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上午,南京市逸仙小学的少先队员们走进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带来红色情景剧《飞向黎明的曙光》,学生们以沉浸式的艺术演绎,将思政课堂延伸至历史现场,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让革命精神“燃”起来,成为学校思政教育实践的一次生动诠释。
![]()
![]()
![]()
逸仙小学始终将思政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环节,不断探索思政课程的创新路径。本次《飞向黎明的曙光》的排演,正是学校推动思政教育从“被动听讲”走向“主动体验”的重要举措。队员们不仅研读史料、分析人物,更通过角色代入、情境再现,深入理解“两航起义”等历史事件背后的理想信念与家国情怀。
故事就发生在1946盛夏,国民党空军的几位飞行员走进新街口的一家冷饮店,发现里间一张桌子旁坐着的两人十分面熟。这不是周恩来先生和邓颖超女士吗?飞行员们对共产党主张和平民主的真诚态度非常敬佩,早就想见见中共代表周先生,不想在这里巧遇。他们推选一位叫林雨水的飞行员作为代表,一同前去面见周恩来。林雨水对周恩来说:“我们都是归国华侨,是回来参加抗战的,现在日本人已经投降了,可是国民党又要打内战,我们都不愿意中国人自相残杀。”周恩来客气地给他们让座,并说:“为了实现和平民主,我们正在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很爱国,解放区也有许许多多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希望你们有机会到解放区看看。”谈话进行得愉快而随和,5位飞行员很想请周恩来签名留念,但因为身上都没有带笔记本,只好从口袋里掏出5张全新的500元法币,请周恩来在上面签字。周恩来欣然应允,掏出笔在法币上写下了“周恩来”3个字。
这次偶遇,让5位飞行员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和平主张,同时也坚定了他们向往光明、要求进步的决心。内战全面爆发的第二年,他们都毅然脱离了国民党空军。在香港,林雨水进入了中央航空公司工作。1949年11月9日,原属国民党政府的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爱国职工发动震惊中外的“两航起义”,驾机从香港飞回大陆。驾驶中央航空公司525号客机的正是林雨水。
当年底,周恩来在北京饭店设宴招待“两航起义”人员。席间,周恩来说:“让你们那位带着亲属一起起义的同志坐到我的身边来。”林雨水高兴地起身向周恩来走去。周恩来立刻叫出了他的名字,并像老友重逢一样紧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你到底到解放区来了。”
![]()
![]()
![]()
![]()
剧中,队员们生动再现了南京冷饮店的偶遇、法币签名、香港密会、两航起义等关键场景。尤其是“法币签名”这一细节,贯穿剧情始终,不仅象征着信任与激励,也成为学生理解“信仰与选择”的鲜活教材。
“我们不再是坐在课堂里听故事的人,我们是走进历史中讲故事的人。”一位参与演出的队员感慨道。从背景探究到台词排练,从情感揣摩到舞台呈现,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从“受教育者”到“传承者”的身份转变。思政教育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通过亲身参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
![]()
![]()
逸仙小学与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的长期合作,为思政教育提供了真实而厚重的实践场域。本次演出不仅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更是校馆协同育人的成果体现。历史场馆的氛围营造、实物陈列与剧情演绎相互映衬,极大增强了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此次《飞向黎明的曙光》的成功上演,是逸仙小学思政教育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学校在“立德树人”道路上持续探索的生动见证。
江苏新闻广播记者/沈杨 通讯员 刘媛媛 章文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