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一级军士长丁辉第6次站在阅兵场上。
![]()
这位被称作“坦克兵王”的老兵,眼神依旧锐利如初。从1999年国庆50周年阅兵到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他见证了中国装甲部队从机械化到信息化的蜕变,也用自己的职业生涯诠释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同样能成为兵王”的传奇。
![]()
2009年那次,丁辉任务完成得好,记了一等功,组织上说有机会提干,好多人都盼着那个晋升,丁辉不一样,直接说不去,队里问他怎么想的,他说怕一提干就得脱军装,自己最值钱的不是那个官,是这双摸装备的手艺和实战经验,兵味儿才是最硬的东西,在部队里,士官可不是配角,干专业的才是主力。
![]()
刚参军那会儿是93年,人瘦瘦小小的,偷偷报的名,训练是真的苦,给家里写信诉苦,说快顶不住了,他父亲回了一封信,没有安慰的话,就一句,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现在回家丢人,那封信就像个扳机,他后面整个人都变了,一头扎进训练里,95年一次施工任务多干了不少活,拿了个三等功。
![]()
这三十二年,装甲部队的装备换了一茬又一茬,最早的86式步战车,规程卡片都得手抄,光听发动机声音就知道车速多少,后来装备全数字化了,坦克里全是电脑,丁辉以前那点经验突然就不够用了,他从头学电路,自己拿个电烙铁在那儿捣鼓焊接,焊烟闻多了,嗅觉都出了问题。
![]()
就这股劲头,后来成了“五特精兵”,驾驶,射击,无线电,网络,信息化系统样样精通,2019年国庆阅兵,丁辉开的就是99A,那车用方向盘操作,没了拉杆的感觉,一开始很不顺手,他自己琢磨,发现双传动箱同步这里面有门道,硬是把百米等速的误差给调到了0.15秒。
![]()
他带兵不讲什么大道理,新兵哪个地方不行,他就陪着一点一点啃,跟蚂蚁啃骨头一样,就说二级军士长熊蓬生,丁辉陪着他连续练了好几个月,每天五六个小时,最后熊蓬生在教练员比武里进了前几名,技术传下去了,更重要的是这个职业习惯,丁辉嘴边总挂着一句话,兵要干得踏实,王要传帮带。
![]()
到2025年,他带出来的技术骨干有五百多人,一百来号人在比武里获过奖,这是批量培养,军队里那种专业化的氛围,就是这么一点点起来的,丁辉觉得,一个兵王再厉害也没用,岗位上人人都是匠人,整体才有质变。
他成长的这条路,也是军队转型的路,2013年搞合成营创新战法,炮兵数字化,停下来就能打,直升机还能低空协同,2018年开训动员,丁辉开的是第一辆车,从主席台前发车,昼夜连着训练,强度一直拉满,这些节点不光是他个人的经历,也反映出整个体制在跟着技术升级。
![]()
他们部队,是全军第一个数字化单位,战法,指挥模式都是试点,机会多,丁辉不光能练技术,还能跟着摸索战法,比如实弹训练,教材上写得死死的,他敢超那个射击限值,把连射次数拉到极限。
丁辉的故事,不是那种将军当主角的,他觉得在动力舱里闻到油液的味道,心里就安心,他就是专注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干技术,这说明现代军队里人才发展有别的可能,士官也能靠技术做到极致,个人的价值跟军队的需求能合到一块去。
![]()
现在,全世界的军队都在变革,士官的作用越来越大,你看美军的超级士官,俄军的准尉制度,方向很明确,技术型军士才是发挥装备效能和传承经验的关键,丁辉这三十年,就是中国军队士官制度发展最直接的写照。
坦克的驾驶舱里,仪表盘亮着,老兵的脸上映着光,新兵都说他是兵王,这不只是他个人的光环,更多的是一种职业路径的确认,在强军的路上,每个岗位都能做到底,每一份坚守都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丁辉一句话,把兵做到极致,比什么都值钱,这就是新时代士兵最真实的英雄底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