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渤海装备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旭在“兰格钢铁网2025年河北管道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表题为《信息化、智能化提升,焊管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的精彩演讲。王旭深入剖析了我国焊管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明确指出,深入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是焊管企业提升产品质量、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战略路径。
![]()
他指出,经过数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钢管制造大国,但多数企业正面临盈利能力下降的严峻挑战。传统依靠要素投入驱动增长的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这种创新不仅指技术和产品研发,更包含利用新技术对传统生产管理模式进行深刻改造。

观点深度解析
01
我们为什么必须转型?
王旭直指行业痛点:"中国是焊管大国,但不是强国。"虽然多数企业产能庞大,但盈利能力却持续下滑。传统靠人海战术、粗放管理的模式已经失效。焊管企业现在面临三重压力:质量要求更高、成本持续上涨、用户需求变"聪明"了。特别是油气管道等高端领域,用户不再满足于产品合格,还要求全生命周期数据可追溯,甚至希望钢管"自带数字档案",方便未来智能运维。
![]()
02
大多数企业卡在哪一步?
王旭指出,当前国内焊管企业在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三个层面存在明显短板。在自动化层面,多数企业虽完成单机或区域自动化改造,但尚未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设备系统间协同不足。在数字化层面,关键过程数据仍依赖人工测量与抽样记录,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低,难以支撑精细化管控。在智能化层面,部分企业在个别工序有所尝试,但关键过程的智能化水平整体较低,自学习、自适应能力明显不足。
![]()
王旭特别指出,虽然部分企业建设了ERP、MES等信息化系统,但大多数企业的系统应用仍以管理功能为主,在现场技术工艺改进方面的应用较少,积累的数据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限制了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
03
从"怎么做"到"如何做好"
关于如何突破现状,王旭提出了具体建议。在技术层面,应优先实现关键生产和检测工序的数字化,推进设备智能化和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系统集成实现"三流合一",提升产品一致性。在实施路径上,建议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制定总体规划,采取分步实施策略,从关键工序突破,确保项目实效。在人才培养方面,需加强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设立数据分析师等岗位,为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
王旭还特别提醒企业要避免几个常见误区。首先是不能为了"智能化"而智能化,技术必须为解决问题服务。其次,数字化转型是系统工程,一把手必须亲自抓,缺乏高层推动很难成功。最后,采集的数据一定要用起来,如果只采集不分析,就相当于建了个数字垃圾场。
焊管行业正在经历深刻洗牌,未来能够持续发展的企业,一定是那些善于用数据驱动生产、用智能提升质量的企业。王旭建议行业企业尽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转型路线图,"早转早主动,晚转就被动",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历史机遇。
![]()
本文内容系兰格钢铁网原创,如需转发,需得到兰格钢铁网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发,侵权必究。
-往期内容回顾-
周奎元:河南市场建筑钢材供需变化及发展趋势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