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在二战期间制造过许多令人震惊的暴行,南京大屠杀就是最广为人知的一例。可除了在中国土地上的暴行,他们对外国战俘的虐待也曾引起世界关注。巴丹死亡行军便是其中之一,它以残酷与规模震撼世界。
1941年12月7日,日本同时发动对珍珠港与菲律宾的攻击,图谋扩大其在东南亚的势力。珍珠港被突袭,美国太平洋舰队被重创;紧接着,日本又空袭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美菲联军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
日军随后向吕宋岛发起登陆进攻。美菲联军兵力不足、补给匮乏,在日军压倒性攻势下连连后撤。著名将领麦克阿瑟撤离菲律宾,留下防守巴丹半岛的任务交给留守将领。美军总部因战线紧张无法进行有效支援。
1942年4月9日,美菲联军在巴丹最终宣布投降。日军收编约七万多名俘虏。按照日方安排,这些囚犯必须步行前往日本设定的战俘营——这就是后世称为“巴丹死亡行军”的强制迁移。
在行军过程中,俘虏被迫在酷热中长途跋涉,供水、食物极其匮乏。对于体力不支、走慢或倒下的人,日军多以殴打、枪杀、刺刀刺杀等方式处置。许多人因疲乏、脱水、虐待而死。
![]()
尤其在部分路段,发生了集中屠杀事件。比如潘廷甘河屠杀,即数百名战俘在行军途中被带到河边处决。许多战俘被迫喝污水、饮尿或被诱骗去取水却遭射杀。原文中提到的“臭水塘”“喝毒水死去”的描述,虽有夸张色彩,但反映了行军环境之恶劣与日军对俘虏的残酷态度。
全程约65英里行军路线,从巴丹半岛到圣费尔南多,再转铁路至卡帕斯,最后步行至奥唐奈尔战俘营。据不同统计,行军期内阵亡人数在数千至上万人之间。
更为残酷的是,即使勉强走到战俘营,很多战俘仍在营中因饥饿、疾病、缺乏医疗、虐待等而亡。于此同时,一些曾逃脱的战俘将行军内幕报告给外界,引发国际舆论震惊。
![]()
战后,日本将军本间雅晴因未能制止下属暴行被指控战争罪行,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此案成为战后审判日本战争罪责的典型之一。
巴丹死亡行军不仅是对美菲战俘的人道践踏,也是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在军事侵略中的暴行缩影。它强化了盟国对日军的反感,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战争中如果失去人性、防线崩溃,结果可怕而深远。
历史不能忘记。面对这样的悲剧,不是停留在惊愕,而要以记忆为基础,教育后人,避免重蹈覆辙。无论称其为“死亡行军”还是“强制迁移”,其核心都是对人性的践踏与对生命的亵渎。正视它,铭记它,是我们对历史最基本的尊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