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8日,一位在四川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游玩的司机,在准备驶离停车场时遭遇了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手机支付界面显示,停车4小时54分,需支付费用21474836.47元。即便用了5元停车券抵扣,这笔“天价”停车费依然高达两千余万,足以买下数十辆乃至上百辆普通轿车。这一幕迅速在网络上引爆关注,车主直言“被震惊到了”,网友们也戏称这或是“宇宙最贵停车费”。
21474836.47元,这个看似随机的数字,在计算机领域其实是一个“有故事”的数字,它极接近计算机系统中32位有符号整数的最大值(2,147,483,647)。当系统存储的停车费用因程序错误(如数据溢出)而超出这个极限值时,便可能显示为此类异常数值。因此,这并非停车场经营方真的敢如此要价,而几乎可以断定是一次技术故障。
事件发酵后,瓦屋山景区工作人员的回应同样备受关注。其迅速澄清,涉事停车场“不是我们景区的,我们没办法干预”,并介绍了景区官方停车场明码标价的收费标准。这一“撇清”从事实层面或许无误,但在情感和品牌关联上却显得单薄。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瓦屋山景区停车场”是一个整体概念,景区内外停车体验的优劣,共同构成了其对瓦屋山旅游服务的最终评价。景区外第三方停车场的混乱,最终损害的仍是瓦屋山整体的旅游形象与口碑。
面对这场风波,有景区工作人员推测车主发视频是“为博关注”,然而,任何一位普通游客在遭遇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时,第一反应是记录并分享,实乃人之常情。将公众合理的监督与分享简单归咎于“博眼球”,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激化矛盾。
公众真正期待的,不是对车主动机的揣测,而是相关责任方能够迅速排查故障、修复系统,并以此为鉴,加强管理,杜绝此类“乌龙”再次发生。
这场“天价停车费”的乌龙事件,最终大概率会以系统修复、车主正常驶离而告终,但它却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当前旅游服务中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第三方服务监管的盲区、技术保障的脆弱性以及应急回应中可能存在的生硬。
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每一个环节的可靠与顺畅,无论是景区自身还是周边的协作单位,都应当树立“人人都是环境,处处都是形象”的意识,用严谨的技术、周全的管理和真诚的服务,共同守护游客的体验,别让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系统漏洞”,寒了游客的心,伤了旅游市场的“元气”。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