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装剧总觉得 “英雄好汉” 是历史主流,可翻遍史料才发现,不少人把 “无耻” 玩出了新高度 —— 为权力杀亲、为保命卖国、为富贵忘本,底线碎得捡都捡不起来。
今天咱就按 “无耻程度” 排个榜,从第七到第一逐个扒皮,这七位里有认贼作父的,有烹子邀宠的,甚至还有世袭投降的,每一个都能刷新你的三观,尤其是最后一位,简直把 “软骨头” 刻进了基因里。
![]()
卖国求荣:把家国当筹码的 “利己鬼”
排在第七的石敬瑭,绝对是 “卖国界” 的开山鼻祖。
这沙陀族汉子早年在军营混得风生水起,当上河东节度使后野心爆棚,公元 936 年看后唐末帝不顺眼就举旗造反。
可他自己实力不够,转头就找上了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愣是对着比自己小 11 岁的人喊 “爹”,自称 “儿皇帝”,还拍着胸脯许诺:只要帮我打赢,燕云十六州直接送你!
要知道这十六州是中原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天然屏障,相当于把家门钥匙直接塞给了敌人,后世宋王朝花了 430 年都没彻底收回来,北方百姓被游牧民族劫掠了上千年,这笔账头一个就得算他身上。
更讽刺的是,他建的后晋只撑了 11 年,自己 50 岁就死了,倒是留下个 “儿皇帝” 的骂名千古流传。
![]()
比石敬瑭更离谱的是排第四的慈禧,这老太太把 “国难当头享清福” 玩到了极致。
1900 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她带着光绪皇帝一路西逃,嘴上喊着 “要节俭度日”,行动上却奢靡到令人发指。
在山西闻喜县住了两天,直接花掉 20 万两白银,换算成现在的人民币得有 4000 多万,要知道当时一个普通农户一年收入也就 2 两银子,这笔钱够 10 万户百姓活一年。
更丧心病狂的是,天镇县知县实在筹不出她要的饭食,被逼得自杀身亡,可她眼皮都没眨一下,进了陕西后更夸张,光是日常开销就花了 190 万两,折合 3.8 亿人民币,还专门养了一群奶牛,每月光牛奶钱就 200 两。
1901 年签《辛丑条约》割地赔款,她毫不在意,回京时还拉走 3000 车财物,清朝的家底就是这么被她败光的,73 岁死的时候,留给百姓的只剩满目疮痍。
![]()
为上位突破人伦的 “白眼狼”
如果说卖国是家国之耻,那排第六的易牙就是人性之恶的天花板。
这春秋时期的厨子靠着一手好厨艺,哄得齐桓公对他言听计从。
有次齐桓公闲聊说 “天下美味都尝遍了,就差人肉没试过”,一般人听了只当玩笑,易牙却当了真 —— 回家就把自己亲生儿子杀了,熬成肉汤端给齐桓公。
齐桓公被这 “忠心” 感动坏了,立马提拔他当官,可管仲早就看透了:“连亲儿子都能下狠手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对君主?”
果然,齐桓公晚年生病,易牙立马勾结党羽封锁宫门,断了他的吃喝,让曾经的霸主活活饿死,尸体腐烂生蛆都没人管,齐国霸业也跟着彻底垮台,这哪是忠心,分明是把人命当往上爬的梯子。
![]()
比易牙更阴险的是排第五的宋之问,这唐代诗人顶着 “才子” 名头,干的全是龌龊事。
武则天时期,他为了巴结张易之兄弟,连端夜壶这种活儿都抢着干,真是把 “谄媚” 刻进了骨子里。
张氏倒台后他被贬岭南,吃不了苦就偷偷逃回洛阳,躲在朋友张仲之家。
本来张仲之好心收留他,结果他偷听到对方密谋杀武三思,转头就派侄子去告密,直接导致张仲之全家被杀,自己反倒因 “告密有功” 升了官。
更狠的是,外甥刘希夷写出 “年年岁岁花相似” 的名句,他见了就想据为己有,刘希夷不答应,他居然派家奴用土袋把亲外甥活活压死。
有才华却没人品,唐朝文坛都被这号人搅得乌烟瘴气,712 年他死的时候,压根没人惋惜,全是骂声。
![]()
而排第三的匡衡,堪称 “励志人设崩塌” 的鼻祖。小时候 “凿壁偷光” 的故事骗了多少人?
谁能想到这苦读出身的人,当官后能贪到没边。
汉元帝时他靠讲《诗经》当上丞相,封乐安侯,本来封地该是 31 万亩,可他见郡府地图标错多给了 4 万亩,立马占为己有,就算地图更正了,他照样收这 4 万亩地的租税。
要知道按西汉《户律》,最高级的关内侯也才授田 95 顷(9500 亩),匡衡多占的地相当于 4 个关内侯的授田总量!
更恶心的是,他还勾结宦官排挤忠臣萧望之,看着对方被贬却一声不吭。
前 30 年东窗事发被弹劾,前 29 年就被贬成庶人,从 “励志典范” 变成 “贪污犯”,只用了短短几年,真是把 “读书改变命运” 读成了 “读书方便贪腐”。
![]()
失节传承:靠屈膝续命的 “软骨头”
前面的人再无耻,好歹是 “个人行为”,排第二的钱谦益和排第一的孔氏家族,直接把 “无耻” 玩成了 “传承”。
钱谦益作为明末东林党领袖,万历进士、礼部尚书,按理说该是文人风骨的代表,可 1645 年清军逼到南京时,他立马露了怯。
他和小妾柳如是约定好投水殉国,到了湖边却蹲下来摸了摸水,说 “这水太凉了,要不咱回去吧?”
![]()
柳如是性子烈,转身就跳,他反倒赶紧让人把人救上来。
回家后没过几天,他就摸着头皮说 “有点痒”,直接剃成清朝的发髻,打开城门递降表,活脱脱的 “投降戏精”。
更讽刺的是,仕清没几天他又偷偷联络反清势力,想两边讨好,结果乾隆都看不上他,直接把他塞进《贰臣传》乙编,一辈子背着 “反复无常” 的骂名,1664 年死的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丢人。
![]()
但要说最让人不齿的,还得是排第一的孔氏家族 —— 孔子后裔,却把 “投降” 做成了世袭产业。
从汉高祖前 195 年封 “奉祀君” 开始,到 1935 年废除爵位,这家族传了 73 代,足足 2000 多年,核心秘诀就两字:投降。
1127 年金灭北宋,衍圣公孔端友自己南迁,却特意留儿子北上投靠金朝,捧着孔子画像求册封。
1279 年元灭南宋,衍圣公孔洙立马献上传国玉玺,跪迎蒙古大军。
1644 年清朝入关,衍圣公孔兴燮带着厚礼拜见多尔衮,三叩九拜表忠心。
![]()
每一次异族入侵,他们永远是第一个递降表的,靠着这 “识时务”,家族代代享受土地免税权和政治特权,积累了巨额财富,可中原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他们压根不管。
别人是 “忠孝传家”,他们是 “投降传代”,乾隆都忍不住骂他们 “徒存虚名”,这哪是孔子后裔,分明是靠祖宗名声卖节操的 “软骨头世家”。
![]()
这七位 “无耻大佬”,有人把家国当筹码,有人把亲人当工具,有人把投降当传承,看似追求的东西不同 —— 权力、金钱、保命,本质上都是把自己的利益凌驾于一切之上,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石敬瑭的燕云十六州让中原苦了四百年,慈禧的挥霍加速清朝灭亡,易牙、宋之问的恶行碎了人伦,匡衡的贪污坏了风气,钱谦益、孔氏家族的失节丢了骨气。
![]()
他们或许短期得了好处,可终究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石敬瑭被骂 “儿皇帝”,匡衡的励志故事成了笑话,孔氏家族的 “衍圣公” 成了讽刺。
这也告诉我们:做人可以求利,但不能无义。
可以求生,但不能失节。
毕竟历史最公平,一时的得意换不来长久的名声,那些靠突破底线换来的 “风光”,到头来只会变成最刺耳的耳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