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如果不是视频火了,谁也不会注意这样一家中国人的选择。杨唯一在社交平台上传了捡垃圾的过程,从4月到9月,接连拍了十几期。
![]()
最初,是她爸妈刚到挪威,一家人围着垃圾桶翻找蔬菜和面包。捡到的东西足够做一桌饭,她用手机拍下父母带着疑惑和新鲜感的表情。
那天的蔬菜切好后,很快下锅,孩子在旁边帮忙,气氛正常得像日常买菜。
这一年,挪威北部仍旧寒冷。杨唯一一家靠科技公司工作的丈夫收入不算高,物价却贵得离谱。超市后面的垃圾桶,隔几天就能捡到临期的面包、乳制品,甚至巧克力。
![]()
每次收获,杨唯一以“零元购”字样发到网上。一次、两次。最高的一晚,他们换算下来捡了价值两千人民币的食材。巧克力外包装干净,上面的保质期写到2026年。面包没有发霉。肉类只是标签损坏。
孩子们边选边问‘这个可以吃吗?’妈妈就一边教怎么辨别有没有坏。她从不回避评论区的质疑。每次都用单句回应‘东西我会清洗,也会看标签。没问题才吃。’
![]()
一晃五个月过去。爸妈参与了大部分捡垃圾的视频。家里用捡来的蔬菜腌咸菜,种在小院子里。8月,到森林采蘑菇。孩子跟着拣蘑菇,奶奶做成零食。
网友在评论里调侃‘让我来’,也有人质疑半夜带孩子不安全。杨唯一解释,每次都是夏天捡,晚上天亮得久。孩子们没有怨言,还觉得是玩耍。
挪威的垃圾桶里,经常能翻出大量可食用食物。政府报告称,每年扔掉41万吨食物。人均78公斤。这些数字在社会讨论中不断被提起。超市员工不能带回家,公司规章明确。垃圾归超市所有。
![]()
杨唯一曾在视频中拍过一桶花和一盒烟熏肉。父母拆开花束,每人在餐桌上插一朵。‘原来,过了日期的花也可以让家里热闹’。烟熏肉煮汤,孩子们吃得开心。她一板一眼地检查包装日期和外观。
网友热议‘在挪威捡垃圾都能进货’,还有人感慨‘国内超市根本没机会捡’。夜深的时候,挪威本地也有群体分享垃圾桶战果,彼此交流经验和收获。
杨唯一有时加入这些群聊,学习如何选择桶和辨别新鲜度。当地法规不禁止捡垃圾,只要不翻锁上的桶,也不破坏秩序。
![]()
2025年9月,爸妈要回国。杨唯一在手机相册里翻出春天拍的第一张照片。老人站在垃圾桶旁,笑容有些拘谨。彼时他们并未习惯这个行为。
期间,他们逐渐麻木质疑,只在意有没有用!临走前,奶奶做了一批零食留给外孙。杨唯一也发视频,展示最后一次集体‘寻宝’。网友留言‘希望奶奶平安回家’。
这些月里,杨唯一用捡来的食物做花椒粉、春卷,也种了小院里的蔬菜。孩子在旁边帮着种,跟着爷爷学。家庭活动逐渐成为常态。饭桌上经常出现捡来的新食材。他们讨论食物安全,也讨论浪费。
杨唯一说‘捡垃圾是环保,也是省钱’,家里人接受了这个逻辑。孩子参与处理和清洗,每次把桶里的面包拿出来,围一圈看。父亲把肉拿去切割,母亲在厨房做饭。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形成一种默契。偶尔,孩子会拿着自己的收获炫耀‘这是我选的苹果’。杨唯一在视频里展示过程,回应网友‘所有东西都会仔细洗干净’。
值得一提的是,挪威的食物浪费,本质是社会对“完美食物标签”的敏感。政府每年发布报告要求减废,目标是2025年减少20%。但实际执行力度有限。超市不断换货,只要有瑕疵就扔掉,而不是捐赠。
近些年,反浪费组织在当地推动超市将可食用食物放到公共分享点。部分地区开始改变传统处理方式。挪威法律对此管控有灰色地带,实际很少追究个人捡食物的行为。杨唯一曾在八月的视频中特意澄清‘捡到的食物会用来做饭,没浪费’。
真正让网友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一家人的态度。视频留言区,羡慕者居多。有人戏称‘中国大爷大妈来了能吃饱挣得多’,也有人揣摩‘杨唯一为啥要捡垃圾’。
有人坚决表达质疑‘这些吃了不安全吧’,还有少数批评‘半夜带孩子不太负责任’。
杨唯一既不辩解,也不回避。她直接拍下一家人在厨房里把食物摆好。父母和孩子分工清洗,烘干。最后用剩下的面包做中国式菜肴,家里人吃得很满足。
![]()
9月7日的视频里,她说‘这次捡的食物够吃一个月’。父母临走前,把剩下的一些菜分成小份,留给外孙。秋天已至,挪威北部昼夜温差加大。
孩子们还在院子里种下最后一批蔬菜。杨唯一继续更新视频,家里的捡垃圾活动仍然进行。
![]()
奇怪的是,挪威本地人并不把捡垃圾等同于贫困。更多是一种日常的‘弱社会行动主义’。本地反浪费社区活跃。很多人主动在公开群分享‘dumpster diving’经验。用捡垃圾抗议浪费,逐渐成为社会讨论的一部分。
杨唯一一家成为了国内外关注者的话题。许多人留言‘让我去挪威捡垃圾’,还有人感叹‘这个视频让我重新思考食物生活’。
一时间,杨唯一的社交账户粉丝飞涨。捡垃圾系列成了热门话题,推动了关于资源浪费的辩论。她丈夫保持沉默,只在个别视频里露面。
家里生活步调并未受干扰,孩子们习惯了妈妈带着一起“寻宝”,每次都能从垃圾桶里挑出喜欢的巧克力或水果。
![]()
多年后,这些视频依旧在网络上传播。人们依旧留言‘这种事国内绝无可能’。殊不知,杨唯一一家只是普通人。她用行动打破了生活标签,用捡垃圾抵抗了消费主义的惯性,也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珍惜食物与资源。
![]()
看着最后一期视频,杨唯一独自走向垃圾桶,北风很大,孩子们没有抱怨,所有人都在等收获。
而她只是在平凡的日子里留下了一串看似离奇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