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水果篮中,总有那么几颗“孤勇者”:表皮有些软塌,甚至冒出几丝霉点。很多妈妈、奶奶都会像拆地雷一样小心翼翼地拿刀切除了“坏掉的部分”,剩下的肉心疼地留下,“不浪费,还能吃!”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真的安全吗?
邻居王阿姨就因为一道削苹果的习惯,差点把自己送进医院。那天傍晚,她像往常一样将苹果上软塌灿烂的部分切掉剩下大半,结果不久便感觉胃部不舒服、恶心反胃。家人觉得可能是感冒了,谁料第二天,王阿姨居然高烧入院。医生一查,脸色立马凝重,怀疑是食源性中毒。苹果已被家属丢弃,但看到老一辈“切坏吃好”的习惯,医生连连摇头。这到底是巧合,还是我们低估了“腐烂”的风险?
![]()
生活中,不少人都觉得“只要把烂的地方挖掉,剩下的肯定安全”。你会怎么选?切掉坏的继续吃,还是果断扔掉?答案绝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今天,通过一项科学实验,我们一起来揭开迷雾:水果发霉后,到底还能吃哪一部分,还是全部都不能吃?尤其是‘果心没坏就能吃’这个说法,背后有着惊人的真相。
水果之所以会变质,背后的元凶不是“伤心”或“气温高”,而是细菌和真菌的侵袭。研究显示,一旦水果表面出现腐烂或霉点,即使只是一个小角落,也表明有害微生物已突破水果的“防御线”。这些微生物在生长、繁殖时,不仅吞噬果肉,还会产生有害毒素和分解产物。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警告,即使切掉显眼的霉变、腐烂区域,隐藏于果肉深处的细菌和真菌分泌的“毒素”依然可能残留。眼见为实并不安全。以常见的青霉菌、曲霉菌为例,这些致毒微生物能够在肉眼看不到的区域扩散生长,并释放出像青霉素、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部分毒素甚至耐高温、难以通过简单清洗或烹饪去除。有实验发现,一颗看似只烂小块的草莓,即便切除坏处,剩余果肉样品也能检测出大量真菌孢子和毒素。
![]()
许多专家多次强调,食用发霉水果最直接的风险,就是摄入了霉菌及其代谢毒素。这类毒素作用不可小视。
急性中毒。轻则呕吐腹泻,重则引起恶心、头晕、甚至高烧、抽搐。王阿姨的事例就是典型的食源性中毒。
致癌风险。一些水果发霉后会生成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归为1类致癌物,与肝癌发生有明确相关。
慢性损害。长期低剂量摄入,会伤害肝脏、肾脏,影响神经、呼吸系统,严重可导致肾衰竭、肺水肿等。
![]()
一项国内检测实验显示,水果坏掉的可见处与周围2-3厘米的果肉样本中,检测到同等水平的致病霉菌孢子。此外,如果水果超过1/3坏掉,几乎无法保证剩余部分的安全性。不只在苹果、梨、草莓上有发现,这种“毒素渗透”在西瓜、葡萄等多汁水果更为明显。不同于外伤水果的简单物理损伤,发霉腐烂属于微生物深层侵蚀,其安全风险成倍增加。
答案其实很有讲究。水果损坏主要分为下面几类。
发霉变质(软塌、出水、变黑、长霉斑)。无论面积极小,或用刀切掉,“剩余部分均不建议食用”。同类水果要分开,避免交叉传染。
![]()
只是碰撞损伤(如运输磕碰、皮破)。如果未变色、无变味,需尽快吃完。
冻伤变质(水分结冰后解冻变软)。切除受损部分后可食用。
虫蛀、黑点(面积极小、无异味)。将黑点及周围至少1厘米的果肉挖去,其余可食,但也应尽快吃完。
为防止水果变质,建议遵循“少量多种、分批采购、科学储存”的原则。不同种类的水果宜分开保存。比如,香蕉与苹果放一起,苹果释放的乙烯会让香蕉变熟变黑速度加快。另外,多数水果即使冷藏也非“万能保鲜”,一次购买量建议以3-4天食用量为宜。
很多家庭容易犯的错,就是存储与处理上的疏忽。除了多买多吃的陋习,“把霉变水果同好水果混放”也是灾难的温床。研究发现,同一篮果子只要有一只发霉,其他未变质水果也会受“隐性感染”,引发大面积腐坏。
![]()
要科学吃水果,最关键的几点建议。
严格区分伤损类型,发霉腐烂绝不能误当“可吃”;坏掉的不贪“剩余”,不图节约,对霉变要果断说不;正确储存,分区存放,干燥通风、避光、低温果品更保鲜;虫蛀、黑点等局部损坏,处理时应扩大清除范围。
呼吁大家,“病从口入”有时候真的就在那几粒心存侥幸的果肉里。健康饮食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有意义。下次遇到坏果别犹豫,宁可浪费一点,也别给健康添隐患。水果如已腐烂发霉,无论面积多小,都建议整只丢弃,不要因小失大。
健康终于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科学管理出来的。每个人的体质与消化吸收不同,切不可因为一次“省钱”而心存侥幸。如身体已出现异常不适,务必及时前往当地正规医院检查,切勿自行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