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倒计时已经开始了!俄罗斯高层对华拍下的胸脯声犹在耳,这一次,他们要放出大招。
2025年底的目标显而易见:通过“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俄罗斯向中国的天然气出口要拉满到380亿立方米,满负荷出力,没有退路!
![]()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提前三个月放出狠话:年底前,一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力保出口天然气量实打实踩上最大值,这不是信口开河,从近期的表现来看,俄罗斯早已在用实际行动为这口“气”铺路。
先来看看“硬核”数据: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信息,2023年7月,俄罗斯对中国输送天然气总量达到42.5亿立方米,同比猛涨11%,创造历史新高!这个数字背后,直接昭示出俄罗斯在能源出口这条路上,已经铆足了劲。
![]()
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
别忘了,这还只是7月的数据,想想接下来的几个月,眼瞅着冬季取暖高峰期临近,市场需求量势必要继续蹿升,可以说,俄罗斯挺直背脊保证年底前拉满输气量,并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着底气和信念的一次冲刺。
更有意思的是,这里谈到的可不单是一条“管道”的事,就在今年9月,我们的老朋友普京访华之际,中俄双方再度进行了关键的能源对话,重炮级的三份合作协议横空出世,一如既往,重点还是天然气!
![]()
其中有一条尤其惹眼:那就是规划中的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这条超级管道预计将途经蒙古国,它的输气能力直接瞄准500亿立方米的高位,用一句话概括:如果说一号管道是燃起火焰的星星灯,二号管道就是把这场合作推向高光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中俄之间的这波能源联结,不仅是面向眼前需求的“应急措施”,更是在绘制两国未来经济合作的“雄伟蓝图”,这些从数值跳跃到的“里程碑”,背后反映的是中俄贸易不断升级、互信加深的现实。
![]()
想象一下,当河北的暖气管道里流淌着来自西伯利亚土地的气流时,从屋内的舒适感到行业的高效运作,这种双赢的“温度感”只会越来越深刻,俄罗斯承诺的天然气,带来的不仅仅是能源上的供需匹配,更是一种默契和共赢的状态。
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俄罗斯这么拼?理由很简单,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不仅仅是经济合作,更是一场双方互利、共同抗压的“长远计划”,从“西伯利亚力量1号”到2号天然气管道,看似是能源供应和需求关系的连接,实际是在推动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更深刻的变化。
![]()
俄方频频秀出“底气”,幕后也少不了大动作,此次诺瓦克的强势发声,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俄罗斯对华能源合作优先级从未“打折”的一种明示,尤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能源局势背景下,中俄两国加速“管道对接”,是不折不扣的价值兑现。
更难得的是,这次的气势并非孤立地拉出口号,而是真的在不断拓宽现实路径:运力优化升级、供气技术提升、对接停滞短板……俄方对中方持续供气的布局和野心,已经不止于“任务”,而是把这条合作视为一种长期建设。
![]()
最终的答案很简单,俄罗斯的底牌就是“不服输”:以格局抢未来,能源联结绝不是临时性的,说句实在话,中俄管道连起来的早已不只是能源那么简单,380亿立方米的“西伯利亚力量”,承载着俄罗斯的信任,也牵动着中方的期待。
而更具标志意义的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的潜力一旦启动,这场能源交响曲的乐章远未到顶点,“俄罗斯答应的,就必须做到!”这不是无理取闹的期待,而是伙伴间最稳固的默契,这个气候下中国需要一个稳定的合作伙伴,而俄罗斯显然把自己放在了那个位置上。
![]()
3个月后的拉满冲刺、2025的最大值目标,俄罗斯究竟能跑多远,我们拭目以待,而在这场合作的每一个节点上,涌动的不仅只是“天然气”的能量,更有两国在这个复杂世界中维护彼此真实利益的决心。
参考资料
丁薛祥同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
2025年09月28日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
俄气公司:与中国石油达成协议,年底前增加对华天然气供应
原创2023-10-20 10:46·观察者网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