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晨 通讯员:廖瑜 张萌 肖玲瑜)
9月29日中午,武汉市蔡甸大街索河街道官桥村村民委员会暖意涌动。官桥村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蔡懿手捧书写着“六载通村路,一心为村民”的鲜红锦旗,郑重交到 226 路“村村通”公交车驾驶员魏国手中,动情说道:“魏师傅,辛苦了!”当天,有着33年驾龄的魏国,站好了他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岗。
说起魏国的名字,还有一段特别的渊源。他出生时,恰逢家中长辈心怀对国家的赤诚与期许,便为他取名“魏国”,既含家族辈分印记,更寄托着“愿孩子日后能心怀家国、踏实做事”的心愿。而魏国的一生,也恰好践行了这份名字里的寄托 —— 从踏入公交行业的那天起,他便将“服务他人、守护出行”当作使命,用33年的坚守,让“魏国”这个名字,成了乘客心中靠谱、温暖的代名词。
![]()
2019年蔡甸区推进公交一体化改革,226路“村村通” 公交开通,魏国主动接过方向盘,开启了与沿线19个站点、3个村落村民的6年温暖羁绊。这条单程13公里的线路,曾是村民出行的“生命线”——此前村民依赖票价高、发车不定时的中巴车,往返城乡常耗半天;226路开通后,购物、看病、走亲访友变得便捷实惠,而魏国成了这条线路唯一的“全能管家”。
老年乘客占比大,他便耐心等候上下车缓慢的老人,主动搭把手拎行李;村民咨询换乘,他细致讲解线路走向,用乡音驱散焦虑;官桥村一位独居老人常独自乘车看病,他特意每次将车停到老人面前,轻声嘱咐“别慌,坐好我再开”,行车时还惦记着问“您吃饭了没”。老人曾硬塞10元钱让他买水,却总被他婉拒:“这都是我该做的。”这份“该做的”,恰是他对名字里“家国情怀”的朴素诠释——把每一位乘客的需求放在心上,就是对“踏实做事、服务他人”最好的践行。
![]()
从1992年踏入公交行业,到2025年退休,魏国握了33年方向盘,而226路的6年“村村通”守护,成了他最难忘的时光。“开公交33年,最舍不得226路的乡亲。”退休前最后一班岗,他依旧稳稳起步、精准停靠,直到将最后一位乘客送达站点。村民们早早就备好锦旗,赶在他下班前赶来,用最朴素的方式,向这位守护了6年出行路的“摆渡人”道一声感谢。
如今,魏国即将退休,但他名字里的初心、6年守护“村村通”的身影,和村民手中那面鲜红的锦旗一起,成了蔡甸城乡间最温暖的记忆——他把责任与温情,都融进了每一次起步、每一回停靠里,让“村村通”不仅通了路,更通了心,也让“魏国”这个名字,永远留在了乡亲们的出行故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