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社区诊所里,王大爷又一次紧紧捂住自己的右眼,满脸痛苦地蹲在椅子上。他今年已经65岁,最近一个多月,总是无征兆地感到右眼好像被针扎甚至刀割,强烈的刺痛让他大汗淋漓、坐卧不安。家里人原以为是视疲劳,但每当女儿劝他早点去医院,他总是耍起倔脾气:“男子汉流点泪不算啥……”直到两周前的一晚,王大爷痛得彻夜难眠,第二天眼睛周围还隐约红肿,才终于听劝去挂了眼科号。
![]()
医生一看检查结果,眉头紧锁,说了句:“还好来得及时,这种病‘喜男不喜女’,错过最佳时机,后悔都来不及!”到底什么病让王大爷疼得如此难忍?它为什么偏爱中老年男性?痛如刀割,究竟隐藏着哪些健康隐患?比癌症更可怕,真的不是危言耸听。今天就和大家聊聊号称“刀割之痛”的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看看你是否也在危险之中?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其实不拘一处,眼、口周、四肢甚至头皮都有可能中招。更要命的是,如果病毒侵犯三叉神经(尤其是其眼支),极小的水疱带来的是异常剧烈的刺痛、灼烧,患者常用“像刀子在眼里、脸上反复扎”来形容痛感,无论白天黑夜都难以缓解。对老年患者而言,这种病的“不可逆后遗症”——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能困扰他们数月甚至数年。根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的数据:60岁以上男性患带状疱疹的风险高出女性约1.3倍,而一旦波及面部,“刀割痛”出现概率可高达59%。更有研究提示,部分人因剧痛诱发焦虑、抑郁,甚至意外跌倒。一些医生坦言,疾病虽不致命,但慢性神经痛带来的心理折磨、生活质量下降,远超癌症所致痛楚。
为什么它偏好“男性”又喜欢“上了年纪的人”?其根源在于人体免疫力的变化。50岁以后,无论男女,机体内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都有复燃风险,但男性因激素水平、应激反应偏差,生理上对病毒免疫防御相对降低;而65岁后,患慢病、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又进一步拉高了患病概率。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带状疱疹患者约150万例,其中四成为男性。此外,慢性应激和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也与带状疱疹密切相关。很多子女自认为老人“能忍”,殊不知,疱疹后神经痛才是“折寿杀手”,其致残率甚至高于癌痛。
![]()
持续剧痛仅仅是“冰山一角”。长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严重降低睡眠质量、影响饮食,还可能导致慢性抑郁、焦虑、注意力丧失,甚至加速认知退化。世界卫生组织一项679例带状疱疹患者的跟踪调查显示,急性期疱疹后28%以上出现中重度精神症状,其中以中老年男性最多见。更罕见但更危险的是,当带状疱疹侵犯面部神经时,若采取得当措施不及时,最严重可致视力永久性丧失、失明!医生提醒:“相比癌症,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求医频率高、满意度低,生活质量几乎‘坠入谷底’。”
那么,到底有什么信号是千万不能忽视的?头面部一侧(特别是眼眶附近)突然出现成簇水疱或者持续“针扎刀割”样的刺痛,要高度警惕,绝不可硬扛。许多患者不重视早期症状,用偏方、热敷、涂碘酒“自疗”,反而加重病情。国际临床指南一致建议:病程早期(72小时内)及时抗病毒、联用镇痛药物,可使神经后遗症风险下降37%。一旦延误,后果难以逆转。
积极治疗是阻断病痛的关键,但更重要的是提早预防。对于50岁以上的男士,尤其是有慢病史、免疫力低下或曾患过水痘的人,医生建议:可考虑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据2023年中国疫苗预防研究报告,带状疱疹疫苗可使6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下降超过50%,神经痛发作风险减少80.8%。规律锻炼、心理减压、优质饮食、避免吸烟饮酒,也是与“刀割痛”绝缘的有效途径。如若已经患病,务必坚持规范化治疗,不随意停药、不盲信偏方,必要时及时转诊到正规三甲医院的专科门诊。
这个“喜男不喜女”的杀手,未必比癌症致死,但确实可能摧毁生活,劝你切莫掉以轻心。保持免疫力强大,是防患于未然的第一道屏障。不要小看一时的“男子汉硬扛”,真正的健康,是知错能改、及时求医的智慧。眼痛如刀割时,别等出大事才后悔,52岁、60岁以上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更要警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