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赴好友之子的订婚宴,黄道吉日良辰是由我为其精心挑选的。满座闽籍亲友的热忱与谦和,再次将我对福建人的认知晕染得愈发清晰。席间听福建商会云南总商会会长谈及在云南的福建人从福建迁滇创业,至今已历五代,从祖辈天不亮便起身搬家、取“越搬越亮”的彩头,到如今第五代青年在订婚宴上展露的沉稳朝气,福建人刻在骨子里的精神,在时光流转中从未褪色。
![]()
三十多年前,初识福建人,便被他们“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打动,我也有许多福建的弟子学生朋友。昔年闽地多山少田,“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没能困住他们的脚步——有人驾船下南洋,有人背井赴他乡,我的好友家族便是其中一员。从福建到云南,跨越千山万水,祖辈们带着一双手、一颗敢闯的心,从开小商铺到开大门店、建工厂,做强做大企业集团,硬是在陌生的土地上扎下根来。这让我想起《周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福建人恰是将这份自强刻进了基因,不等不靠,用脚步丈量机遇,用汗水浇灌希望。
![]()
相处愈久,愈能读懂福建人“勤”与“善”的底色。他们的勤劳,从“天未亮搬家”的细节里便能窥见——不是图省事,而是以早起的行动,暗合“天道酬勤”的信念,也难怪他们总能在各行各业闯出一片天。我投身顾问行业多年,服务的客户中近五分之一是福建企业,这些企业的掌舵人,少有“躺平”心态,哪怕事业已成规模,仍保持着清晨到岗、深夜复盘的习惯。而这份勤劳之外,更有难得的善良与重情。逢年过节,闽籍好友总会带着家乡的茶与饼登门;朋友公司遇到难题时,几位福建企业家朋友主动伸出援手,不求回报,只说“朋友就该互相帮衬”。这份质朴的善意,恰如古训“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愈发温暖。
![]()
最让我动容的,是福建人代代相传的“传承”智慧。他们讲究“丁旺财旺”,并非单纯追求人丁兴旺,而是深知“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家族的精神、创业的初心,唯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教育与熏陶,才能延续下去。好友家族几代人,祖辈传下“诚信经营、勤俭持家”的家训,父辈教给子女“敢闯不盲闯、务实不浮躁”的道理,到了第五代青年,既继承了祖辈的坚韧,又融入了新时代的创新思维,在订婚宴上与长辈交流时,言谈间满是对家族事业的责任感。这种传承,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将精神内核化作前行的底气,正如《礼记》所言“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福建人用家族的延续,让优秀的品质得以沉淀、发光。
如今,每当有人问我对福建人的印象,我总会想起每次参加福建朋友宴会上的场景:老辈人举杯畅谈过往,年轻人认真倾听,茶香与笑声交织,五代人的故事在灯光下缓缓流淌。这便是福建人——以闯劲开拓前路,以勤劳夯实根基,以善良待人接物,以传承守护初心。他们用一代代人的实践证明,所谓“闽南精神”,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刻在血脉里的坚韧,写在行动中的担当。
与福建人相交多年,我不仅是他们事业上的顾问,更是他们精神的受益者。这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与敬佩。愿这份精神,能如闽江流水般,滋养更多人,也愿福建人的故事,能在时光里继续书写新的精彩。
海平 写于昆明君悦酒店
本文由《海平说》专栏特约嘉宾
云南海平民俗文化传承中心院长
上海交大老子书院昆明分院院长海平先生撰文
云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节目《人物至》全网刊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