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外卖,0元奶茶、6.9元两荤一素全是低价,点单半小时就送到。
消费者吃得开心,平台订单疯涨。
可餐馆里完全是另番景象:后厨忙到手腕酸,骑手挤爆门口,堂食区却空无一人,桌椅都蒙灰。
![]()
这两年“堂食没人来”快成老板心病,今年外卖大战一闹更严重。
到底是谁抢走了堂食的客人?答案藏在每个人的手机里。打开外卖软件划一划,5.8 元的黄焖鸡米饭冒着热气,比店里便宜一半还多;13 块的碎肉米粉,领完券只要 5 块钱就能送到家;甚至连奶茶都能薅到 0 元的羊毛,半小时就送到工位上。
![]()
数据早就说明了一切。这两年 “拼好饭” 这类低价外卖模式简直像坐了火箭,单量从 600 万级一路飙到 2248 万级。有调查更扎心:75% 的人承认是因为外卖便宜才放弃堂食,86% 的人有过 “本来想出门吃,看到优惠就改点外卖” 的经历,其中近一半人还经常这么干。
更可怕的是,低价已经养 “刁” 了消费者的胃口。北京白领小张的话很有代表性:“天天领券买 10 块钱以内的午饭,再去店里吃 20 多的同款,总觉得亏得慌。” 有数据显示,一半的人都觉得补贴后的低价才是 “正常价”,对堂食的原价打心底里抵触。更讽刺的是,有些老顾客宁愿在外卖平台下单,再绕到店里自取,就为了省那几块钱。
![]()
可谁能想到,这些让消费者狂喜的低价外卖,背后藏着商家的血泪。米粉店老板徐婷算过一笔账,顾客实付 9.9 元的订单,扣掉平台 20%-30% 的抽佣、4-5 块的食材成本,最后到手的利润还不到 1 块钱。有时候平台还会私自给她报活动,13 块的米粉挂上 “满 12 减 10”,卖一份亏一份,想取消都不行。
江苏有家奶茶店更夸张,因为 “0 元购” 活动一天爆了 500 单,店员从早忙到晚,手腕都累肿了,最后一算账,全靠平台那点补贴才勉强不亏。这些商家不是不想涨价,而是根本不敢 —— 你家涨了,隔壁立马就能用更低的价格抢走客人,只能在低价泥潭里苦苦挣扎。
![]()
年轻人不爱去堂食,除了图便宜,更图省事儿。现在的上班族哪有那么多时间吃饭?上海互联网公司职员小林说:“午休就一个小时,下楼找店、排队、等餐就得花 40 分钟,还不如点外卖,在工位上边吃边刷剧,省出时间还能眯一会儿。” 遇上刮风下雨,外卖的优势就更明显了,谁愿意顶着大雨出门吃饭呢?
社交需求的变化也让堂食失了宠。以前大家爱凑在一起聚餐,哪怕彼此不熟,也得在酒桌上强颜欢笑。可现在的年轻人早就不吃这一套了,他们觉得这种饭局是 “无效社交”,与其在十人的饭局里尬聊,不如点份外卖窝在家里追剧,或者跟一两个好友去小馆子随便吃点,反而更自在。
更关键的是,年轻人越来越务实了。以前聚餐要讲排场,选人均几百的餐厅,点一桌子菜撑面子,最后剩大半桌也不好意思打包。现在的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刀刃上,与其为饭局的 “虚架子” 买单,不如用这笔钱买张话剧票、办张健身卡,这些能直接提升自己的体验,比硬撑面子划算多了。
![]()
可这些靠低价撑起来的外卖订单,真的能救得了餐馆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餐馆的房租、人工、装修都是固定成本,就像李姐的麻辣烫店,一天接待 100 个客人和 300 个客人,房租都是一样的。客人越多,分摊到每桌的成本就越低,堂食才是分摊这些成本的关键。
外卖不仅帮不上忙,还得额外贴钱。李姐给我算过:一份外卖要花 1 块钱的打包盒,给平台交 15%-23% 的佣金,有时候还得雇人专门打包,这些都是纯成本。更亏的是,外卖客人几乎只点主食,很少有人会额外加个凉菜、点瓶饮料,可堂食客人不一样,随便加两个小菜、来瓶啤酒,都是餐馆的利润点。
重庆有家火锅店老板更有感触,以前堂食火的时候,客人点完锅底,毛肚、黄喉、酥肉点一堆,还会点店里的酸梅汤解辣,这些高毛利的东西能占利润的一半。现在全靠外卖撑单量,客人只点个锅底加份肥牛,根本赚不到钱,最后只能把店缩小了一半。
![]()
而且外卖还毁了菜品的口感。红烧肉刚出锅的时候油光锃亮,入口即化,可外卖送半小时后,油都凝固了,吃着又凉又腻;火锅更别提了,送到家的时候,菜都煮烂了,汤也洒了一半。这些问题,堂食从来不会有,刚炒好的菜端上桌,热乎劲儿都能暖到心里。
好在已经有商家开始反击了,不是靠降价,而是靠堂食独有的优势。杭州那家杭椒牛肉面店就很聪明,把后厨改成了明档,客人一进门就能看到师傅现切牛肉、现炒浇头、现煮面条,虽然比外卖贵 5 块钱,可每天都排满了人。老板说:“大家愿意多花点钱,买个新鲜放心。”
还有那家靠辣椒炒肉火起来的湘菜馆,一份辣椒炒肉卖 68 块,比别家贵不少,可就是卖得好。人家的秘诀就是明档现切猪肉,大厨当着客人的面爆炒,香味儿能飘出半条街,一年光这一道菜就卖了 500 万份。这就是堂食的底气,外卖根本学不来。
![]()
环境改造也能救命。苏州有个火锅店老板王先生,以前店里一天连 5 桌客人都没有,后来花 10 万块把店改成了 “山野风”,墙上挂着竹编装饰,桌子是实木的,还在门口摆了个鱼缸,里面的鱼现捞现杀。更绝的是,他们家的野生菌都是前一天采摘的,第二天就端上桌,现在午晚市都得排队,营业额翻了十倍。
有些小馆子的招儿更接地气。小区门口的面馆在门口放了个摇摇车,带娃的家长路过,孩子吵着要坐,家长就顺道进店吃碗面;街角的咖啡馆摆了个手工制茶台,路人能看着老板泡茶,好奇就进来点一杯,生意比以前好了一倍。
![]()
其实大家不是不愿意出门吃饭,只是不想为 “贵且不值” 的堂食买单。如果餐馆能让大家看到食材的新鲜,尝到现做的口感,感受到舒服的氛围,就算比外卖贵点,大家也愿意来。毕竟吃饭从来不只是填饱肚子,那种热菜上桌的香气、和朋友聊天的热闹,这些都是外卖永远给不了的。
现在外卖平台的补贴总有停的那天,等低价狂欢过去,能留住客人的还是那些有特色、有温度的堂食店。
![]()
或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又能看到餐馆里坐满客人,热气从餐桌上升起来,老板和熟客笑着打招呼的场景。毕竟谁不想坐在店里,吃口热乎的、新鲜的饭菜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