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的山东德州,一片果园里的景象颠覆了所有人对农业的认知,62岁农民程木兴种出的棉花,竟长成了4.26米高的“大树”,最高单株结出136个棉桃。
要知道,传统棉花不过1.2米高,一棵结十几个棉桃已是极限,而这位老农靠双手培育的“棉花树”,不仅刷新了产量纪录,还藏着破解我国盐碱地种植难题的钥匙。
这看似偶然的田间奇迹,背后是七年如一日的坚守,更是中国农民扎根土地的创新力量,这棵“棉花树”究竟是如何长成的?它又将为中国农业带来怎样的变革呢?
![]()
程木兴和他的棉花树
62岁老农的七年坚守,“笨办法”种出大奇迹
程木兴今年62岁,有着33年的农业种植经验,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他,对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有着近乎本能的敏感。
2019年,他在自家鲁棉37号棉田巡查时,意外发现田埂边一株棉苗格外“拔尖”,不仅株高明显高于周边植株,分枝也更加粗壮厚实,叶片翠绿有光泽,一看就比其他棉苗更具活力。
换作普通农户,或许会将这株“异类”当作杂株拔除,但凭借多年的种植经验,程木兴直觉这株棉苗藏着潜力。
他当即小心翼翼地将这株棉苗移栽到单独的小地块,从此开启了长达七年的培育之路。
![]()
程木兴
没有精密的实验仪器,没有专业的育种理论,程木兴能依靠的,只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和一颗执着的心。
七年里,他的生活节奏完全围绕着这些棉苗展开,每天天不亮就扛着笔记本钻进田间,蹲在棉花植株旁记录生长数据,株高、分枝数量、结桃情况、叶片状态,每一项都一笔一画记录得清清楚楚。
中午趁着阳光充足,仔细观察棉桃的发育情况,分辨植株的健康状态,傍晚则根据一天的观察结果,对棉苗进行“苛刻”筛选。
长得慢的、结桃少的、叶片有病害的、抗病性差的,全部果断拔除,只留下长势最壮、结桃最多的“种子选手”。
![]()
程木兴的棉花树
培育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有好几次,程木兴忙活一整年筛选出的棉苗,长势反而不如上一年,这让他难免心生沮丧,但骨子里的倔劲让他从未想过放弃。
他始终坚信,农作物的改良需要时间沉淀,只有通过反复筛选、不断优化,才能让优良性状稳定传承。
就这样,在年复一年的杂交、回交、筛选中,棉苗的株高从最初的1米多逐步突破2米、3米,最终长成了4米多高的“棉花树”,培育方法看似“笨拙”,却蕴含着最朴素的农业智慧。
他用七年时间证明,扎根田间的实践经验,同样能孕育出改变行业的创新成果,而这株“棉花树”的茁壮成长,正是对他这份坚守最好的回报。
![]()
程木兴
不止高产!一株棉花树撬动2亿亩盐碱地
很多人可能会问,棉花长得高一点、结得多一点,真的值得如此关注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株“棉花树”的价值,远不止于表面的高产,其最核心的突破在于抗病性和耐盐碱能力的显著提升,而这恰恰击中了我国棉花产业的痛点。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棉花生产国和消费国,棉花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到亿万棉农的收入和纺织产业的稳定发展,但长期以来,土地盐碱化成为制约棉花种植的重要瓶颈。
数据显示,我国盐碱地总面积约15亿亩,其中具备农业开发潜力的达2亿亩,这些土地因土壤含盐量高、肥力低,普通棉花品种根本无法存活,只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程木兴在培育过程中,始终将“抗病”和“耐盐碱”作为核心目标。
![]()
程木兴的棉花树
他特意将棉苗种植在果园边缘的贫瘠地块,模拟恶劣生长环境进行筛选,那些在盐碱化土壤中依然能健康生长、正常结桃的植株,才会被纳入后续培育范围。
经过七年的定向筛选,如今的“棉花树”不仅能在普通土壤中高产,在轻度盐碱地中也能保持较好的生长状态,这意味着我国2亿亩潜力盐碱地有望被“唤醒”,转化为能产出“白色黄金”的优质棉田。
除了拓展种植范围,棉花本身的全产业链价值也因产量提升而被放大,棉花不仅是纺织工业的核心原料,我们穿的棉布、盖的棉被都离不开它。
![]()
棉花地
此外,棉籽可榨制食用油,精炼后还能用于制作润滑油、肥皂,脱脂棉更是医药领域不可或缺的材料,广泛用于伤口包扎等场景。
棉花的棉短绒还具有高端用途,可用于印制钞票、生产高级铜版纸,甚至是火箭固体燃料的重要原料,而“棉花树”的高产特性,能让棉花的全产业链价值得到充分释放。
从种植端提升棉农收入,到加工端降低企业成本,再到消费端丰富产品供给,这株看似普通的农作物,正悄然撬动着整个棉花产业的升级。
![]()
棉花地
结语
程木兴的“棉花树”,是中国式农业创新的生动缩影,以农民实践为根基,以现代科技为助力,既保留了传统农业的智慧,又融入了现代创新的理念。
这种“坚守为本、科技为翼”的模式,正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密码。
从德州的田间地头到全国的广阔农村,还有无数像程木兴一样的“土专家”,他们用双手耕耘希望,用坚持书写奇迹,成为乡村振兴最坚实的支撑。
未来,随着“棉花树”等创新成果的不断推广,随着农民实践与科技攻关的深度融合,我国农业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那些曾经闲置的盐碱地,将变成金色的粮仓;那些扎根土地的坚守,将孕育出更多创新奇迹;那些平凡朴实的农民,将继续书写中国农业的新篇章。
这,就是程木兴和他的“棉花树”带给我们的最深启示,也是中国农业最动人的未来图景。
信息来源:德州晚报 2025-10-21
信源截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