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清晨,邵阳市大祥区呙家园老街飘起熟悉的粉香。凯阳餐馆里,林生丽正热情招呼着熟客:“老张,里面坐!今天还是照旧吃木耳肉丝粉吗?中午自助餐也记得来恰,今天多加了两个菜!”
![]()
这一天,凯阳餐馆比以往更热闹了,这家坚守30年不涨价的邵阳市“诚信地标”,以一场质朴的“家宴”与数百名老顾客共庆而立之年。
30年不涨价
背后是无数个深夜的坚守
1995年10月1日,林生丽从棉纺厂下岗后,在邵阳老街开办了凯阳餐馆。餐馆开业时,粉面定价2元、自助餐5元;2008年因物价上涨微调至2.5元和6元后,价格再未变动。“一碗粉赚3毛7分,只要不亏本、能发员工工资,就值得。”当身边的人反问她为何一直不涨价时,林生丽经常笑着回复这句话。
![]()
为了控制价格成本,林生丽从木耳豆腐的配比到用油量,从深夜“守菜”等货车到凌晨3点炒料,她亲力亲为,但从未在食材质量和卫生上妥协。
为保证食材新鲜,她每天在菜市场步行三四个小时“比价挑货”,甚至深夜等货车运菜;为控制人力成本,她身兼厨师、服务员、采购员数职,忙到下午3点才能喘口气;为让顾客吃得安心,她坚持“每碗粉现炒现做”,店内虽设施简陋,却干净得“像自己家”。
“家人”团聚 共赴“家宴”
10月1日,早上8时,餐馆内已座无虚席。墙上新挂的“感动中国时代楷模榜样人物交流群”贺词与30年老照片引得顾客驻足。“他们陪我走了30年,这顿饭是给‘家人’的。”林生丽边说边为客人添粉,眼含泪光。
中午12时,300份加量自助餐免费供应,老顾客们自发端起碗筷当起“服务员”。“我在这儿吃了20年,林大姐就像我亲姐!”
![]()
“30年了,粉面的味道没变,价格没变,林大姐的初心更没变。”
“经常来这里吃,实惠又卫生,没想到已经30年了,不容易!”
店里的市民纷纷感慨时光飞逝,并对林生丽30年坚守诚信的善举竖起大拇指。
回首这30年,林生丽感慨万千:“刚下岗开餐馆的时候,心里其实特别没底,不知道能不能把这小店经营下去。但看到第一波顾客吃着我做的粉面,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我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这些年,物价上涨,身边好多同行都扛不住压力涨价了。我也想过是不是也该把价格提上去,多赚点钱。可每次看到那些老顾客,我就狠不下这个心。他们吃惯了我这儿的粉面,这2.5元的价格,对他们来说可能不仅仅是一碗粉的钱,更是一种习惯、一份情感。”
承诺实现了
只要干得动还会继续做下去
如今,凯阳餐馆的烟火气已升华为城市精神象征。外卖小哥、环卫工人、退休教师……不同身份的食客在此交汇,共享的不仅是一碗粉,更是一份绵长的温暖。
![]()
面对“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林生丽始终谦逊:“30年前许下的承诺——要让低收入人群吃得起饭,我只是做了自己许诺的事情。今天承诺实现了!”当被问及未来还会坚持么,她眼含泪光地说:“这些年,我获得的荣誉越来越多,店里的顾客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也会觉得累,但是我有责任、也有能力继续守住这个价格,守住大家对我的信任。未来,只要干得动,我就会继续做下去。”
凯阳餐馆的30年是与邵阳这座城市共同成长的30年,如今这座小小的餐馆,已成为邵阳市诚信建设的打卡地标。 凯阳餐馆的烟火里,升腾着最为珍贵的诚信之光。这光,照亮了整座城市的道德星空!
来源丨邵阳新闻网
作者丨晏彬彬 张育溪 刘恒 何洋 杨轩
编辑丨徐锣烨 审核丨孙成学 刘芳军
即将开票!“湘超”张家界VS邵阳
拼尽全力,邵阳队无憾!
途经邵阳,加开列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