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Nobel laureate on why stablecoins may be nothing of the sort
让・梯若尔撰文指出,支付体系必须建立在公共基础设施之上,而非投机性代币
![]()
Illustration: Dan Williams
Sep 29th 2025
本文作者:让・梯若尔(Jean Tirole)是图卢兹经济学院教授,因在市场势力与监管领域的研究成果,于 2014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益于《GENIUS 法案》的推动,稳定币已跻身金融主流。这项于今年 7 月通过的美国法案,为这类数字代币构建了监管框架,使其获得合法性,同时也为金融机构推出自有稳定币铺平了道路。由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及其家族支持的某加密货币企业已发行稳定币 USD1。而由泰达公司(Tether)发行的最受欢迎稳定币,其市值在过去 12 个月内飙升 46%,达到 1740 亿美元。
这类加密货币与美元等现实世界资产挂钩,相较于价格剧烈波动的比特币,它承诺更高的稳定性,同时也被宣传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支付方式。然而,稳定币带来的风险将远超其益处,且市场上已存在替代方案。
以比特币为首的第一代加密货币支持者群体构成复杂,既有科技爱好者、力求摆脱政府管控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也不乏洗钱者与渴望快速暴富的投机者。处于这一领域前沿的企业,主要依靠铸币税(代币发行收益)和交易手续费(由支持代币交易的平台收取)盈利。
批评者则认为这类加密货币几乎不具备社会价值:它们不仅让逃税变得更容易,导致政府丧失铸币税收入,还因 “挖矿” 过程消耗大量能源而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它们还会削弱央行在危机中稳定经济、遏制投机性冲击下资本外流的能力。而其剧烈的波动性,也使其无法真正胜任货币的职能。
稳定币的出现,本被视为解决上述最后一个问题(即波动性问题)的方案。通过与美元或其他安全资产挂钩,稳定币宣称能将数字技术的高效性与价值稳定性相结合。同时,它们还将自己定位为传统高成本支付机构的竞争对手 —— 这些机构包括银行,以及Visa、PayPal、SWIFT等支付平台,尤其在跨境转账领域。乍看之下,这似乎是一种进步。但正如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衍生品与次级抵押贷款证券那样,看似安全的金融创新往往会埋下危机的种子。
稳定币与货币市场基金类似,表面上看似安全,实则在压力下可能崩溃。届时,政府可能会迫于压力救助稳定币持有者,以保护小微企业与家庭、防止金融风险蔓延,或是维护其 “对加密货币友好” 的辖区声誉。而这种 “政府可能救助” 的预期,又会反过来鼓励更多风险行为。
稳定币支持者坚称,稳定币完全由 “美元资产”(即美元计价的现金、银行存款、美国国债、货币市场基金)提供背书,且会计师事务所会定期审计以核实储备金规模,监管机构则会解读审计结果并采取必要的执法行动。但在实际操作中,“完全背书” 并非板上钉钉。泰达公司曾因虚报储备金规模被处以罚款,其储备金从未经过独立机构的全面审计;另一家稳定币发行机构 Circle,曾因硅谷银行倒闭而面临 8% 的储备金受损风险(幸运的是,硅谷银行的未投保储户最终获得了公共资金救助)。
即便储备金真实存在,对其 “是否足额” 的细微疑虑也可能引发破坏性的挤兑潮:例如 2022 年,算法稳定币 TerraUSD(注:一种依赖算法而非足额资产背书的稳定币,安全性低于足额储备型稳定币)就宣告崩盘。更令人担忧的是,《GENIUS 法案》中关于稳定币赎回的规定 —— 包括如何兑现持有者的赎回请求、在流动性紧张时是否暂停兑付以稳定局面等 —— 仍模糊不清。
此外,现金、政府债券等安全资产的收益率极低。历史上不乏这样的案例:受审慎监管约束的银行,会转而寻求那些伪装成 “安全资产” 的高风险资产。那么,为何要假设监管远少于银行的稳定币发行机构,会表现得更稳健,不去通过承担利率风险或投资未投保存款等方式追求更高收益呢?
《GENIUS 法案》禁止稳定币发行机构支付利息,这一规定是为了安抚担心存款流失的银行(顺带一提,若银行存款大规模流失,将危及金融中介功能,进而影响信贷可得性)。但该禁令并不适用于 Coinbase、PayPal 等稳定币交易平台。这种区别对待留下了监管漏洞:交易平台可与发行机构合作,却无需遵守适用于发行机构的监管规则。
部分平台利用这一漏洞提供 “后门奖励”(例如 Coinbase 与 PayPal 均通过返利形式提供此类奖励),并为支撑这些奖励而承担风险。但与银行不同,这些平台无需满足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监管标准,也无需缴纳存款保险费。由此,它们跻身 “影子银行” 行列 —— 这类机构享受隐性的公共担保,却无需承担相应的监管成本。
政治因素进一步放大了上述风险。当前美国政府在推广加密货币方面既存在个人经济利益,也有意识形态倾向,同时还有地缘政治层面的动机:加密货币的推广能提振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从而为贸易逆差提供融资支持。此外,倾向于支持加密货币的人士也已被任命为监管官员。在这种背景下,宽松监管似乎已成定局。
对于欧洲及其他地区而言,这一局面令人担忧。任何对美元稳定币实施严格监管的举措,都可能被特朗普政府定性为 “不公平贸易壁垒”—— 正如美国当前将欧洲管控科技巨头的举措(例如近期依据《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认定苹果、Meta 违规)描绘成贸易保护行为一样。
稳定币的兴起,凸显了市场对更快速、更低成本、24 小时不间断且 “可编程”(能在特定条件满足时自动、高效地执行并结算)支付方式的真实需求。但公共部门完全有能力、也应当直接满足这一需求。巴西与中国已建成高效的数字支付体系;欧元区也在推进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支付体系本就属于公共产品。
不过,鉴于创新往往源自私营企业,公共支付基础设施应保持开放,并提供编程接口,让创业者能在该体系之上开发各类应用。若能顺利推进,这样的体系可将公共信任与私营部门的创新活力结合起来。
作为最新的金融热潮,稳定币或许看似光鲜,但它们在让少数人暴富的同时,也可能破坏金融稳定。更优的选择是将支付体系视为一种共享的公共设施,而非投机者的游乐场。■
说明:本号刊发来自各方的文章,是为了获得更全面的信息,不代表本号支持文章中的观点。由于微信公众号每天只能推送一次,无法即时更新,本站目前在腾讯新闻发布最新的文章,每天24小时不间断更新,请收藏以下地址(请完整复制),随时刷新:
https://news.qq.com/omn/author/8QIf3nxc64AYuDfe4wc%3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