海执行巡逻任务,这种低对抗场景,正好能发挥它的航程优势。毕竟1500公里的作战半径,覆盖南海全域没问题。
有时候也给轰6K护航,在没有高强度威胁的区域当个“保镖”,毕竟它的机动性还在,近距离格斗不算差,对付一些老旧战机还是够用的。
![]()
还有个用处是当“假想敌”,现在空军的模拟对抗里,苏35常扮演“蓝军”,模仿印度、越南的苏30战机,让飞行员练手。
但麻烦也跟着来,24架战机不够一个旅,却要单独搞一套维护体系,现在其他的苏27、苏30慢慢退役,以后维护苏35的零件只能靠库存,成本越来越高。
![]()
苏35还很新,才服役不到十年,按战斗机的寿命算,至少还能飞二三十年。直接退役太浪费,继续留着又占资源,真是左右为难。
前阵子俄罗斯媒体撺掇说,不如把苏35卖给伊朗换石油,伊朗确实急着要苏35对抗以色列的F35,但这事压根没官方消息。
其实伊朗已经跟俄罗斯签了合同,拿的是埃及弃购的那批苏35,咱们的苏35用了这么多年,人家未必看得上,再说真要卖,还得考虑国际影响,没那么简单。
![]()
不过话说回来,苏35也不是完全没贡献,它的技术借鉴价值,比当时预想的还大。
它的117S矢量发动机,咱们拆解开研究后,给国产航发帮了大忙,歼10B的矢量验证机当年惊艳航展,就借鉴了它的技术。
通过苏35,咱们还彻底摸清了俄制战机的“套路”,知道了它的优点在哪,短板在哪,这对后来歼16、歼20的研发,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
现在回头看,买苏35不算亏,但也绝不是“赚了”,它就像个“备胎”,在国产战机没成熟的那两年,确实顶起了大梁。
2018年南海局势最紧张的时候,苏35天天在天上转,那种威慑力,当时的歼11还真顶不起来。要是没有苏35,那两年咱们的防空压力得大多少?
![]()
但苏35的尴尬,恰恰证明了中国空军的进步。从依赖引进到自主研发,从“有啥用啥”到“挑着用”,这十几年的变化太大了。
现在空军的主力是歼20、歼16、歼10C,这三款战机形成了“五代机牵头、四代半主力”的体系,苏35慢慢退到了二线。
它可能是中国最后一次大规模引进主力战机了,以后的天空,得靠咱们自己造的飞机守护。
![]()
最后说句心里话,没必要骂苏35“落后”,也不用可惜“浪费钱”。它是特定时代的选择,完成了它的使命。
说不定再过几年,苏35会移交到二线部队,继续飞个二三十年。就算将来退役了,它也在中国空军的转型史上,留下了独一无二的一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