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北林区锚定“立区型”工业建设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牵引、重点项目为抓手、企业升级为核心,全方位推进“立区型”工业体系构建,大力发展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变革,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全区工业经济正迈出坚实的提质增效步伐,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态势。今日,“北林发布”推出系列报道《奋进的北林 我们的“十四五”》第二期《北林:聚焦产业提质增效 奋力打造“立区型”产业现代化体系》。
![]()
![]()
走进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处理着纺织原料,一缕缕亚麻纱在自动化生产线中精准成型,机器轰鸣间彰显着传统纺织产业的“智变”活力。作为北林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企业,这里正书写着老产业焕发新生的答卷。
![]()
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福臣
自2025年2月开工以来,我们以生产亚麻纱为主,月产量160吨,现订单量600吨,产品主要销往江浙沪地区及欧美、日韩等国家,预计年产值1亿元,利税700万元,带动就业300人左右。
![]()
![]()
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2002年的绥化达昌亚麻有限公司,2015年落户东富工业园区后,长期受困于设备老旧、效率低下等难题。“十四五”以来,在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明确导向,纺织行业正加速迈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赛道。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智能化改造、绿色生产工艺升级,践行节能高效的发展理念,实现了企业自身的绿色转型。
![]()
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勤
2023年7月,通过盘活临近闲置多年的厂区,新建两个车间,淘汰了108套设备,新增207套设备。目前所有设备都实现了智能化、信息化,完成了人机对话,大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纺纱工艺更加科学化,提升生产效率1.9倍,增加经济效益2.8倍,预计年可节约用电92万千瓦时,可节约用水18万吨。
![]()
黑龙江省润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勤
五年来,企业生产规模由1万锭发展到3万锭,是在北林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部门大力支持、协调下,简化了流程,缩短了项目审批时间,使项目尽快生产、建设、达产。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强,未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强大。
![]()
![]()
纺织产业的“绿色蝶变”是北林区传统产业升级的缩影。在太平川镇嘉禾米业种植基地,科技赋能正让“寒地黑土”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金黄的稻田里,收割机往来穿梭,转运车直达田间与车间,将新鲜稻谷快速送往生产线,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无缝衔接。
![]()
太平川镇东兴村村民 孟凡涛
我们现在正组织这几台车,一天能收8万斤左右水稻青粮。
![]()
![]()
在嘉禾米业生产车间,色选机精准筛选、智能系统实时调控、真空包装机自动作业,从水稻碾磨到成品包装的全流程机械化、智能化操作,让生产效率较传统模式提升数倍。作为数字化示范车间,企业的成长轨迹印证着北林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
绥化市嘉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万军
公司自主研发收购APP,实现订单种植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农户信息、水稻详情一键上传,与公司软件系统实时互联,让收购环节高效透明。
企业建厂之初仅有一条生产线,包装环节依赖人工操作。2021年,企业启动厂房扩建工程,新增三条自动化生产线。2025年,企业投资1040万元升级更新装卸设备和真空包装生产设施,让水稻加工精度和效率大幅提升。如今,企业产能规模也随之实现跨越式增长,这些技改投入不仅推动企业产能实现新突破,更让大米品质管理从“经验驱动”升级为“数据驱动”,为产品质量筑牢了数字化防线。
![]()
绥化市嘉禾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任万军
目前公司拥有日产1000吨的精制大米自动化生产线,全年产量达52.2万吨,产能得到显著提升。过去五年,工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为公司提供了技改方面的政策指导,在2023年被评为数字化示范车间和创新型中小企业、专新、特新企业。
在助企服务中,北林区工业信息科技局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核心诉求,制定“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从技术升级到市场拓展,从要素保障到难题破解,把服务“点对点”送到企业心坎上,让越来越多像嘉禾米业这样的企业,在区域产业发展中找到成长新路径。
“十四五”以来,全区规上企业由79户发展到106户,新增入规企业27户。目前,食品行业75户、亚麻行业2户、建材行业9户、医药行业1户、农化行业11户、其他行业8户。象屿生化、东部节水、龙王食品分别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
![]()
北林区工业信息科技局经济运行组科员 吴桐
五年来,区工信科技局围绕规上企业的全方位发展需求,在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平台服务与促进交流、创新驱动与人才培育、绿色发展与安全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助力赋能。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继续秉持服务企业宗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助企工作。
“十四五”以来,北林区始终锚定“立区型”工业建设目标,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政策引导、技术支持到要素保障,提供全周期帮扶,着力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链,推动资源向重点领域集聚,全方位激活工业经济内生动力,让全区工业在五年间实现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
![]()
在位于北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期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进行自动喷灌机切割下料工作,生产好的智能化灌溉设备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
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部负责人 吴修文
先后引进了激光切板机、激光切管机和自动化焊接机器人,取代了原有的数控等离子切割机和气保焊机,在生产的美观性和生产效率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企业积极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与黑龙江大学、中国农科院农田灌溉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深度产学研合作,在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创新研发、行业实践等领域协同发力,攻克智慧灌溉领域技术难题,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助力农业生产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迈进。
![]()
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华威
企业的智能灌溉产品已广泛应用到东北、西北、华东等地的农业项目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每亩可节水100立方米,节肥 30%,增产10%~20%,节本增收800元以上,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
![]()
![]()
从设备升级到技术突破,从绿色生产到全方位服务,东部节水科技在“十四五”期间已累计获得专利177项,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绿色工厂”“省专精特新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研发的“数智喷灌机”荣获2024年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华威
未来,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探索农业灌溉新技术、新产品,推出数字无人化灌溉模式,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
北林高新区外商投资服务中心组组长 林博欣
“十四五”以来,北林高新区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实行领导班子“全流程”服务机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用地审批、手续办理等方面的关键难题,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园区道路改造提升及供排水管线铺设、电力设施迁移改造等工程,全面增强园区承载能力。下一步,园区将进一步聚焦产业链延伸和闲置资产盘活,大力推进精准招商,积极引导项目引进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同时,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培育,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园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十四五”期间,北林区坚持“项目为王”理念,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2021年以来,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66个,计划总投资274.3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131.7亿元,中能建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四川通力渔光一体项目、龙王大豆食品产业园项目、东部节水二期、庆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建设项目等121个重点项目已竣工投产。
![]()
北林区发展和改革局综合组科员 李硕
“十四五”以来,区发改局在推进项目过程中着力抓好项目谋划储备,夯实项目建设基础,聚力抓好项目推进,努力抓好要素保障,确保项目实施落地。对已确定实施的项目,千方百计落实土地、用能、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
来源丨北林新闻
设计制作丨孙丽莹
责任编辑丨许来齐
北林发布
微信:beilinfabu
邮箱:blqwxb@163.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455-8315012
举报邮箱:blqwxb@163.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