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时光需要汗水来守护。在我国医疗卫生体系里,国家医学中心是代表国内顶尖医疗水平的 “塔尖”。一起上云端,看项目,今天来看河南省“十四五”期间建设的唯一一个国家医学中心,如何拔节生长成为万千患者的“医”靠。
【动画】从卫星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的巨变:五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如今高楼林立。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王海峰:把它打造成“两高一基”: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转化高地,以及人才培养高地,我们要对标国际上最高水平的医院,在重点解决“卡脖子”和“临门一脚”问题上下功夫,要把它打造成“国之重器”。
慢阻肺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慢性病之一。以前,河南的疑难患者看病,大都往“北上广”跑,国家医学中心的落地,让他们在“家门口看国家级名医”的愿望成了真。
患者王小金:刚来的时候肺都衰竭了,治疗了一个月,现在好多了,在家门口的国家医学中心,当天就能看国家级的名医坐诊,省精力,省时间又省钱。
王海峰是建设国家医学中心的参与者、见证者,也是受益者。有了优质资源的加持,王海峰所在团队参与了更多国家级课题的研究,一项项科研成果变成了医生的诊疗方案和患者手中的新药。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王海峰:我们牵头的技术,纳入了国际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指南,并且将这项技术向全球推广,这也是我们给全球治疗提供中国智慧,促进了中医药技术走向世界。
从卫星图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里已建成医疗综合楼、全科楼,公卫楼等,这3个项目全部投入使用。目前,药学楼正在建设中。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孔得蕾:这里是省部共建呼吸疾病协同创新中心,在我身后,专家们正在用科学实验,来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像我手里拿这盒补肺益气颗粒呢,就是他们的科研成果之一,像这样的院内制剂,医院一共有231种。
一年多来,他们的科研成果已经完成11项转化,还和13家企业合作研发新药和设备。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王海峰:(我们)打通了从临床到科研,到市场的这样一个壁垒,把我们实验室的产品,最终通过生产线,变成一个(中医药)产品,让它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从解决“看病远、看病难”,到推动中医药创新,国家医学中心正在书写着河南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答卷,守护更多家庭健康。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 王海峰:我们要把这个医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对标世界顶尖医院的这样一个水准,通过科研,教学,人才,带动产业,让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和医疗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