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年,肃州城破,陕甘之乱平定。
左宗棠站在城墙上,望着苍茫的西北大地,心中已开始谋划西征收复新疆的宏图。
![]()
1866年,大清帝国的西北边疆已是烽火连天。
陕甘地区的回民起义席卷千里,兰州城内粮草断绝,甚至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清廷先后派出多位将领征剿,却屡战屡败。
危急存亡之际,一位54岁的湖南老将临危受命。
九月,清廷发布上谕,任命左宗棠为陕甘总督,赐钦差大臣关防,全权督办陕甘军务。
这位中年才步入权力中心的大臣,将用五年时间,在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书写一段荡气回肠的平定史诗。
左宗棠的崛起之路颇为特别。他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均落第,始终只是个举人出身。
这位“非典型”人才却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
![]()
1852年,太平军围攻长沙,左宗棠应湖南巡抚张亮基之聘入幕,首次展现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略。
此后在骆秉章幕府中,他实际上主持了湖南全省军务,时间长达六年之久。
曾国藩对他极为赏识,1860年,在曾国藩的推荐下,左宗棠得以组建“楚军”,这是他独立带兵的开始。
在剿灭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左宗棠屡建奇功。
1862年任浙江巡抚,1863年升任闽浙总督,成为清廷倚重的封疆大吏。
左宗棠的军事才能和务实作风,使他成为平定陕甘之乱的不二人选。
左宗棠接手的陕甘局势,可谓棘手至极。
自1862年起,陕甘回民因民族矛盾和地方官吏的压迫而爆发大规模起义。
很快,这场起义席卷了整个西北地区。
![]()
到1866年左宗棠受命时,乱局已经持续四年之久,清军屡剿屡败,士气低落。
更为复杂的是,陕甘地区的起义军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形成了四大中心:宁夏马化隆部、河州马占鳌部、西宁马文义部、肃州马文禄部。
他们各自为战,互相呼应。
活跃于北方的捻军也时常进入陕西,与回民起义军形成配合之势,使得清军疲于奔命。
清廷在西北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如果陕甘完全失控,新疆、蒙古也将难保,京师将直接暴露在威胁之下。
面对如此危局,左宗棠没有急于出兵,而是首先在武汉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充分准备。
左宗棠深知,单纯依靠军事征剿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陕甘问题。
他提出了 “剿抚兼施”的战略方针,且有其独到的理解:
“剿与抚,不是两途。能剿才能抚,能抚亦需备剿。”
在具体的战术执行上,左宗棠制定了 “先捻后回,先陕后甘”的作战顺序。
他认识到,捻军骑兵机动性强,威胁更大,必须首先消灭。
1867年,左宗棠率军入陕,开始了艰苦的征战。他首先集中兵力对付西捻军,在陕北与之激战。
1868年,西捻军最终在山东茌平徒骇河畔被全歼。
解决捻军威胁后,左宗棠开始全力对付陕甘回民起义军。
他依然坚持“先剿后抚、剿抚结合”的策略,步步为营,稳步推进。
![]()
左宗棠的军事行动有一个鲜明特点:不急于求成,而是稳扎稳打。
他每收复一地,必着手恢复生产,重建行政体系,巩固后方,然后再向前推进。
这种战术虽然进展相对缓慢,但效果稳固,避免了以往清军“前面打、后面丢”的窘境。
左宗棠的西北征战,是一场真正的苦战。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物资匮乏,补给困难。加之气候恶劣,地形复杂,作战环境极为艰苦。
1869年,左宗棠发动了对甘肃回民起义军的全面进攻。
他兵分三路:北路刘松山部从绥德进攻花马池;南路周开锡部从秦州进攻河州;左宗棠自率中军,从泾州进军平凉。
北路军的战斗最为激烈。刘松山率部进攻金积堡,这是马化隆部的核心据点。金积堡城防坚固,起义军抵抗顽强,清军伤亡惨重。
1870年2月,刘松山在战斗中中炮身亡,这是左宗棠出征以来最大的损失。
刘松山阵亡后,其侄刘锦棠接掌指挥权,继续猛攻金积堡。左宗棠也调整策略,对金积堡实行长期围困。
1870年11月,在被围困近一年后,马化隆出降,金积堡终于被攻克。
金积堡之战是陕甘平定过程中的关键战役,也是最为惨烈的一战。
此战后,左宗棠奏请将马化隆处死,同时对其部下进行安置,体现了其“剿抚兼施”的策略。
金积堡平定后,左宗棠挥师西进,于1872年进攻河州。河州起义军首领马占鳌在太子寺大败清军后,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投降。
马占鳌的投降,使得左宗棠兵不血刃地拿下了河州。
至1872年中,甘肃四大回民起义中心,只剩下肃州仍在起义军手中。
1873年,左宗棠集中兵力,对肃州发动最后的总攻。
肃州城防极为坚固,起义军在马文禄的指挥下顽强抵抗。
清军多次强攻均告失败,左宗棠不得不改为长期围困。
围城期间,左宗棠坐镇肃州城外的大营,亲自督战。
他调集重炮轰击城墙,同时挖掘地道试图炸毁城墙,但起义军的防守依然坚固。
围城持续了近半年之久,城内粮草断绝,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
1873年9月,马文禄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开城投降。
肃州的收复,标志着持续十余年的陕甘回民起义被彻底平定。
从1868年正式出兵到1873年攻克肃州,左宗棠用了五年时间,终于完成了清廷赋予的使命。
与以往的清军将领不同,左宗棠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注重战后的恢复与重建。他深知,单纯的军事镇压无法保证长治久安。
在平定过程中,左宗棠对起义军的处置颇具策略性:对首领严惩,对部众宽宥。
同时,他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善后安置工作。
左宗棠将降众和难民安置在甘肃各地,分发土地、种子和农具,帮助他们恢复生产。他还兴修水利,改善西北地区的农业条件。
在文化教育方面,左宗棠在各地设立义学,鼓励回汉儿童入学读书。
他还修复和新建了许多书院,促进文化发展。
左宗棠还特别注意调和民族关系。
他严禁清军欺凌回民,尊重回族宗教信仰,同时鼓励回汉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这些措施有效地稳定了战后西北地区的局势,为接下来的收复新疆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肃州攻克后,左宗棠立即上书清廷,提出下一步收复新疆的构想。
五年征战,左宗棠不仅平定陕甘,更打造出一支能征善战的西北劲旅,锤炼出刘锦棠、张曜等一批杰出将领。
他创建的兰州机器局已能自主生产先进武器,在西北广植的柳树也已成荫,被称为“左公柳”。
这位花甲老将站在肃州城头,目光已越过茫茫戈壁,投向新疆。
在那里,阿古柏政权正盘踞多年,俄国也已出兵占领伊犁。
另一段更加辉煌的征程,即将开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