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一年吃了多少转基因食品?
“总有人说日本食品里没有转基因,可货架上的食用油、面包、酱料,原料几乎都来自进口的转基因作物。”东京涩谷区西友超市的食品采购主管佐藤健太,正对着一批刚到的进口原料核对清单。这个以“食品安全严苛”著称的国家,实则是全球主要的转基因食品进口与消费国——每年进口的转基因玉米、大豆等原料超2000万吨,消费量相当于大米年消费量的两倍以上,这些成分早已深度融入日本人的日常饮食。
日本的转基因消费,藏在“看不见的加工链条”里。佐藤健太拿起货架上一瓶本土品牌的大豆油,标签上“原料进口自美国”的字样清晰可见:“日本大豆自给率只有6%,每年进口的320万吨大豆中90%以上是转基因品种,这些大豆除了榨油,还会提炼成大豆蛋白、卵磷脂,用在面包、巧克力、豆腐里。”他翻出一包畅销的玉米片,配料表中的“玉米粉”“玉米糖浆”格外醒目,“日本玉米自给率为0%,2022/2023年度就进口了1500万吨玉米,几乎全是转基因的,专门用于食品加工和饲料生产”。
在调味区,佐藤健太的手指划过一排酱油和蛋黄酱:“这些酱料里的淀粉、甜味剂,很多来自转基因玉米或甜菜。”他解释,日本厚生劳动省已确认9种类型的334种转基因作物安全可食用,其中油菜籽也是重点进口品类,2019年进口量就达240万吨,多用来榨油或制作食品添加剂,“超市里80%以上的常规食用油,原料都是转基因大豆或油菜籽,只是因为加工中基因成分被分解,按规定可以不标注”。
转基因成分的渗透,更通过畜牧业形成“间接消费闭环”。大阪一家连锁肉铺的老板田中裕介透露:“我们卖的鸡肉、猪肉,饲料里70%以上是转基因豆粕和玉米粉。”日本棉花、油菜籽自给率均为0%,畜禽养殖所需的蛋白饲料几乎全靠进口,而这些进口饲料中80%是转基因产品。佐藤健太补充道:“冷柜里的速冻饺子、炸鸡块,看似和转基因无关,实则肉源都来自吃转基因饲料的畜禽,普通消费者根本绕不开。”
这种“不种植但大量消费”的现状,源于政策平衡与现实需求的博弈。日本虽未商业化种植任何转基因食品作物,但从1996年就开始进口转基因产品,截至2024年3月,已有334种转基因作物通过安全审批。其标签制度实行“区分管理”:大豆、玉米等9类主要原料需强制标注,但若加工后无法检出基因成分(如精炼食用油),则可自愿标注。“我们每周都会核查原料溯源,确保转基因成分来源合规。”佐藤健太展示了后台的检测报告系统,上面详细记录着每批进口原料的安全评估文件。
有趣的是,日本民众对转基因的态度呈现“认知模糊下的被动接受”。尽管街头调查显示不少人自称“在意转基因”,但超市里性价比更高的常规食品仍是主流。佐藤健太坦言:“除非特意选择标有‘非转基因’的高价有机款,否则日常饮食里难免接触转基因成分。”而从1996年至今,日本厚生劳动省从未收到过因食用合规转基因食品导致的健康投诉,充分印证了其安全性。
傍晚的超市渐渐热闹起来,佐藤健太正在为顾客指路:“追求性价比选常规款,介意的话看‘非转基因’标识,不过两者都经过安全验证。”这番话道出了日本转基因消费的真相:表面是对本土食品的执念,背后却是2000万吨进口量支撑的饮食链条,那些看不见的转基因成分,早已成为这个美食国度默认的存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