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劳动教育如何“破圈”:“劳动+”课程体系如何落地(附典型案例)

0
分享至

全文长 4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8分钟

当前,劳动教育虽然已经普遍进入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但存在着劳动教育“学科化”、劳育与其他诸育相互割裂,或者将劳动教育与其他课程简单叠加等问题,难以真正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也不利于加强五育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有机融合。在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倡导五育并举的背景下,以“五育融合”的思想优化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从而走出上述“学科化”等困境,已成为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指向育人的劳动教育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于劳动知识、能力、习惯、意识等的培养,而是以劳动教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劳动精神,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劳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当下,“劳动+”课程体系在全国各地学校落地实践,各地中小学劳动教育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体力劳动,而是立足资源禀赋、地域文化与学生发展需求,积极探索劳动特色课程建设,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推动劳动教育从形式化走向实质化,从单一化走向融合化。

1

劳动+传统文化

劳动中熏陶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注重选择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的手工劳动内容”“将劳动内容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联系,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渠道”。

劳动教育的落地生根,既要依托本土文化的“精神土壤”,更需打通资源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如何让躺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消失在田野中的技艺、沉淀在典籍里的智慧转化为学生可触摸、可体验、可创造的劳动课程?以下案例一定程度上给出了部分答案。

1.浙江桐乡石门镇羔羊中心小学:玩转运河草编,点亮“非遗文化”的传承之路

桐乡石门镇羔羊中心小学从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出发,探索将本土草编文化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以“运河少年善成记”作为培育载体,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劳动教育之路。

学校依据运河草编文化浓郁的地方特色,架构劳动德育课程体系,助力学生多方面素养的生长。

学校以项目实践的方式,开设“水之韵”劳动课程,主要包括运河农场、运河非遗、运河创作三大板块。

草编文化以本土优秀的运河文化为基础,展现出了既具地方特色,又符合劳动教育理念的文化内涵,它所延伸出的文化价值不仅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能适应本土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羔羊中心小学开发的运河草编课程以草编艺术为蓝本,孩子们就地取材,合理妙用稻草、柳枝、棕榈叶、豆桔杆等平常之物,在他们的巧手下会奇迹般地变成果盘、箩筐、蚱蜢、蝴蝶等千姿百态的作品,可爱且充满童趣。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着浓厚的运河文化乡土气息,体验和传承着非遗文化。

“运河草编”劳动课程以传承非遗、寻找材料、创作作品等劳动教育为核心内容,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劳动实践、科学观察、艺术创作等方式培养综合能力,横跨语文、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多门学科。

羔羊中心小学的草编课程源于自然、美于传承,题材广、花样多,接地气、聚人气。运河草编作为羔羊中心小学传承非遗文化和开展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将地域文化根植于现代化教育当中,补充新鲜的地域性资源到学校课程中,以丰富的地域劳技课程感染学生,更成为了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力量源泉。

2.宁波宋诏桥小学的“甬派非遗+生活美学”劳动课程

宁波市鄞州区宋诏桥小学则结合宁波“甬派文化”特色,开发“甬派非遗+生活美学”劳动课程。低年级学生学习宁波草席编织基础技法,用简易材料制作杯垫、小挂件;中年级邀请“宁波金银彩绣”非遗传承人进校,指导学生在布艺上绣制传统纹样,创作桌布、抱枕套等家居用品;高年级学生将非遗劳动与校园文创结合,设计“草席纹样笔记本”“彩绣书签”,通过校园义卖支持公益项目。此外,学校还组织学生走进宁波非遗博物馆,了解“骨木镶嵌”“泥金彩漆”等工艺,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亲近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

3.海安市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以非遗为媒,研发“四韵”主题课程

江苏海安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紧密围绕“立身养韵 和合臻美”的办学特色,立足国家劳动教育课程框架,融合非遗文化资源,搭建“4+N”项目学习体系,奏响劳动育人的乐章。

学校聚焦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自主研发出“四韵”主题课程,将非遗文化转化为鲜活生动的劳动教育资源。

“花鼓乡韵”课程:紧密结合“海安花鼓”这一地方特色,引领学生深度参与制作花鼓、体验掐丝工艺,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桑蚕丝韵”课程:依托家乡的桑蚕特色,让学生亲身经历采桑养蚕、缫丝染色、制作缠花的全过程,沉浸式体验桑蚕文化的博大精深。

“草药馨韵”课程:以国家中草药文化为根基,让学生从草药种植、除草施肥,再到制作草药工艺品,在每一个环节领悟中草药文化的深厚内涵。

“方絮余韵”课程:溯源古法造纸文化,带领学生种植苎麻、动手造纸,深度领略传统造纸技艺的奇妙之处。

学校全力构建“4+N”项目学习体系,为劳动教育的扎实推进筑牢根基。

“4”大主题贯穿小学全程:将“四韵”课程按年级分级实施,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四项主题实践活动,实现劳动教育的系统性与连贯性。

“N”项拓展丰富多元体验:各班级充分挖掘传统节日、常规节日以及地方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元素,自主开发剪纸、纸鸢、衍纸、刻纸、香囊等“一班一品”特色项目,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绽放个性光彩。

学校还将“4+N”课程内容巧妙融入劳动周、非遗节等活动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劳动实践。

2

劳动+红色教育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

以南泥湾精神引领劳动教育评价改革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以南泥湾精神为引领,打造实践沃土,融合思政元素,小组合作实施,复合师资护航,六位一体评价,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内涵融入劳动教育的全过程,立德树人,开创了劳动教育的新局面。

1.引入红色文化:劳动场所的精神沃土

经延安南泥湾管委会授牌,学校在校园楼顶建设了“致敬南泥湾”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一带两基地”模式,深度融合红色文化与劳动教育。景观带运用南泥湾精神解读文字、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历史图片、党徽雕塑、红歌《南泥湾》等丰富的红色文化元素,营造浓厚的南泥湾氛围,让学生沉浸式体验“南泥湾大生产”,领悟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内涵。一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将2668平方米的场地划分为13片劳动区,实施班级“生产大队”包产责任制,确保教育实效。二号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聚焦无土栽培,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实践能力,体现新时期南泥湾精神的包容与开放,开创劳动教育新路径。

2.融合党史教育:劳动课程的思政基石

面向七年级学生开设校本农耕劳动课程,借助本校红色教育基地丰富的党史资源,将党史教育与劳动课程深度融合。每节劳动课前,思政教师先以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时期的红色历史故事为导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革命先烈的奋斗精神,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创造美好生活。之后学科教师结合四季劳动技术校本课程,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劳动艰辛,掌握劳动技能,树立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的观念。

3.开展小组合作:劳动精神的铸就熔炉

西安高新区第十一初级中学借鉴该校执行校长郭戈的“四人小组创新合作”教科研成果,创新劳动课授课模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涵养“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劳动,明确组员角色和分工,高效协作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能,在互帮互助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一模式下,学生自我评价、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形成全面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4.打造复合师资:劳动素养的专业护航

学校构建“1+N”复合型教师队伍体系,以“思政教师+学科教师”为主体的“1”,结合农业技师、农业专家学者、劳动模范、非遗传承人等专家型教师群“N”。通过主体“1”将南泥湾精神内涵融入多学科,帮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巩固知识,涵养南泥湾精神。同时引入专家型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为劳动课教学注入新动能。专家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通过分享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大家的事迹与精神,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献身科技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情怀与担当,进一步弘扬“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5.构建六位一体:劳动评价的多维体系

积极探索并实施“六位一体”劳动评价体系:党支部评价指导劳动课程意义和目标建设,行政领导班子和教务处评价教师授课团队,授课教师团队完成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四人小组完成学生之间互评,学生根据参与臻勤劳动课程评价自我成长与品德素养养成,家长根据学生定期带回的蔬菜等劳动成果进行反馈和评价。这一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劳动表现和成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促进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3

劳动+科技

嘉兴实验小学让劳动教育充满“科学味儿”

劳动课除了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外,还要激发学生的劳动创新意识。现在一些传统的劳动项目早已被科技所替代,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劳动项目被科技取代。

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虽地处繁华主城区,并无广阔的农场与农夫的辛劳,然而踏入校园内那小小的半亩种植园,却能发现一种别样的劳动教育新气象。这里的智能灌溉系统由师生们亲手搭建,他们自制的有机肥为植物提供养分,而一个巨大的太空种植舱更是模拟了太空中的种植环境。学校在深化学生实践体验的基础上,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劳动认知,更致力于培养其劳动素养。通过创造性劳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为未来人才培养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1.构架“劳动+科学”课程群

以科学为主线的项目化学习探索,是嘉兴市实验小学多年积淀下来的一个教育品牌。劳动教育全面实施后,校长张晓萍思考的是如何找到两者的契合点。“除了让学生体验传统劳动外,还要有蕴含时代特征与创新意味的新形式,用科学为劳动教育赋能。”

在劳动教育的不同类别中,张晓萍认为“农业生产劳动”最适合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因为其活动周期长,通常有两至三个月的时间,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项目,让学生完成“科学+劳动”的浸润式学习,并给观察、思考留有足够的空间。

虽说是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但学校一开始就着力课程群的顶层架构,研制了一至六年级全学段的课程群。

一、二年级的学生先从家庭“云种植”“云养殖”入手。学生实地测量阳台面积,规划种植、养殖区域,选用环保材料设计制作容器。教师在课程中植入“发现银行”的环节,学生通过日常的观察,记录各种数据并抛出各种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发现,透过阳台玻璃的阳光不利于一些植物的正常生长。在教师建议下,学生使用白炽灯和红蓝灯,每天进行2个小时的光照对比实验,最终得出结论:白炽灯虽然模拟了自然光,但植物生长更喜欢红蓝光,由此也佐证了航天员在太空种植植物时会普遍使用红蓝灯。

学生的种植、养殖数据,最终会上传到学校的云平台,教师进行归类和分析后,选取经典样本制成微视频在云端与师生分享。学校二年级的一名学生投放果蝇,观察螳螂的捕食状况,最后通过投放量的调节,延长了螳螂的成熟期。他把这一发现制作成视频放到网上后,引起了动物研究所专家的关注,动物园主动联系学校,给学生讲授了一节昆虫科普课,并在线上作进一步指导。

三年级是有机种植系列课程。选取同样的种子和播种时间,以班级为单位,一半学生参与有机种植,另一半学生使用化肥和农药。学生长时间观察发现,有机种植前期涨势慢,但后期涨势更好。果实形状虽不诱人,但口感更佳。学生又把果蔬拿到校园里的食品检测中心进行化学分析,用科学数据验证结果。有机种植如何在生活中实现呢?四年级的“土壤改良”课程应运而生。

学生要改良的是学校种植园里的土壤。学生把中午的厨余垃圾,如叶子、瓜皮、鸡蛋壳等放到堆肥桶里。多次对比实验后,学生知道了生活中哪些废料可以用作堆肥原料。但学生在堆肥中发现,网购的堆肥桶不透明,无法精准观测腐熟过程且温控存在问题,导致出肥的品质参差不齐。于是,学生用透明的环保材料自制堆肥桶,用主控板和温湿度传感器制成一个电子温度计,可时刻查看桶内温度的变化。到了夏天,种植园里大大小小的堆肥桶散发出阵阵臭气,学生赶忙制订除臭计划。有学生想到家里的空气净化器,找来滤网和活性炭,在桶的上方设计一个简易的净化器,臭气的问题迎刃而解。

五、六年级,劳动教育与新兴技术的结合更为紧密了。模拟太空种植,让学生体验如何在火星环境中种植果蔬。智慧农场,则大大提升了劳动时的生产效率。学校将这些实践内容汇编成册,形成了一整套校本教材,“劳动+科学”的课程体系成形了。

2.以儿童为中心聚合力量,创设新型劳动空间

学校着力营造“科技+劳动”融合教育场景,发挥环境铸魂育人能效,让儿童在富有吸引力的场景中积极劳动、智慧劳动,是新型空间的应然样态。学校通过统筹资源,加大支持力度,搭建前沿、多元、开放的校内外“科技+劳动”融合教育空间。

在有限的土地上玩转科学种植,这不仅是对学校劳动教育理念的创新,也是对科技力量的巧妙运用。学校整体形成了“一厅两园三院两廊N中心”的架构。“一厅”即科技展厅;“两园”即太空农园、科普园;“三院”:航空航天院、少年科学院、小工程院;“两廊”即科创长廊、生态长廊;“N中心”即汽车创客中心、乐高探索中心、STEM中心、气象中心、食品检测中心等,整体上形成了空间集群。这种独特的劳动环境,为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启蒙培养提供了沃土。

一叶知秋,空间升级背后折射出课程的万千气象。休息时间,学生们不约而同涌向“科技+劳动”空间。太空农园里,学生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分组实践,除草、细探智能堆肥箱内肥料的碳氮量和腐熟变化。学生们在航空航天院观测模拟太空生命柜内动植物生存状态和装置运行情况,讨论舱外航天服研发资源分配、太空探索与民生资源均衡等议题。在汽车创客空间内,队员们检修、调试新能源汽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心,学生们进行肉、蛋、果蔬等农残检测。在生态长廊的路演展示中,学生向嘉宾介绍他们设计制作智能蔬菜水培塔的理念、迭代劳动历程,其间自然地与嘉宾讨论,在思维碰撞中获得点拨和启发,激发创意潜能,体悟钻研精神、劳动精神、创新精神,劳动强国的种子也在不知不觉中萌发。

3.打造“科技+劳动”特色主题项目活动

学校十分重视“科技+劳动”和各类特色活动的融合,开发主题项目,引导学生树立强国志向。嘉兴是红船起航地,这也是嘉兴的光荣,红船精神与航天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从红船到飞船,既是精神的传承,也是科技的飞跃,底色是爱国,构成了以“科技+劳动”助力强国建设的鲜活素材。学校以项目化学习为抓手,设计了1-6年级红船到飞船项目活动,学生调研南湖红船、一大会址,走进航天馆,设计制作红船马甲、航天年历、模拟飞船降落伞等项目作品。以红船精神、航天精神、劳动精神为辅线,以航天产品设计为支线,学生们在实践中汲取信仰和前行力量,关心技术发展与国家命运,激发责任感、使命感、担当感,增进对“科技强国”的理解,增强创新本领,形成一系列可视化的劳动成果。

4

中小学劳动特色课程怎么做,专家这样说

徐长发: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理事长

劳动教育是“元教育”,是人的本质教育,什么时代强调劳动教育都不会过分,也不会过时。劳动教育能够用到信息化手段,也能与创客教育结合、相融合。劳动教育是多样化、多元化的,载体也会多种多样。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要与时俱进,特别要关注创造性劳动的开展,要关注新技术、新形式、新业态的发展。

劳动教育的内容构成决定着它的实践性特点,“问题学习”“项目学习”“做中学”“学中做”是其常规的教学方式。课程的实施往往与技术教育结合,与信息技术的应用紧密结合,与“五小活动”(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结合,与科学教育结合,与学科教育融合。课堂实践、课外实践、家庭实践、校外实践、社会实践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杨培明: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被赋予综合育人的重要价值,成为“五育融合”育人的根基。将德智体美劳进行融合,不仅涉及如何认识“五育”之间的关系,而且考验教育者在实际操作中将理念转化落地的能力。

当前普遍存在一些观念性问题:一是将“五育融合”的概念窄化,仅仅认为“五育”处于同等地位,但是彼此没有相互关联;二是将劳动教育理解为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劳动实践活动,缺乏对劳动教育本体地位的观照,没有做到“劳”与“育”的有机结合;三是教育的功利化、工具化、短视化导致“智育”独大,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受重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要建构“劳动+”融合课程。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学校实施劳动教育、进行“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核心是建构指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协同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力量,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培养的全过程,让“五育”之间相互渗透,打造立足劳动教育的“五育融合”新样态。

章振乐: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校长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怎样融合?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原则应该包括三点:第一、注重教育性,劳动教育的核心在于劳动价值观的培育,学校应该努力克服“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融入作为教学主线,使之贯穿学科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第二、把握适切性,渗透并不是生硬植入,学校应该坚守学科立场,从教材中寻找劳动教育正确的切入点,掌握适当的时机和方法,无痕融入劳动教育元素;第三、关注整体性,学校思考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时,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设计,既要纵向考虑不同学段间的连贯衔接,也要注意各个领域间的横向交叉联系,体现各科学习中融入劳动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和丰富性。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需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学科知识的融合提高整体教育的成效,既要尊重学科教学自身的育人功能,又要发挥劳动育人的综合价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吴积军:教育部基础教育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劳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高新十一初基于中小学劳动教育普遍存在的“重劳动轻教育”现状,建立了“致敬南泥湾”红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依托“一带两基地”,融合思政元素,开展小组合作实施,复合师资护航,六位一体评价,深入探究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劳动教育与“大思政课”同向同行,让劳动教育真正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使学生有了参与感、代入感和获得感,实现了知行合一、全面发展。

西安高新十一初以劳立德实践,不仅发挥了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满足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且也为开展劳动教育提供内生动力,深化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交互和改革融合,促进二者更好地一体化发展,为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典型实践案例。

以上内容来自网络综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校长派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2025年11月9日—11日我们在西安不见不散,年度盛会,期待您的加入,欢迎扫码报名!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中小学"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编制与学校高质量特色发展·专题八讲


邀请函| 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发展大会暨第三届特色课程博览会


关于举办2025第二届中小学科学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研讨会的通知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高级研修班(科研能力、论文撰写与成果发表专题研修)

来源|综合自网络

编辑|智库君

说明|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反转!库尼亚力劝拉特克利夫:曼联必须推翻这位巨星离队决定

反转!库尼亚力劝拉特克利夫:曼联必须推翻这位巨星离队决定

奶盖熊本熊
2025-11-08 12:17:14
新华视评|不能让“高中生自由落体”试题击穿教育价值底线

新华视评|不能让“高中生自由落体”试题击穿教育价值底线

新华社
2025-11-06 11:14:18
女孩别低嫁,水亦诗嫁邹阳,婚后生活显辛酸,租房带娃憔悴不堪

女孩别低嫁,水亦诗嫁邹阳,婚后生活显辛酸,租房带娃憔悴不堪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08 14:50:59
原来升级矛盾就是解决的终极手段!网友分享绝了,以牙还牙最管用

原来升级矛盾就是解决的终极手段!网友分享绝了,以牙还牙最管用

夜深爱杂谈
2025-11-05 07:56:38
11月9日,广州将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11月9日,广州将采取临时交通管理措施

新快报新闻
2025-11-07 21:11:09
英伟达CEO黄仁勋评马斯克建芯片厂计划:你很难达到台积电的水平

英伟达CEO黄仁勋评马斯克建芯片厂计划:你很难达到台积电的水平

IT之家
2025-11-07 22:21:10
"不欢迎中国人",德韩挂满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谁还去

"不欢迎中国人",德韩挂满中文标语,中国游客被区别对待,谁还去

南权先生
2025-10-08 17:00:03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案例解析

江苏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案例解析

芭比衣橱
2025-11-08 10:31:03
有些国家穷很难理解,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

有些国家穷很难理解,如柬埔寨,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75%是平原

百态人间
2025-10-23 05:10:03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演员王志文:不留骨灰,不设墓地!他的选择引发无数网友深思

山河月明史
2025-11-06 18:18:35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辛芷蕾不忍了!疑似6连问回击郝蕾,顺手替王传君出了口“恶气”

丁丁鲤史纪
2025-11-07 17:30:55
国民党内斗升级,郑丽文临阵换大将!

国民党内斗升级,郑丽文临阵换大将!

再战五百回合
2025-11-08 10:24:17
中国银行:协助巴克莱银行发行20亿元熊猫债

中国银行:协助巴克莱银行发行20亿元熊猫债

界面新闻
2025-11-07 18:56:48
老婆出轨后,对方的妻子找到我,你老婆跟我老公好上了

老婆出轨后,对方的妻子找到我,你老婆跟我老公好上了

诡谲怪谈
2025-11-04 21:09:44
奶皮子糖葫芦吃上了吗?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了

奶皮子糖葫芦吃上了吗?第一批“受害者”已经出现了

江西新闻联播
2025-11-06 09:24:42
美专家:抗美援朝若让粟裕代替彭德怀领兵,输的更惨!仅凭三点

美专家:抗美援朝若让粟裕代替彭德怀领兵,输的更惨!仅凭三点

南书房
2025-10-26 14:22:44
白百何到底在不爽什么,该发疯的明明是蒋奇明

白百何到底在不爽什么,该发疯的明明是蒋奇明

娱小北
2025-11-06 12:32:50
塞尔维亚总统:永远不会违背欧盟利益,暗示可以给乌克兰武器

塞尔维亚总统:永远不会违背欧盟利益,暗示可以给乌克兰武器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11-08 12:27:43
安徽一市委常委跨市履新

安徽一市委常委跨市履新

凤凰网安徽
2025-11-07 08:42:16
打脸C罗?权媒公布全球联赛排名!英超第1沙特第29,中超第107位

打脸C罗?权媒公布全球联赛排名!英超第1沙特第29,中超第107位

我爱英超
2025-11-07 22:04:17
2025-11-08 15:48:49
校长派 incentive-icons
校长派
为全国校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
8228文章数 2652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一道初中化简,学会方法太easy

头条要闻

加拿大总理:加美经济关系已结束

头条要闻

加拿大总理:加美经济关系已结束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梁婷为辛芷蕾发声:没什么可质疑的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游戏
数码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运营之路走向结局 《光环:无限》即将迎来最终更新档

数码要闻

Q3中国笔记本线上排名:联想销量/额双第一!机械革命极致性价比崛起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教育要闻

不要在老师面前抱怨你的孩子!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