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最近啊,新疆海鲜冲上了热搜。您一定会比较诧异,在这离海最远的地方,怎么会有海鲜呢?一般说起“新疆特产”,我们都会想到鲜美的羊肉、饱满的大枣,香甜的哈密瓜和吐鲁番可口的葡萄。深居内陆的新疆,因海鲜丰收而火爆“出圈”,引发全国人民关注。
实际上,新疆渔业已蓄势发展多年。2022年,新疆渔业总产量在西北五省中名列第二。全疆鱼类可达88种,澳洲淡水龙虾、螃蟹、罗非鱼、三文鱼……越来越多的海鲜在天山南北“安家”。
好水才能养好鱼。在离海最远的新疆,不都是戈壁沙漠盐碱滩嘛?有水吗?有好水吗?新疆能养出“海鲜”吗?它出好“海鲜”的秘诀又是什么?
技术创新,为新疆渔业插上了翱翔的翅膀。“缺水”的新疆,其实水域面积位居全国第四。“三山夹两盆”的地貌,不仅有人们印象中的草原、沙漠,也蕴含着丰富的雪山水资源、河流湖泊以及饵料生物。新疆各地因地制宜,一方面利用丰富的淡水资源,另一方面结合盐碱地的特点,模拟海水环境,将原本适应海洋环境生长的海产品引入盐碱地区进行养殖。
鱼入疆水,如归大海。鱼儿在这样的水里不仅能活下去,更且活得更欢实了!
你看,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的麦盖提县,在沙漠中实现了澳洲淡水龙虾的本土化养殖;沙漠边缘的兵团三师红旗农场,让难以种庄稼的盐碱地,摇身一变成为“海水养殖基地”,成功养殖出罗非鱼、南美白对虾等多种海鲜产品;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三文鱼养殖基地,一条鲜活的鱼从出水上岸,不到24小时,便可来到4000公里外上海消费者的餐桌上。
“海鲜”跃天山,美名扬四海。随着新疆水产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新疆海鲜必能扬帆出海、走向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