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科学遇上艺术 让孩子们抬头见“星辰”

0
分享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科学与艺术融合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在我国首个全国科普月里,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馆之城”公共服务展教示范项目的工作人员发现,一些展览正在尝试赋予这个命题新的活力——锚定当下最新的科技与文化的热点,努力拓宽科学展览的使命,打造科学与艺术对话的平台,以及全民理解科学的窗口。

“您觉得哪些展览最具代表性?”

一位跑遍了北京大小科普展览的“科技馆之城”工作人员回答:“推荐先去看中央美院的那个展览。”


“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科普展览部分展项——50吨人造海水托起一轮用户外阳光映射出的“人造太阳”。受访者供图

在50吨“海水”里种“太阳”

走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50吨人造海水托起一轮用户外阳光映射出的“人造太阳”,这是“能源与文明——科学艺术·聚变未来”科普展览的一部分,也是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张兆宏将未来能源来源——可控核聚变可视化的巧思之一。

可控核聚变寄托着人类对终极能源的想象,又被称为“人造太阳”。这项由中央美术学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与合肥市人民政府联合推出的大型科普展览,于今年9月启幕。而在美术馆所在的北京东北四环以西,“科技中轴线”展览中,钟楼、鼓楼、太庙的精巧复原结构在北京科学中心里“舒展筋骨”。

再往颐和园附近走,光科技馆则用光影把机械臂推向了艺术新高度,只见它唯美地和着《天鹅湖》翩翩起舞,引得观众惊叹。

记者发现,充满艺术感的可视化表达,成为当下一些先锋科普展览的重要依托。

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在山顶上重逢。”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两者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不可分离,都来源于人类活动最高尚的部分,都追求客观世界的深刻性,真理的普遍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极度理性的科学,和看起来极度不理性的艺术怎么走到了一起?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原秘书长柳怀祖在一篇名为《李政道的科学与艺术融合实践(上)》的文章中写道:真和美把科学家和艺术家天然地联系在一起。科学上很多重大难题的突破都离不开艺术的想象,艺术的想象不仅激发了科学家在思维上自由地天马行空,还能把科学家精神带入崇高的美境中。正如大物理学家狄拉克创立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后,有人问他是怎样获得的,他回答:“我发现它美。”

巧的是,张兆宏的策展合作伙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建刚前不久也告诉他,自己需要艺术启迪,因为科学研究长期依赖左脑,这位科学家担心自己右脑活跃度不足。

“那些大科学家为什么总提艺术?因为创造力需要两个脑区共同作用。”张兆宏认为,科学与艺术融合这个命题具备深远的实际意义。

把远眺星辰大海的体验具象化

谈起科学与艺术融合,张兆宏最看重的还是其带来的精神启迪。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自己四年前登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工作人员常驻的“科学岛”之后,“世界观被震碎了”。

张兆宏的合作者、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聚变研究中心主任孔德峰介绍,1957年,英国科学家劳森提出了评估聚变反应能否实现点火,即能量自持燃烧的核心判据,被称为“劳森判据”。不过,由于劳森判据提出的反应条件极度苛刻,可控核聚变被不少人视为天方夜谭。

但张兆宏看见,他眼前有一大批科学家前赴后继,几近痴狂地研究了数十年,信仰“人造太阳”定能实现。

“技术会过时,但有一个东西可以随着时间增值,那就是科学精神。”在张兆宏看来,核聚变人身上的科学精神是对“真”的追求——“他坚信这个事儿是可以的、是对的,他就会舍生忘死地去干,而不会被眼前的利益影响”。

在他眼中,核聚变人就是一群“抬头”追逐星辰大海的人。从石器时代用700摄氏度烧制陶器,到2025年初,我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在安徽合肥成功实现上亿摄氏度1066秒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人类文明不断随着科学反应的升温而升温。

和核聚变人在一起共谋科学与艺术融合的四年里,张兆宏感到,一旦可控核聚变彻底解决能源供给和清洁等问题,世界文明的规则或将改写。于是科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史专家决定共同打造一个能源与文明共同发展的进度条,在此次展览中展出。而同时,中国核聚变人正在奋笔疾书地续写它。

张兆宏非常庆幸自己受到科学家的感染,被科学精神从周遭琐事与内耗中“拔”了出来,让自己也有机会“抬头看”。他希望用艺术的表现形式把远眺星辰大海的体验具象化,传递给更多人,特别是孩子们。


2023年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活动中,张兆宏邀请3000个孩子用流体画制造“湍流”并将画作集合成太阳图案,展项名为《造太阳》。受访者供图

艺术化科普播种科学童心

在张兆宏看来,给孩子做科普就像“播种”,是一道“概率题”。

孔德峰介绍,湍流研究对控制核聚变反应至关重要。2023年,张兆宏曾在首届中国(合肥)国际科学艺术节活动中陆续邀请3000个孩子用流体画制造“湍流”——孩子们将流动颜料滴在塑料圆盘上旋转,色彩交融随意流动形成各种图案。然后,小朋友用自己制造的“湍流”,对比流体力学中变幻莫测的湍流图像,惊呼“真像”。

随后,张兆宏把这3000个“湍流”塑料圆盘挂在某大科学装置实验室的玻璃幕墙上,围成一个巨大的“人造太阳”。张兆宏说,李建刚院士路过时驻足,转过头对自己说:“张老师,如果这3000个孩子中,以后有3个人能够研究这个问题,(你们)就是功德无量。”

在张兆宏看来,只要在孩子们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他们就有可能“托起明天的‘太阳’”。而用艺术的吸引力降低科学的门槛,或许更容易在人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光科技馆《色彩感应》实验展项。光科技馆供图

在北京光科技馆,有一个实验特别受孩子欢迎——色彩感应。当孩子们站在互动平台中间,装置里的圆盘会瞬间捕捉到孩子衣服上的颜色,并同步用光影“告诉”大家。光科技馆所属公司良业科技集团公共事务总监张旭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这一展项所使用的技术是市场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技术,贵在利用更加艺术化的形式进行了呈现,能够让人瞬间领略光的奇幻。

而“科技中轴线”展览则在展厅里造了一个天坛回音壁“原理样壁”,来参观的大小朋友都爱在此游戏,感受古代声学设计之妙。


“科技中轴线”展览《回音跃声》展项。北京科学中心供图

在张兆宏看来,科普对于孩子而言,首要任务是激发兴趣和好奇心。

有一次,他在北京做可控核聚变科普时,遇到一个9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有点心不在焉,张兆宏对他发起挑战,请他说说核聚变和核裂变是怎么回事。

小男孩答:“这还不简单吗?一个‘聚’,一个‘裂’嘛!中子轰击铀-235的原子核,它不就裂开了,它就产生裂变了。两个粒子撞到一起合成一个,就聚在一起,就聚变了。”

张兆宏惊讶极了,没想到,小朋友能把原本需要长篇大论解释的知识说得这么简单明了。他问:“你对这个感兴趣吗?”小男孩答:“感兴趣。”

“那你以后上大学可以学核物理。”张兆宏说。小男孩终于来了兴致,反问道:“还有核物理啊?那我喜欢。”

张兆宏认为,科普工作在兴趣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即可,孩子们一旦产生内驱力,自然会想尽办法获取知识。

面向下一代,如果让他给科学与艺术融合工作做一个定位,他认为应该是尽可能用艺术的手段去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那些在家和学校不让做的事儿,就到我这儿来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在蒙古住了两个月,才知道,蒙古的艰苦,远远超乎你的想象

诗意世界
2025-11-06 11:13:06
再度激烈交锋,高市拒绝中方抗议,日本死不悔改,国台办反将两军

再度激烈交锋,高市拒绝中方抗议,日本死不悔改,国台办反将两军

时时有聊
2025-11-05 21:30:17
张又侠会见塞尔维亚国防部长

张又侠会见塞尔维亚国防部长

新华社
2025-11-06 13:26:14
坑惨全家!沈伯洋搞台独,儿子求学被拒生意要黄

坑惨全家!沈伯洋搞台独,儿子求学被拒生意要黄

易昂杨
2025-11-05 15:42:25
预言2026选情,吴子嘉:郑丽文整合蓝白,赖清德会“输到脱裤”

预言2026选情,吴子嘉:郑丽文整合蓝白,赖清德会“输到脱裤”

海峡导报社
2025-11-06 16:23:19
一觉睡醒,估计全国网友都刷到这事儿了!刘亦菲都38岁了

一觉睡醒,估计全国网友都刷到这事儿了!刘亦菲都38岁了

小光侃娱乐
2025-11-05 09:30:03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一位姓袁的历史老师,为何能3次准确预言俄乌战争走向?

猫智深
2025-11-04 20:10:12
心系广东男篮!李春江:赵睿徐杰胡明轩再次合作, 那这个冠军...

心系广东男篮!李春江:赵睿徐杰胡明轩再次合作, 那这个冠军...

狼叔评论
2025-11-06 16:06:12
叫板川普,马姆达尼先带纽约人体验委内瑞拉“免费”价格

叫板川普,马姆达尼先带纽约人体验委内瑞拉“免费”价格

移光幻影
2025-11-06 08:10:33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大陆寒心了

蒋万安再次亮明立场,坚持反对两岸统一,郑丽文也让大陆寒心了

顾史
2025-11-05 21:47:44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我在部队当了5年通讯兵,退伍发现村后头的信号塔每晚都准时闪3下

五元讲堂
2025-11-05 10:35:02
郑丽文主持首场中评会,被多人打脸;邱毅要郑丽文道歉,匪夷所思

郑丽文主持首场中评会,被多人打脸;邱毅要郑丽文道歉,匪夷所思

林子说事
2025-11-06 01:20:31
米体点评意甲球队欧冠表现:国米赛程艰难,其他3支球队仍存希望

米体点评意甲球队欧冠表现:国米赛程艰难,其他3支球队仍存希望

天光破云来
2025-11-06 15:03:04
丈夫在单位28年还是科员,调离当天,局长问我:你爱人的背景是?

丈夫在单位28年还是科员,调离当天,局长问我:你爱人的背景是?

荔枝人物记
2025-11-04 17:01:38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新通报,5人被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最新通报,5人被查

鲁中晨报
2025-11-06 08:43:03
女机器人被质疑藏真人,何小鹏视频回应后公司股价拉升

女机器人被质疑藏真人,何小鹏视频回应后公司股价拉升

界面新闻
2025-11-06 12:52:37
黄金税改让整个实物黄金市场进入到了一种极度恐慌的状态

黄金税改让整个实物黄金市场进入到了一种极度恐慌的状态

流苏晚晴
2025-11-05 18:15:33
小米“先收钱后造车”引众怒!20万订单压垮产能,律师:涉嫌欺诈

小米“先收钱后造车”引众怒!20万订单压垮产能,律师:涉嫌欺诈

吃瓜局
2025-11-05 15:25:33
上海地铁“霸腿”老人身份曝光!有网友自称是邻居,爆料更多内幕

上海地铁“霸腿”老人身份曝光!有网友自称是邻居,爆料更多内幕

阿伧说事
2025-11-06 12:19:31
公园人工湖清淤,湖底捞出12辆共享单车,每辆车上都绑一具人形模特

公园人工湖清淤,湖底捞出12辆共享单车,每辆车上都绑一具人形模特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9 13:36:28
2025-11-06 16:52:49
中国青年报 incentive-icons
中国青年报
有重大影响力的全国性综合日报
146519文章数 59376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被指出轨眼科主任 湖南卫健委:两人被停职

头条要闻

医院副院长被指出轨眼科主任 湖南卫健委:两人被停职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旅游
时尚
亲子
手机
公开课

旅游要闻

通讯|大埃及博物馆将成为埃及旅游业升级的“催化剂”

中国色特别策划 | 故宫技艺与古意新生

亲子要闻

amh值低怎么调理好?卵子质量不好如何改善?

手机要闻

新一代iPhone Air曝光,有望新增48MP超广角镜头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