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生,好像总在踮着脚,小时候踮脚看橱窗里的商品,长大了踮脚望着遥远的梦想,踮脚够着伸手不及的希望,总觉得只要再高一点,就能触碰到想要的一些。
![]()
那些微微欠身、努力踮脚向上的瞬间,也成了我们人生中最闪亮的印记。从稚嫩的踮起脚尖,到稳稳的落下,这些瞬间也拼凑成了我们成长的形状!
这小小的一次次的踮起脚尖,到落下脚跟,里面可是包含着养生的方法呢。可别小看踮脚这一个小小的动作,它可是有着大大的作用呀!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踮脚”健身法。
踮脚的前世和今生
踮脚健身法,古已有之,以前叫敦踵法,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初期的养生典籍《引书》(“敦”意思为“顿、踩”,“踵”既是脚跟之意,“敦踵”的核心为踮脚后脚跟落地),其中“敦踵以利胸中”和“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的描述,这是踮脚功法的早期形态,那时人们已经开始练习敦踵法,和认知到敦踵法具有调节呼吸、舒畅心胸的养生功效。
另外,南北朝时期的《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里,也有“握固不息,敦踵三还”的功法记载。这时候将敦踵和呼吸、握固等动作结合,形成了更系统的养生功法。
现在我们练习的健身气功“八段锦”中,也有“背后七颠百病消”,这一踮脚运动。
![]()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踮脚锻炼法,给大家列出了常用的几种踮脚法。
1站立踮
站立位,两脚自然并拢,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慢慢踮起脚尖,脚跟离地,用脚趾紧紧抓住地面,将重心从脚尖移到前脚掌,向上牵引头部的百会穴;坚持5秒,最后做自由落体运动,让脚跟轻撞地面,引发柔和震荡,震荡波沿两腿上传到上半身。重复20-30次。练习站立踮时要注意,足跟提起时吸气,落下时呼气。足跟落地速度应快些,以使全身放松,身体震动。
2走路踮
这个方法适合咱们散步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配合踮脚动作,边走边踮脚,也会达到不错的效果,对调节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预防心脏病都有很大益处。
踮脚走路有两种方式,一是足跟提起完全用足尖走路;二是足跟走路,把足尖翘起来,用足跟走路。
这两个方法可以交替进行,来祛病强身。一个方法走30-50步,然后适度休息一下,换成第二种方法,速度呢,以自身情况开确定,自己觉得舒服,轻松就可以。
3坐着踮
坐位,双脚并立,背靠椅子,脚尖触地,脚跟一上一下自然运动。每次踮30-50次,速度可自我调节。
4躺着踮
躺着勾勾脚,也不失为很好的养生方式。两腿并拢伸直,将脚尖一勾一放,最大程度地带动脚底及小腿肌肉活动。如果感觉小腿不舒服,就停下来休息。每次做 20-30次,速度自我调节。
以上是踮脚运动的几种方法,无论是,躺着、坐着、走路、站立,各个体位都可以练习,特别的简单方便。踮过几次以后,你会感觉全身舒畅,特别轻松,回味无穷!
![]()
为什么会有这种轻松的感觉呢?
中医视角下,踮脚运动,可刺激足部和腿部的经脉,疏通下肢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调节相应的脏腑功能,比如足三阳、足三阴经。踮脚的时候,还能刺激到足底的涌泉穴,缓解下肢发凉以及手脚冰凉的症状。也能刺激到肾经,起到护肾补肾之效。颠足的震颤,还能刺激脊柱和督脉,缓解背部的僵硬不舒服,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百病消除。
西医的视角下,踮脚能有效的锻炼小腿的肌肉,增强下肢的力量,挤压下肢的血管,促进下肢的经脉回流,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有益心血管健康。一些久坐的工作,或者中老年人血液循环不好,容易出现下肢酸胀、乏力、甚至麻木,久坐、久站人群和中老年人,每天可多做踮脚运动。
![]()
落地的震动,可以轻幅度刺激下肢以及脊柱各关节内外结构,使全身的肌肉得到了放松,下关节得到复位,有助于解除肌肉紧张,缓解疲劳,工作学习疲劳的时候可以踮脚放松放松。
踮脚走路是用脚跟提起、脚趾受力的姿势走路,脚趾一旦受力,常使人不由自主地提肛。收缩肛门肌肉可促使淤积在直肠静脉丛的血液向下腔静脉回流,使痔核的淤血状况得以改善。
刚开始踮脚时,力度要小一点,循序渐进,不要用力过猛,避免抽筋或拉伤。平衡感比较差的朋友,或者年纪大的朋友,踮脚时最好有支撑物辅助一下,比如扶墙、扶桌子等。
俗话说“树老根先老,人老脚先衰”,所以,别看踮脚这么简单,持之以恒地练习,会给身体带来很多好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