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天,与纸质火车票道别

0
分享至


今天是国庆中秋长假的第一天。


此刻的你,也许睡得正香,也许打算趁着假期大睡几天,却早早醒了只好随机刷手机。当然,你也可能正在返乡途中,或正在前往旅游目的地,无论去往哪里,都需要乘坐交通工具,其中可能就有好不容抢到车票的火车、高铁。不过这里的“抢票”不再指纸质火车票。从今天起,全国范围内不再出售纸质火车票。

纸质火车票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退出,由电子版接替。

那么此刻,你是否也想起许多关于车票的过往?上学、回家、旅游,一段人生、一种体验。这是车票史,也是生活史。前不久,我们邀请读者朋友们讲述一段往日的火车票故事。有读者告诉我们,“特地去打了一张30号(指9月30日,可打印纸质火车票的最后一天)出去玩的票,也是给自己打的最后一张票”,还有读者特地去老火车站拍了一张火车票制式的艺术宣传图。


2025年9月27日,辽宁义县老火车站外。读者“吴眠”摄

不再赘述过多的介绍。现在,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车票故事,也欢迎各位在留言区讲述你的车票故事。祝国庆中秋长假愉快!

口述|收藏车票记忆的你们

征集与整理|罗东


嘿,一大摞车票


一卷蓝色动车票。读者“卷卷”供图

卷卷:这一摞纸质动车票(仅一部分)源于一个人一段长达十年的双城生活。

纸质车票是唯一存留的具象化记忆,因为即使再独特的过往也难免会被大脑封箱,而摞起它们的时候无需言语,尽在已然模糊的票面信息里。


一盒子车票。读者“我有播音腔”供图

我有播音腔:学生时代,没有自己的小车,又恰是一个喜欢用脚步丈量世界的年龄,这一摞摞火车票变成了青春的回忆。


2025年的车票。读者“旺仔刘奶糖”供图

旺仔刘奶糖:从零到万。

由车票开启的阶段


褪色的车票。读者“杨三”供图

杨三: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从内蒙到海南上学很远,家里会给钱买机票,我就把钱拆开,结合学生票优惠买硬座,然后自己再垫钱,利用寒暑假到全国各处去旅行,坐过从三亚到北京的“铁血”硬座,坐过从昆明到广州的“铁腚”硬座,经历过泰山爬上爬下以后到天津的硬座……好像硬座也硬不过青春的“腚”!

那时候还幻想贴好所有的票,收藏为所谓青春回忆,但作为一个毕业后工作还是常年东奔西走的拖延症患者,那些票最终散在一些预料不到的角落,藏在皮夹里,藏在书里,藏在记了一半的手账本里,在毕业 14 年后的一些迁徙时刻,它们会突然轻轻散落出来,再见到它们的我内心会一紧然后释然,那些年的票和那些年的人一样,终究在时间的作用下“面目全非”了。

小金鱼:2022年7月,大学毕业后要到南方工作,我坐上了从湖北老家到广州的火车,那是我第一次去广东,对一路上的风景印象很深刻。那天湖北的天气特别好,一路到台风刚过境的广东,密密麻麻的厂房、翠绿庞大的热带植物、普通话粤语交替播报的地铁、突然从天而降的暴雨,构成了我对这里的最初印象。

三年过去了,我已经打算在广东定居。那张红色的火车票一直放在我随身携带的卡包里,它连接了我的第一和第二故乡,把我带向了一个完全陌生、需要从头开始的城市,把我从清澈“愚蠢”的学生时代带向更加社会化的职场时代,把我带向了我的第一份工作、第一次恋爱……我想我会一直保留这张火车票的,希望它不要像我保存的电影票那样褪色了。


卡包里的车票。读者“赭尘”供图

赭尘:大学毕业后来北京工作,第一张火车票留存至今。那时家乡到北京还没有通高铁,只有绿皮火车,需要从县城坐大巴辗转到市里,硬卧睡一夜到北京,在清晨未消散的夜色中开始新人生。

此后便有把火车票保存下来的习惯,逐渐攒了厚厚一沓,假期回家、回母校见师友、异地恋情的奔波、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张张火车票把过去这些行动定格,也把时间折叠徒留折痕。一切都在加速,遗忘变得容易,很多事情过去了就像未曾发生过一样,但看到票上的目的地,就能回忆复现。如果为自己建造一座纯真博物馆,我的纯真博物馆里必定有这沓火车票,以此纪念所谓的新人生变成旧生活。

与过去道别

小麦:我曾经最期待提前一周和妈一起去火车站领火车票,要拿身份证,还要躲进一个带帘子的小隔间里——十分神秘。那张票会成为我下周的谈资和每个课间十分钟的幻想。之后的一周里,我翻来覆去地把玩,直到带着它上火车,或许因为这是一张挺贵的票,所以被妈妈好好地收在钱夹里,“旅行当天再给你”,于是又成了一种盼望。我很久不出远门了,那张硬硬的正面蓝色背面黑色的火车票原来就要与我道别。原来我的童年就要与我道别。


那些年的10月1日车票。读者“ 姚佳悦Moon” 供图

姚佳悦Moon:纸质火车票退出后遗憾的是可能再也见不到特定日子车票上的标语——“致敬改革开放40年”“祝福祖国”。


两辆绿皮火车将出站。读者“贺六浑欢”供图

贺六浑欢:记得小学的时候还没有12306,那个时候过年回家都是在代售点买的红票,泰州到沈阳北,T158次。这些红票搬过一次家后都找不到了,和红色车票一起的记忆是白色的车厢和站台上沟帮子烧鸡的叫卖声。后来是蓝票或者叫报销凭证,上大学去每个地方都喜欢给打出来收藏,一直到听说要取消了才拿出来看,发现好多都已经褪色了。昨天特地去打了一张30号出去玩的票,也是给自己打的最后一张票。无论是丢失的红票还是褪色的蓝票,都是自己青少年一段难忘的回忆。


留在照片里的车票。读者“ 信子”供图

信子:那些年我们往返的青春都有迹可循,未来的日子也因稚嫩而丰盈。

慢半拍:上次回老家在抽屉翻出一叠夹得整整齐齐的车票,从最开始的红色车票到后来的高铁蓝色车票,记录了往返南京求学的四年,也记录了一小部分铁路历史。

车票里的相处:

家人和陌生人


成为记忆的车票。读者“叶子”供图

叶子:2012年夏天,我终于说服了家里人,同意让我去省外读书。那时候还没有直达的高铁,从浙江到湖南,要坐14小时的绿皮火车。当我从车站买到红色的车票时,内心非常激动,把它小心翼翼地夹在录取通知书里。妈妈说还没有出过这么远的门,一定要陪我去,去报到的那天,她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带着家乡的土和自家做的蚕丝被,和我一起坐上这趟漫长的火车之旅。很多细节其实已经忘记了,只记得那时候的绿皮车座椅是垂直的,怎么坐都不舒服,坐我们对面的也是入学新生,妈妈用很不流利的普通话,试图和邻座聊天,但因为语言实在不通而放弃,而我,因为做完阑尾炎手术才一个月,伤口隐隐作痛,这些不舒服已经冲淡了我对远行的热情。但当我进入湖南地界,第一次看到牛时,我激动地拉住妈妈一起看。“大惊小怪,牛我们小时候见多了”,妈妈表现得很不屑,但依旧掩盖不了她对窗外世界的好奇——我和她都没想到,这是她这辈子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出远门。

从此,我坐了越来越多的火车,每一张火车票都被我细心地保存下来,可惜,蓝色的高铁票已经开始慢慢褪色。只是有一些记忆不曾褪去。

记得我大二那年国庆,受朋友之邀,去她家邵东玩(湖南省邵阳市下辖县城),因为不想坐大巴,我买了凌晨的换乘。但因为晚点,原本1点的换乘,推迟到了早上6点,我不得不在火车站过夜,火车站只有5个人,四个成年男性和我,还有一位火车站工作人员——她一直站在我不远处,还时不时看我一下。或许是心大,我直接在火车站的椅子上睡下了,等我醒来,我看到工作人员小姐姐在离我更近的地方看着我,见我醒来,她什么也没有说,笑了笑走开。我才后知后觉意识到我这样的行为很危险,而那位小姐姐很有可能是在不远处默默地看着我。

这是一个每次想起来都让我觉得内心暖暖的故事。


《天下无贼》 ( 2004)剧照。

kaba:下面就是两件有关火车纸质车票、我印象最深的事情。 第一件事发生在我上大学那年,在一次出行时,我爸为了检验我是否能够顺利在大学四年里乘坐火车、高铁往返家和学校,一向事事亲力亲为的他让我独立地去取票机取出纸质车票,我当时很惊讶也很嫌麻烦,因为在已经可以用身份证件乘车的时代,再去取纸质车票,多少有一些没有必要。我没有去取并向爸爸说明了理由,爸爸有些感慨地说,现在确实和过去乘车不一样了。

而另一件事也发生在我的大学时光,那天,我结束了旅游,坐上了回学校的列车,坐在旁边座位的是一个看起来大我几岁的大哥,上车时他还热心地帮我固定车上的小桌板,不久之后,大哥便离开了座位,准备下车,可刚过一会,他面色有些焦急地带着列车员又回到了座位旁边,原来是他的纸质车票遗落座位附近了,在大哥顺利找到车票离开后,前面的乘客疑问道:“用身份证一样可以出站啊。”显然大家已经习惯了没有纸质车票的乘车了。 在看见最近关于纸质车票的新闻前,这两件流水账般的小事差不多已经被遗忘在我的脑海当中了。不过我们也不用为纸质车票的退场感到遗憾,那些关于纸质车票的记忆会永远刻在我们的脑海里。

走进历史中的车票



历史中的车票,沈阳铁路陈列馆。读者“吴眠”2023年10月摄

吴眠:车轮滚滚,滚过岁月,车票方方,载着故事。今后,滚滚车轮还会继续在大地上奔忙,而那张小小的车票却将成为历史。从最初的硬纸卡,到电脑打印,再到电子车票,这看似漫长的迭代,其实也不过几十年。毕竟,岁月比车轮跑得还快。

大约三十年前,一张小小的硬纸卡车票把我从小县城带到市区参加高考加试,两个月后,又一张小小的硬纸卡车票把我带到省城上大学。

自那以后,手中的车票几经迭代,出发地、目的地也在不断变更,车票上却再没有出现过这座县城的名字。曾经有一段时间,喜欢把电脑打印的车票作为书签夹在书里,如今那些车票已不见踪影,那些书也不知流落何方。但那一趟趟旅程,却真实地拓展了我生活的轨迹和空间;那一张张车票,在无形中串起了个人成长的足迹和交通强国建设的步伐。

三十年后,再一次回到这座县城时,老火车站已经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在站前广场上百余字的碑记里,简明扼要地讲述着老火车站的历史。这座老站房,始建于1937年,2018年因高铁建设面临拆除,最终整体平移70米得以保存,平移工程历时近一年,于2020年7月完工。如今,老火车站已经成为古城一景。广场上,还有一张特殊的“车票”:自“过去”始发,途经“现在”,开往“未来”。看着这张车票,耳畔仿佛又响起了当年车站广播里那标准而柔和的女中音播报……


清华园至沙河车票。读者“马TT”供图

马TT:本科就读于北航,学生时代经常从清华园站出发,去延庆、沙河……第一次自己一个人旅行也是从清华园站买的票。后来清华园站关门,最后一天还去送别。再后来清华园站改造成公园开放,我拿着曾经清华园站售出的老车票打卡,留下这张照片,顺便还去了重新开放的老清华园站,拿着当年这里售出的老车票打卡。

远方与乡愁


两个乡愁。读者“小狮子”供图

小狮子:攀枝花到阿克苏的长途火车的两头是我的两个乡愁,在纸质车票的时代尤显厚重。那张蓝底白字的小纸片夹在掌心里,边缘磨出毛刺,随着车厢的摇晃被反复抚摸确认。检票口“咔嗒”一声剪出的缺口,像是为漫长旅途刻下的印记。窗外,风景从西南的热烈缓缓过渡到西北的苍茫;车厢里,方便面的气味与嘈杂的交谈交织。记忆因此变得具体而温暖——在摇晃与停靠之间,旅程被纸质车票承载,也被怀旧封存。


社交媒体历史内容中的车票。读者“温远山”供图

温远山:截图内容是多年前发的一篇微博,时间大概是2017年秋季(时间久远,再加上该账号已注销,具体日期实在无法确认)。彼时,我大学还没毕业。从2015年9月开学起攒下的,家乡到学校所在城市的往返车票,已有一沓。这个厚度(的车票),是两年(的积累)。感慨万千,于是拍下这张照片,发了微博。之后,车票被当作垃圾扔掉。那时我笃定,以后一定还有很多机会去更远的地方,收集更多车票。

八年过去了,我确实去了更多更远的地方,票一张一张,买得越来越多,但一张纸质车票也没有留下,也就无从知晓这八年有多“厚”,无法对比这八年比那两年“厚”多少。

转眼间,车票全面电子化的时代到来。只要有手机在,人们便不必依赖于一张车票带来身份确认的安全感。纸质车票是会褪色的,其作为一个集体记忆的载体即将退出历史舞台。未来,我们的奔赴将全然化作一串串被储存在服务器里的数据,不会褪色。

但我在无法打开手机软件时,像摸着斑驳了的纸质车票一样摸着屏幕,说,“竟过去这么多年了。”

最后,希望火车票全面电子化后,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到不同群体之间媒介接近和使用上的差距,制定多种车票购买备用方案,防止电子化成为一部分人出行的阻碍。


《人在囧途》(2010)剧照。

星野:

从日记本夹层/铁饼干盒/旧钱包隔层

打捞那些正在氧化的时间胶囊

当你对焦车票照片的瞬间

快门声实则是给消逝的时代叩响的挽钟

而那些即将被推送的故事

将成为漂浮在数据洪流上的纸质方舟

来自外星的土豆:唉,好像不是一张票没了,而是一个记忆的载体消失了。幻想今后能在列车上增设一个文创宝盒,乘客可以通过它,在旅途中打印自己的乘车纪念卡。

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车票记忆的收藏人 ;征集与整理:罗东;编辑:西西;校对:穆祥桐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最近微信公众号又改版啦

大家记得将「新京报书评周刊」设置为星标

不错过每一篇精彩文章~



2024书评周刊合订本上市!

点击书封可即刻下单


了解《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合订本详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600斤胖小哥直播减肥,有人100美金买他一斤肉?然而减180斤后,体重死活不动了...

600斤胖小哥直播减肥,有人100美金买他一斤肉?然而减180斤后,体重死活不动了...

英国那些事儿
2025-11-07 23:29:46
嫁老头太羞耻?白宫最年轻女秘书晒合照,把59岁丈夫P得比婴儿嫩

嫁老头太羞耻?白宫最年轻女秘书晒合照,把59岁丈夫P得比婴儿嫩

法老不说教
2025-11-07 19:01:16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安世中国脱钩后,荷兰第3波报复来了,七国已抱团,要断中方后路

云鹏叙事
2025-11-07 16:23:59
1984年李讷二婚,江青在狱中想出钱给女儿置办嫁妆,结果如何?

1984年李讷二婚,江青在狱中想出钱给女儿置办嫁妆,结果如何?

南书房
2025-10-19 17:30:41
印度政府不喜欢的印度裔政客:纽约新市长引发全球关注

印度政府不喜欢的印度裔政客:纽约新市长引发全球关注

澎湃新闻
2025-11-07 07:36:27
加州选民强势回应:50号提案高票通过

加州选民强势回应:50号提案高票通过

美国华人杂谈
2025-11-07 08:22:47
前田浩二:若保级是运动员努力的结果,若降级我承担所有责任

前田浩二:若保级是运动员努力的结果,若降级我承担所有责任

懂球帝
2025-11-07 18:28:17
美国必胜?哈佛教授:不要高估中国,美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命脉

美国必胜?哈佛教授:不要高估中国,美国已经控制了中国的命脉

妙知
2025-07-29 16:31:23
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原副局长翟晓宾被“双开”

河南省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原副局长翟晓宾被“双开”

极目新闻
2025-11-07 10:20:26
上海阿姨遛狗时被狗绳拖拽坠入电梯井,多处内脏破裂、肋骨骨折

上海阿姨遛狗时被狗绳拖拽坠入电梯井,多处内脏破裂、肋骨骨折

极目新闻
2025-11-07 23:07:26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41岁白百何罕见露面,她的下胯变得好大呀,脸也胖了,像个大妈

广西阿妹香香
2025-10-29 16:09:46
54票赞成46票反对!美国政府停摆36天终酿成大祸,美国或将关闭整个空域

54票赞成46票反对!美国政府停摆36天终酿成大祸,美国或将关闭整个空域

流年拾光
2025-11-07 21:21:16
140国确定出席,特朗普不来了!中美代表正面交锋,耿爽不再客气

140国确定出席,特朗普不来了!中美代表正面交锋,耿爽不再客气

娱乐小可爱蛙
2025-11-07 12:17:47
下一阶段家电市场争夺的周期性机会

下一阶段家电市场争夺的周期性机会

家电圈
2025-11-06 22:38:10
对彩票说拜拜?中奖500万的梦已经破碎,大批彩民:该醒醒了!

对彩票说拜拜?中奖500万的梦已经破碎,大批彩民:该醒醒了!

白马惊天剑
2025-11-06 20:52:49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这届网友要「造反」了!雷军抖音视频首次遭举报下架

汽车有文化
2025-11-07 20:33:15
钱再多有啥用?75岁“风流妖精”刘晓庆,已经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钱再多有啥用?75岁“风流妖精”刘晓庆,已经走上截然不同的道路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3 03:50:01
炒股不需要懂太多,"进有七不买,出有三不卖"仅10字,但字字斗金

炒股不需要懂太多,"进有七不买,出有三不卖"仅10字,但字字斗金

股经纵横谈
2025-09-27 11:14:51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陈赓曾3次入朝,战后美军直言:他根本就不是来打仗的,为何?

丞丞故事汇
2025-10-29 13:40:49
后羿射的不是太阳?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山海经》的神秘线索!

后羿射的不是太阳?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山海经》的神秘线索!

三农老历
2025-11-07 13:45:31
2025-11-08 09:56:49
新京报书评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京报书评周刊
最专业的书评,最权威的文化
12671文章数 21058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就两岸关系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头条要闻

就两岸关系 郑丽文、马英九最新表态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王家卫的“看人下菜碟”?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数码
家居
教育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苹果美国官网闹乌龙,4件装AirTag与单个装同价仅29美元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教育要闻

一罐麦片,两条人命,双一流大学研究生伏法,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中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