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一个清晨,北京龙泉寺的钟声照常响起。
贤宇法师推开木窗,看见几只灰雀从古柏间惊起,振翅的姿态让他想起多年前数学纸上绘制的抛物线。
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用十二年时间求解的,竟是一道关于自我的方程。
![]()
“贤宇法师,早课要开始了。”小沙弥在门外轻声提醒。
“这就来。”他应道,声音平静如水。
这个法号叫“贤宇”的僧人,俗名柳智宇。十二年前,他是北大的数学天才,是国际奥数金牌得主,是手握麻省理工全额奖学金的明日之星。
柳智宇进入公众视野的时间和知名度甚至比当下的“韦神”韦东奕更早、更出名,当时,他也有自己的外号——“柳神”。
北大毕业那年,柳智宇更是以全年级第四的优异成绩被美国麻省理工看中,并且还拿到了一年7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
一时间,柳智宇成了北大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众多学弟学妹纷纷将他立为自己学业路上的榜样和标杆。风光无限,荣耀无限。
然而,就在柳智宇父母都给他做好了入学的所有准备并期待他将来能在美国深造成才时,柳智宇却做出了一个让父母难以接受的决定——出家为僧。
![]()
消息传出,外界一片哗然。
但就是这么一个“天之骄子”,拥有着不可估量的前途造化,为何会这么“想不开”呢?其中有何难言之隐?
柳智宇于1988年出生于湖北的一个职工家庭,他父亲是当地高中的一名物理教师,母亲是一名工程师。
可能是受父亲的影响,柳智宇从小学到中学,成绩像开挂了一般,始终名列年级前列,只要是到柳智宇就读的学校一打听,没有老师不知道他名字的。
因为柳智宇成绩实在优异,大家都说,这孩子将来必定能考个好大学,属于前途无量的那种学生。
也因此,柳智宇成了旁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老师们、家长们纷纷拿他当楷模,不断鞭策其他学生向他学习。
等于说,柳智宇成了人人艳羡的“超级学霸”。
柳智宇成绩优异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教导,特别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父亲本身就是教师,在教育孩子这块,比一般人更有经验也更有条件。
![]()
据柳智宇后来回忆,为了激发和培养他的探索未知的兴趣,在他还在上小学的时候,他父亲就给他布置了一间装满各种仪器设备的房间,父亲有事没事就带着柳智宇在房间里做各种物理实验。
什么“双缝干涉实验”、“光的折射”等许多一般人只能在中学接触到的实验知识,柳智宇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
而且因为父亲的原因,他对这些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也比一般人更详尽。
不止于此,柳父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还能让柳智宇接触到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点,提前给他“开小灶”。
而柳智宇自己呢,也乐在其中,小小年纪的他对各种数理实验、公式如痴如醉,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放在他面前,他总是能很快找到多种解题方法。
也就是在那时,柳智宇的父母发现他在数学这块极具天赋。
上小学五年级时,同龄孩子都在疯玩,而柳智宇却一个人主动把自己关进了实验室,研究起那些在外人看来冰冷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几何图形。
![]()
在柳智宇看来,那些公式和原理仿佛玉露琼浆一般滋润着他那股如饥似渴的求知欲。
在学校里,柳智宇格外喜欢上数学课,很多孩子都不喜欢数学,但柳智宇却总能在课堂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他觉得,数学的世界是那么的美好。
后来,柳智宇的数学天赋被老师发现了,班主任跟学校推荐,让柳智宇代表学校去参加一些大大小小的数学竞赛。而柳智宇也不负重托,几乎每次都能取得靠前的名次,奖牌更是拿到手软。
而在这些数学竞赛中,柳智宇自己最引以为豪的是,有一次,他代表中国参加了世界级的奥林匹克竞赛,并在其中获得了循环赛的金牌。
高中时,他因成绩拔尖,又机具数学天赋,被保录北京大学,消息传出后,整个学校为之震惊和自豪。
这时,柳智宇的母亲站了出来,她开始为儿子规划,因为她和柳智宇父亲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她也希望柳智宇将来也能理工科领域学习发展。
之后,柳智宇如他父母所愿,顺利进入了北大学习。
但就在柳智宇进入北大不久,他的心性开始发生变化……
![]()
平时,柳智宇依旧会跟其他同学一样认真上课,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研究。
然而到了周末,别的同学学习的学习,休息的休息,柳智宇却独自一头扎进了寺庙。
柳智宇去寺庙不是烧香拜佛,而是去做义工,他不计报酬,只为寻求内心的宁静。
或许从这个时候开始,柳智宇就萌生了想要出家的念头……
北大毕业那年,有一天,柳智宇独自坐在未名湖畔的长椅上,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发呆。室友路过觉得好奇,问他在看什么,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柳智宇说:“我在想,黎曼几何可以描述宇宙的曲率,却无法度量人心的曲折。”
他的眼睛眺望远方,那是高三那年患眼疾时养成的习惯——当视觉变得模糊,内心的视野反而更加清晰。
其实从小到大,柳智宇一直都很喜欢数学,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求证实验,他也曾快乐过,但他也有疑惑和迷茫的时候……
![]()
早在中学时,他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家长都给他冠以“神童”、“天才”的称号,在外人看来,这些称号是优秀者应该获得的殊荣,但是柳智宇从来不是很喜欢这些称号。
他知道自己在数学领域有一定的天赋,他知道自己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但他还知道,无论旁人对他的掌声有多响亮,称呼有多神,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平凡的人,也要吃喝拉撒,也有喜乐忧愁。
柳智宇知道自己条件相较其他许多同学要优渥许多,方方面面,他都是别人心目中的偶像,长期生活在这种被人寄予厚望的环境中,他比一般人更敏感。
他很在乎别人对他的评价,哪怕是一句平常的话,一个随意的眼神,他都要反思很久,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以致于别人评价他的那句话没有之前铿锵有力,别人看他的眼神似乎带有一点轻蔑。
当然,这些都是柳智宇单方面的幻想和心里博弈,一直以来,他都很优秀,别人对他也没有轻蔑和苛责的意思。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太过敏感多虑。
![]()
当柳智宇收到美国麻省理工投过来的橄榄枝后,别的同学都用羡慕钦佩的眼神看着他,只有他自己表露出了一股厌倦的神情。
当时,除了柳智宇,北大还有两个被麻省理工看中的学生,其他两个都为这来之不易的出国深造的机会感到欢呼,并聚在一起互相约定:等以后去了美国,大家互相之间一定多关照,多联系。
期间,柳智宇一言不发,似乎另有心思。
当柳智宇父母给他准备好去麻省理工所需的一切生活物品,并买好机票时,柳智宇突然告诉父母,自己不想去美国读书了。
一开始,他父母还以为他只是单纯地不想出国,便跟他做思想工作,给他描绘出国深造到未来工作的各种蓝图,但柳智宇接下来的一句话,让他父母差点惊掉了下巴……
柳智宇表示,他厌倦了,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出家,常伴青灯古佛。
不久,柳智宇毅然决然去龙泉寺当了一名修行居士。
![]()
柳智宇的决定让他父母毫无心理准备,他母亲跑到寺庙拉他回家,他闭门不见。
柳智宇近乎疯狂的决定让周围人十分诧异和不解,去麻省理工深造,每年还有7万美金的全额奖学金可拿,这是一般人求之不得的机会,但柳智宇却不屑一顾。
也因此事,柳智宇的母亲气得生了一场大病,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改变自己的决定。
柳智宇进入龙泉寺不久,得发号“贤宇”,剃度的那一刻,他感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真正的净化。
此刻的他对外界一切纷争烦扰都不感兴趣,哪怕是他曾经最爱的数学,也不过尔尔。
为什么年纪轻轻的柳智宇甘愿放弃大好前途,堕入空门呢?
多年以后,柳智宇给出了答案。
原来,真正让他心境发生变化的或许还是因为高三那年所患的那场眼疾吧……
![]()
当时,柳智宇正在全力备战一场数学竞赛,那次竞赛与他个人,于学校都至关重要。备战期间,班主任也一再提醒让柳智宇务必要拿名次回来。
也许是压力过大,那段时间,柳智宇真的用尽全力去备战,但就在备战过程中,他患上了严重的眼疾。
因为眼疾,柳智宇不得不终止数学竞赛的备战,之后,他父母特意带他去武汉求医,虽然花了不少钱,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就因这事让柳智宇与唾手可得的奖牌失之交臂,也打乱了他对自己未来的计划。他的心性也随之发生变化。
回到学校后,因为视力大不如前,柳智宇时常感到烦闷,但是周围人似乎不太在意这件事,大家都在给他加油打气,鼓励他在接下来的数学竞赛中勇夺名次。
表面上看,一派祥和,有人加油有人打气,但是在柳智宇看来,这些人各有目的。父母希望他拿奖牌,以增加他们跟周围人炫耀的资本,而学校也可以据此提升自己的名气,对于同学而言,他们大多数人也不过看热闹而已。
柳智宇觉得,自己也不过成了身边人攫取各种目的的工具而已。
在烦闷的同时,他开始感到厌倦,他厌倦身边的一切,包括他曾经最喜爱的数学。
![]()
所以在后来集训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跑到学校操场大喊大叫,以此来宣泄自己心中的苦闷和烦忧。
之后,柳智宇找到老师,他说自己不想参加比赛了,他觉得名利和荣誉已经没什么意义了。
再后来,虽然柳智宇被保送北大了,但他心中的烦闷始终还在,刚好,在他进入北大不久,他就因一次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佛门,从做义工开始,一步步将心往青灯古佛靠拢。
柳智宇觉得,世事纷扰繁杂,熙攘生垢,唯有寺庙才是他苦苦寻找的净土。
而在被麻省理工相中前后的那段时间,柳智宇心中想要出家的念头愈发强烈。
听着其他同学口中展望的美好未来,父母又在他耳畔唠叨去了美国后该如何如何,那一刻,柳智宇彻底厌倦了,所以打定主意为僧。
刚刚进入龙泉寺那段时间,柳智宇变身贤宇法师,跟其他僧侣一起吃斋念佛,没了外界的烦扰纷争,那段时间,柳智宇的确感受到了内心的平和宁静。
他喜欢这种感觉,但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这份喜欢也渐渐被现实冲散……
![]()
在柳智宇的印象中,寺庙是清修之所,这里没有俗世尘垢,六根清净,但实际上呢,寺庙里同样是关系复杂,人心难测,甚至也有争名夺利的暗流在涌动……
当时在寺庙里,柳智宇的学历比较高,再加上他的聪明才智声名在外,寺庙让他负责编纂《南山律典校释》,从编写到校对,那两年时间里,柳智宇几乎每天都要花费10多个小时。
然而到该书出版发行那天,柳智宇发现,书是他编纂校对的,但是整本书上都没有出现他的名字……
那一刻,佛门的纯净在柳智宇心里变得模糊起来,他再次感到迷茫。
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柳智宇因为才华和不卑不亢的性格被其他僧侣排挤,甚至是孤立,他开始思考,自己想要寻找的人间净土究竟在哪?
原本,他远离尘世,潜入佛门,是想要净化心灵,可如今,他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从一个苦难跳入到了另一个苦难中罢了。
![]()
某个深夜,他在禅房里用毛笔在宣纸上写下:“此岸即彼岸,何处觅菩提?”
2022年,在寺庙里待了12年的贤宇法师突然决定还俗,用回原名柳智宇。
之后,柳智宇在北京找到了一份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过着每天挤地铁上下班的平凡生活。
那天晚高峰挤地铁时,听着消息的提示音,他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真实。
这种真实,是十二年青灯古佛未曾给予的。
出了地铁,他看着国贸的霓虹灯,又想起了寺庙里的长明灯。两者都是人类对光明的追寻,只是形式不同。
有人问他,“柳老师,您为什么总能在混乱中找到秩序?”
![]()
他答:“因为我知道,混沌本身就是一种秩序。”
2023年底,柳智宇开始辞职创业,之后又遇见了一个可以共度一生的女子,也就是他现在的妻子。
有人问他是否后悔错过了麻省理工,错过了学术生涯的黄金时期。柳智宇用毛笔在宣纸上画了一个莫比乌斯环:“你看,这看起来是个曲面,其实只有一个面。人生没有弯路,所有路径都是必经之路。”
某个黄昏,他牵着妻子的手在湖边散步。夕阳在水面洒下无数光点,像极了童年实验室里的晶体结构,又像佛经中描述的琉璃世界。
如今,他明白了:有些题不需要解,只需要理解;有些河不需要渡,因为此岸即是彼岸。
![]()
而所谓天才,不过是懂得如何将生命中的每个瞬间,都转化为认识自我的契机。
在数学与佛法之间,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在天才与凡人之间,柳智宇终于找到了那个最大公约数——自己。
最后,希望柳智宇越来越好,能在喧嚣尘世中找到自己内心的宁静,并一直幸福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